朱偉華:汽車對外開放是倒逼產業改革

近期的中德汽車相關產業上千億的簽約新聞刷屏,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的這次簽約只是中德汽車密切合作的冰山一角。德國出技術,中國出資本和市場,這個組合在這次簽約中一目瞭然。美國的貿易戰瞄準中國製造2025,就是赤裸裸反對大多數中國人追求幸福美好生活,這是貿易戰下中國不可能妥協的民意基礎。

朱伟华:汽车对外开放是倒逼产业改革

對汽車製造業而言,在中美貿易蜜月期,美國人為了遏制中國傳統能源汽車發展而給出的鋰電電動車餿主意,在中國群策群力的背景下竟然變成全民造車運動,這次中德牽手共同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未來2年我們有可能看到超預期的技術在中國大規模應用,這恐怕又是超出美國戰略設想的結果。

對中國汽車產業而言,靠自己閉門造車想超越歐美日已經不現實,有選擇地向歐洲開放,接下來看日本的表現,有選擇地向日本開放,恐怕是大概率事件。在這一波汽車產業開放中,中國本土車企能抓住什麼機會,這要看本土汽車企業家的戰略能力,從產業政策看,一邊倒偏向本土汽車企業已經不現實。接下來新的合資潮會讓汽車產業競爭更激勵,本土汽車產業的優勝劣汰將加快,這對產業而言是危也是機。

朱伟华:汽车对外开放是倒逼产业改革

就在中德簽約之後,一汽、長安、東風在出行服務領域的戰略合作對外公佈,對外開放必須加快內部團結,否則跨國車企會通過信息不對稱,進一步分化本土車企的資源優勢。按照政府放管服的大趨勢,接下來汽車產業究竟該怎麼搞,那是企業家的事情,對政府而言,只對結果負責。什麼是結果,那就是解決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矛盾。如果本土車企解決不了,那就通過開放讓跨國車企來幫助我們解決。不能為了讓某些本土車企活下去,而犧牲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我們在千人汽車保有量還達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情況下,就規模化常態化的限行限購,這就是犧牲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未來2年,中德汽車合作將深入開展。上一次汽車開放,我國基本都是拿來主義,這次我們強調要尊重知識產權,這意味著本土車企在承擔行業責任方面得投入些精力,我們得加強行業標準建設,否則連什麼是知識產權都不知道,那還怎麼尊重?花錢買零部件並不丟人,丟人的是買了零部件,花了鉅額領部件開發費,但還沒有知識產權。如果在電動車領域我們繼續單打獨鬥,閉門造車,每家都給德國企業繳納鉅額開發費,連最基礎的零部件行業協同都做不到,那就是豬一般的二貨在造車,消費者應當抵制這類豬一樣的造車新勢力!

朱伟华:汽车对外开放是倒逼产业改革

同樣,在電動車應用方面,造車的時候根本不考慮售後,不考慮零售和出行應用,單純模仿傳統燃油車,不參與不支持行業協同,同樣是豬一樣的造車新勢力,這樣的企業如果不被市場淘汰,那就是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為敵,必須被拋棄。

從本土產業的角度看,對外開放合資股比等措施確實會降低本土車企話語權——沒能力沒知識產權是客觀事實。但眼下我國片面希望市場換技術已經跟不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這種情況下如果依然寄希望於本土車企慢慢發展已經不現實。技術大變革確實存在不確定性,加快開放倒逼本土車企的優勝劣汰,加快產業變革,這對政府,對人民有利,對個別企業不利,但總體而言,我們沒有選擇。不變革,我們面對美國的戰略戰術絞殺,面對二手車、後市場過早成熟,面對電動車路徑偏離,我們等於坐以待斃,唯有變革才有可能在歷史大趨勢下找到中國汽車產業的機會,期待中國本土車企意識到行業協同的價值,別再閉門造車,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開放心態擁抱產業生態協同,這才有活下去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