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沙宁远:守住司法公正的前线与底线

点击上方“平安渝北”可订阅哦!

从一名敢于对贪污腐败分子亮剑的

反贪局成员,

到每天面对普通百姓控告申诉的

诉讼监督局工作者,

检察官沙宁远在这七年的职业生涯中,

渐渐褪去了“自豪感”,

在点点滴滴的细节中

滋生出了一份

“平常心”与“亲民感”。

初出茅庐时候,

他棱角分明,

如今,

脾气早就被磨得没有了,

信念却愈发坚定。

「不忘初心」沙宁远:守住司法公正的前线与底线

控告申诉检察部门,顾名思义,一是接受群众举报控告,二是办理刑事申诉案件。控申工作是检察机关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检察官守住司法公正的“前线”。沙宁远就是渝北区检察院诉讼监督局控申部门的一员。

每天与各类上访人员打交道,无论是絮叨倾诉还是埋怨责问,沙宁远总保持一张笑脸、无限耐心。有错必纠,在他的坚持下,一件件“缠访案”、“骨头案”息诉罢访;控申接待室连续四次荣获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的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称号,而他自己也先后被评为重庆市渝北区优秀公务员、重庆市检察机关刑事申诉业务标兵、全国检察机关刑事申诉业务能手。

荣誉

「不忘初心」沙宁远:守住司法公正的前线与底线
「不忘初心」沙宁远:守住司法公正的前线与底线

01

先把自尊和骄傲收起来

2010年,沙宁远从西南政法大学毕业。学了7年犯罪侦查学的他,最初如愿的分到了反贪局,还参与查办了渝北区建区以来贪污数额最大的一起贪污案。反贪工作于他而言,更多的是“自豪感”。

2013年1月,通过竞争上岗,他被安排来到控申部门。这个类似“信访接待室”的部门,像所有窗口单位一样,既有鸡毛蒜皮的琐碎,又常常面对群众的不解。通常,需要特别多的耐心。然而,沙宁远却并非因为自己脾气好有耐心才被调过来。“也许是领导觉得我性格太‘毛’了,棱角太分明了,想让我磨磨性子。”沙宁远说。

既是磨炼,也是考验。28岁,仅有两年半的助理检察官经验,就要在申控一线独当一面,沙宁远感到诚惶诚恐。

渝北区检察院控申接待室一天最多可能会接到5、6个新的信访案,经常有群众情绪激动、埋怨指责,甚至侮辱谩骂,接待人员都需要一一化解,等到他们心中的怒气散了,再接着沟通。为了防止有些上了年纪的群众因激动出现意外,接待室还备了急救药箱。

“以前在反贪局,我们都是‘审人’的,到申控接待室后,我变成‘被训’的了。什么自尊、骄傲,统统收起来,放兜里揣好。”沙宁远笑称,虽然同在检察系统,但是角色转换却并非易事。

五年前,第一次在控申接待室被上访者无端痛骂时,沙宁远脸涨成了猪肝色,双手插在裤兜里,不停地掐大腿,提醒自己忍着、忍着,千万别发火。这一忍,就是五年。“这些年,我从来没跟上访群众发过火,实在受不了了,就暂时撤退,换个同事继续。”

“沙检察官,控告官员渎职的两位老人又来了,我们劝不住!”10:40,一楼控申接待室的两名干警相继来电,沙宁远赶紧放下卷宗,来到接待室给老人倒了杯热水,当起了倾听者。接待一位上访者长的话要花几个小时,因此加班是常事。上月有位老太太连续上访一周,沙宁远也加了一周的班,经常顾不上吃饭。

在沙宁远看来,很多上访群众因法律意识不强,或者对法律存在断章取义和一知半解,因此误告、错告,很令人同情,他坚信,接待人员多一分理解、关怀、尊重,结果可能大不一样。“法律至高无上,群众殷切期望,都是我坚守的动力。”沙宁远说,“所以只要老百姓找到我,不管分内分外,我都会帮忙想办法。”

「不忘初心」沙宁远:守住司法公正的前线与底线

02

在每一个案件中体现公平和正义

今年4月,沙宁远和同事们连续驱车10个小时,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目的地是四川省凉山自治州昭觉县。

事情的起因是一起冒名犯罪案。一个盗窃犯罪份子冒用别人的身份被判入狱,虽然他承认自己的身份证是别人的,却无论如何不肯告知自己的真实身份。而此时,距离他刑满释放只有一个多星期了。唯一的线索是,犯罪分子承认自己是凉山昭觉县人。

犯罪分子牢也坐了,已经得到了相应的惩罚,这件事可以让它就这么过去了吗?渝北区检察院的检察官们没有放弃。“如果不搞清楚真相,那个掉了身份证的人就会被莫名其妙的留个案底,对他而言太不公平了。”沙宁远解释。

为了查清真相,沙宁远和同事们随即奔赴凉山,用“最笨”的办法,拿着犯罪分子的照片,在昭觉县的各个乡村请人辨认。大山深处,路况糟糕,村民居住分散,沙宁远和同事们从早到晚的走乡串户。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7天奔波,犯罪分子的照片终于被当地一个村支书认出来了。

回到重庆后,沙宁远第一时间将犯罪分子的信息同法院核对。经过缜密调查,案件真相大白,还被冒用身份的人一个清白。而且,该犯罪分子还在山东犯了更严重的罪。重庆这边一出狱,又被山东警方接走了。

在申诉办案中,有错必纠、不枉不纵,不仅需要收集更多的证据,更要有硬碰硬的胆识和勇气。因为“诉讼监督”意味着动摇相关部门已经形成的结论。沙宁远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有力地维护了申诉人的合法权益。“让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司法公正,这并不是一句空话。” 沙宁远举了个例子。同样是身份被冒用的情况,一个年轻人去办理驾驶证,发现自己居然有贩毒的前科,后来经过比对指纹,才搞清楚,原来是亲哥哥贩毒被抓,冒用了自己的名字。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终于还了小伙子一个清白。

沙宁远说,作为检察官,他深深明白“100-1=0”的道理: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平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刑事申控本来就很少,或许自己一辈子都碰不到像赵作海、呼格案那样的冤案,但是不论多小的申诉,都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

「不忘初心」沙宁远:守住司法公正的前线与底线

03

追求卓越 坚守初心

控申部门作为检察机关发挥对内对外监督的部门,如何能将监督落到实处,有力开展工作呢?在沙宁远看来,一个基础就是要业务能力过硬,甚至高于实际办案的一线部门。

工作之余,他一直将学习摆在重要位置,看检察实务书、旁听有争议的判决、参加检察官联席会议……在他看来,多学一点,就能对前来问询的群众多一点指导、多一点帮助,也能更熟练的处理手中的申诉案件。

2014年7月,沙宁远在控申部门工作一年半后,因表现突出,被院里推荐参加全市检察系统刑事申诉比赛。

第一次参加比赛,沙宁远通过分院第一关,进入市院比赛。在市院的比赛中,由于缺乏公诉办案经验,最后排名第11名,与业务标兵擦肩而过。

比赛结束后,他郁闷了一段时间,心里进行了反思,最后决定“痛定思痛,在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决定再战三年,2017年的比赛一定要当一次标兵,实现这个标兵梦。”

比赛之后,缺啥补啥,就从写报告抓起。申诉案源少,锻炼的机会不多,为了能更多的接触案子,他就向院领导申请在不影响控申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办理公诉案件。从最简单的危险驾驶开始,每个证据都进行细致的分析,每个侦查程序的瑕疵都挖掘,每次有问题就向其他同事请教探讨。“这三年,因为时间的原因,我办的公诉案子不多,每年8件左右,三年24件,但是基本上每一件案子我都是倾注了心血,因为我晓得这种机会来之不易。”沙宁远说。

终于等来了2017年的比赛,沙宁远以全市第四名的成绩如愿以偿,获得全市标兵称号。同时,他被市院抽调去集训,经过紧张又残酷的两个月后,被选中到高检院参加比赛,最终获得“全国检察机关刑事申诉业务能手”称号。

“参加市院比赛的时候有个参赛选手问我,你都33岁了,也是员额检察官了,能不能当个标兵都一样,何必要来争名额嘛。其实我并不是争强好胜,虽然我33岁了,也刚刚升级当爹了,但是我觉得我远没有到混日子的时候。”比赛结束后,沙宁远和同事分享心得的时候说到。

促使他进步的,还有院里一直以来的氛围。

7年前,他走进区检察院,看到二楼展示着的一张张优秀检察官的大幅照片,任一批批外来的参观者点评,便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总有一天,自己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这个愿望,种下了“追求卓越”的最初梦想。

去年,申控接待室的何安全老师退休。“退休前一周,我跟他说:‘何老师,还有一周你就退休了,这周你有什么事就先去处理吧,工作的事有我们。’但是他对我说:‘我是当兵出身的,只要我在这儿一天,就要站好一天岗,一天都不能耽误。’”何老师的敬业精神让沙宁远感受到了传承的力量。

「不忘初心」沙宁远:守住司法公正的前线与底线

“我们终究要退休或者离开现在的岗位的,当你离开时,你的同事,你的领导,对你的评价是,这个人离开了,但他在这儿的时候,是认真对待自己工作的。我觉得,这样的评价就足够了。”

沙宁远说,不管是明天就被调离控申部门,还是一直坚守到退休,都会初心不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