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之奇佐郭嘉奇谋法正

我们所说的谋士大概是指出谋划策的人,也就是军中参谋之类。他们的主要作用就是辅佐主公制定整体的军事政治谋略或具体的作战方略。这些人智谋高超,知时势,洞察人心,能最大程度的预测事物发展的走向。而在三国时代,曹操和刘备就各有一个智计经历相仿的谋士:曹操的军师祭酒奇佐郭嘉和刘备的谋主奇谋法正。

奇佐郭嘉

自郭嘉27岁出仕以来,直到38岁病死,一直是曹操的军师祭酒(曹操专设)。为什么郭嘉十一年都没有升官呢?因为郭嘉属于司空府曹操的直系手下,所以郭祭酒的官职上限是由曹操的官职来决定的。曹操称王之后,手下很多人从司空属官到王国大臣连跳好几级。可惜,郭嘉没等到曹操称王就死了,所以曹操只能上表献帝封了个贞侯。

十一年的时间郭嘉随曹操南征北战,屡献奇策。

三国人物之奇佐郭嘉奇谋法正

郭嘉最厉害的地方就是能洞察人心且能准确分析局势。郭嘉在投靠曹操以前曾在袁绍那里呆过几十天,虽然袁绍当时是势力最大的军阀,但是郭嘉通过观察判断袁绍并非雄主,立刻离开袁绍回到老家。后经荀彧推荐入曹操府,与曹操相谈甚欢,曹操说他是可与成大事的人,郭嘉也认为曹操是自己的真命主人。曹操曾说:只有奉孝才能知晓我的心意。

郭嘉多次分析局势和人心帮助曹操做出决断。

郭嘉洞悉人心的能力可谓无人能敌:

  1. 曹操欲征讨袁绍,忌惮袁绍兵多将广,郭嘉根据对敌我双方的了解提出十胜十败论,坚定了曹操讨伐袁绍的决心。
  2. 曹操想东征刘备,又害怕袁绍偷袭许昌,郭嘉又凭借他对袁绍的了解指出袁绍性情迟钝,而且多疑,即使来进攻,也必定不会很快。刘备刚刚创立基业,人心还没有完全归附,赶快进攻,一定能将刘备击败。坚定了曹操东征刘备的决心。
  3. 郭嘉曾准确预测孙策为人轻率,缺少戒备必死于刺客之手。
  4. 曹操北征袁尚,害怕刘表和刘备偷袭后方,郭嘉又说刘表不过是个缺乏实际能力的清谈客,他自知才能不足以驾驭刘备,如重用刘备则担心控制不了,不重用,刘备则不会为他出力。

郭嘉直接献计帮助曹操制定具体战略:

  1. 曹操征讨吕布,三战打败了他,吕布退却固守。当时军队非常疲乏,曹操想率军返回。郭嘉劝说太祖迅速出兵攻击,终于俘获吕布。
  2. 袁绍死后曹操讨伐袁谭、袁尚,屡战屡胜。诸将建议乘胜进攻。郭嘉说:“袁绍生前最喜欢这两个儿子,没有确立谁当继承人。有郭图、逢纪分别作为他们的谋臣,一定会在他们中间挑起争执和冲突,引起他们分离。如果我们急忙进攻,他们就会互相支持,我们暂缓进攻,他们就会互相争斗。我们不如南下荆州假装进攻刘表,以等待他们的变化;等他们内部发生变故,然后出兵攻击,可以一举平定。”
  3. 曹操就率军出征乌丸。大军到达易县,郭嘉建议说:“兵贵神速,现在我们远行千里袭击敌人,带的军用物资很多,难以取胜,而且敌人知道后一定会预先防备;不如留下物资,轻兵兼程前进,出其不意,发动袭击。”曹操听从了郭嘉的意见,就率轻骑秘密通过卢龙塞,直指单于的驻地。乌丸军队突然听说太祖带兵到来,仓促应战。曹军大胜,斩了蹋顿及名王以下的不少将领。袁尚袁谭逃亡辽东。不久,郭嘉病死。时年三十八岁。曹操亲自参加丧礼,十分哀痛,对荀攸等人说:“你们都是我的同辈人,只有奉孝最年轻。原想等天下平定之后,将国家大事托付给他,但他中年夭折,这真是天命啊!”
三国人物之奇佐郭嘉奇谋法正



奇谋法正

法正同郭嘉的能力和生平经历相差不多。

同样的智识主公:最初,法正在刘璋手下郁郁不得志,张松劝说刘璋和刘备结盟,刘璋说"谁能当使者“,张松举荐法正,法正假装不得已而出发。回来之后,和张松说刘备有雄才大略,密谋献出益州。

同样对自己的老上司非常了解:有人向刘璋献策,用坚壁清野的计谋对付刘备,刘备担心这件事,法正却说刘璋绝对不会用的。

同样对局势分析非常精准:法正向刘备分析,曹操降张鲁,定汉中,却不顺势攻打巴蜀,而是留下夏侯渊和张郃屯守,自己回到许都,这是因为曹操有内忧。我们可以乘势攻打汉中。刘备听从了他的计谋,进军汉中。不久,法正病死,年四十五岁。刘备大哭几天(刘备其实并不是爱哭的人)。


陈群曾批评郭嘉行为不检点,多次在朝廷上指责郭嘉,郭嘉神态自如,曹操却更加器重他。法正对以前别人给一餐饭的恩德,怒目一视的怨愤,没有不报复的,而且擅自杀了几个毁谤伤害过自己的人,刘备也并不追究。郭嘉和法正都能清楚地预见成败,有非凡的谋划策算才能,然而也同样是并不因德行闻名且英年早逝。曹操赤壁之战大败,感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刘备东征孙权,惨败而回白帝城,诸葛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曹操和郭嘉,刘备和法正可谓三国时代君臣的典范,君臣之间相互信任,合作无间,若两人不早死,恐怕会有一场精彩的智谋对决。

三国人物之奇佐郭嘉奇谋法正

三国人物之奇佐郭嘉奇谋法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