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至,春漸暖,孕產婦請注意舒肝健脾護生氣!

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今年的雨水節氣時段從公曆2月19日開始,到3月5日結束。

雨水至,春漸暖,孕產婦請注意舒肝健脾護生氣!

雨水節氣起居養生

雨水時節,人體的肝陽、肝火、肝風會隨著春季的陽氣升發而上升,所以更應特別注意肝氣的疏洩條達。

雨水時節,尤其要注意提防“倒春寒”,雨水之後空氣中水分增加,導致氣溫不僅低,而且寒中有溼。這種溼寒的氣候對人體內臟和關節有一定的影響。勿過早減外衣。“燥寒凍肉,溼寒入骨。”由於春氣湧動,身體偏熱的人從感覺上欲減外衣。體熱外洩,溼寒交換於內入骨,易傷骨關節致病。

孕期體弱者切勿用冷水。按五行學說,水對應腎,腎主骨。雨水時節用冷水洗臉、洗手,溼寒易侵入關節,又無充足的陽氣驅寒於外,溼寒滯留於手,指易痠痛,重則變形;溼寒滯留於頭,頭易疼痛。

洗頭後要及時吹乾頭髮。否則,水溼留於髮際中變涼,“同氣相求”使溼寒聚於頭,由表及裡深入顱內,導致頭痛。如毛髮未乾又被冷風吹過,易出現“偏頭風”之症。

應理解女人“發脾氣”

  女人由於生理的原因,女人這一生會有經期、孕期、產期等特殊時期。每一特殊時期都會給女人帶來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影響。對於大多數女性來說,情志變化是特別明顯的症狀。

  就經前期和月經期的女性來講,由於血往下行,而氣浮於上,會造成氣血的不平衡,氣有餘則生火。所以,這時候的女人就會表現為心煩意亂,好生氣,愛發怒等情志改變。就孕產期的女性來講,由於孕育胎兒和生產都會耗費大量的血氣,致血氣不足。而氣血不足,火氣就相對旺盛,除了其它身體虛弱的表現外,會有明顯的情志變化,也會出現好生氣、愛發火等症狀。更年期的女性,由於身體各方面機能明顯減退,腎氣漸漸虛弱,氣血漸虛,可致全身各臟器陰陽氣血失調,產生明顯情志改變、易怒易煩等更年期綜合徵表現。這些生理特殊時期的女性特別“脆弱”,情緒不穩,動不動就想冒火,有時會莫名其妙哭泣,嚴重的會坐立不安、食寢難安。

  除此之外,因為脾氣不足,還會有運化水谷精微功能不足的表現,出現腹脹、便溏、疲乏、胃脘痛等明顯脾氣虛弱的症狀。

  然而,由於我們一直以來對“好女人”的評價標準,或由於家人的不理解,使一些明理懂禮的女性不得不壓抑自己,強忍著不把脾氣發出來。這樣時間久了,肝氣過旺得不到疏洩和糾正,壓制了脾氣的正常運行和作用,導致較為頑固的營血虧虛、氣血兩虛的體質,對生活和工作造成較大影響,健康受到損害。

  很多人的常常發怒,容易心情煩悶,可能是一種病態的表現,需要的就是發洩出來,而不是壓抑著。尤其是又在女性的特殊生理時期時,比如月經、懷孕後、妊娠後,一定要把各種脾氣發洩出來。

  中醫有“七情生於五臟又傷五臟”的理論,認為肝生怒,怒傷肝,一切燥怒的原因,都來自於肝的陽陽氣血失衡。而肝的失衡生怒又有幾種原因:肝鬱氣滯生怒、肝火上炎生怒、脾虛肝乘生怒,特別是脾氣虛弱的時候,會導致肝氣太盛,這時候人的脾氣很大,往往不易控制。而由於肝屬木、脾屬土,肝木克脾土,如果把過盛的肝氣、肝火發洩出去,則有利於脾氣的生長,使脾氣虛弱得到改善。

  所以古人把發洩怒氣稱為“發脾氣”,意思是通過洩怒來壓抑過盛的肝氣,以升發脾氣。懂得了這個道理,我們就知道偶爾發發脾氣對人體健康的好處,也不難理解這項研究的結果了。

“雨水”養生三步曲:舒肝——健脾——祛溼“

第一步 舒肝 ”有人說,春天對應的是肝,雨水養生自然是養肝啦!還真別忙,肝是不能隨便補的。因為春天肝氣已經很旺了,補肝只會適得其反,所以很多人在春天會血壓升高,眼睛發紅或者容易頭暈,或者容易上火,這些都是肝氣太旺的症狀。

雨水至,春漸暖,孕產婦請注意舒肝健脾護生氣!

明白了吧,肝是不需要補的,肝要理,要順,要舒,不要讓肝氣淤積在體內。所以啊,春天心情一定要非常愉快的,當然一年四季都要快樂,不過在春天尤其不要壓抑自己,一定要讓心情自然暢達。其次,可以通過散步、太極等適度運動。另外,也可以配合一些食材來理肝氣,比如喝點玫瑰花茶,讓肝氣疏通,並且能舒緩壓力。“ 第二步 健脾 ”春天肝旺和健脾有什麼關係?問對了,肝和脾有著密切的關係。按照中醫五行學說,肝為木,脾為土,在五行相生相剋關係中,木旺乘土,肝木過旺克伐脾土,就會傷及脾胃。而且在兩個方面:肝木疏洩太過,則脾胃因之而氣虛,若肝氣鬱結太甚,則脾胃因之而氣滯,兩者皆肝木克脾土也。

所以我們要舒肝,而舒肝的目的就是健脾。中醫稱脾胃為“水穀之海”,“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健旺是人們健康長壽的基礎。人體機能的活動:營衛、氣血、津液、精髓等,都化生於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臟腑功能才能強盛;脾胃又是氣機升降運動的樞紐,脾胃協調,可促進和調節機體新陳代謝,保證生命活動的協調平衡。

雨水至,春漸暖,孕產婦請注意舒肝健脾護生氣!

如何調理脾胃?1少酸增甘唐代養生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五行中肝屬木,味為酸,脾屬土,味為甘,木勝土。所以,春季飲食應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臟之氣。

雨水至,春漸暖,孕產婦請注意舒肝健脾護生氣!

注意:您要是覺得現在要多吃甜食,那可是大錯特錯啦!過食甜食的後果不用我說了吧,甘味的東西包括兩種:一種是甜,一種是淡。淡味的東西舉個例子,就是糧食。所以我們在春天要多吃一碗飯,因為米飯、麵食都是真正養脾的食物。這些都是甘味食物,也是正味食物,就是很正的味道,這些食物非常養身體。

至於甜食嘛,當然可以吃,您注意適可而止就好啦。

2少吃生冷粘雜食物

雨水節氣要注意少吃生冷粘雜食物,以防傷及脾胃。

“ 第三步 祛溼 ”溼在中醫裡又叫“ 陰邪”,包括內溼和外溼。雨水節氣降雨增多,溼氣加重,導致外溼,而雨水節氣又往往在元宵節前後,很多人在這段時間過食肥甘厚味,也會導致內溼過重。脾為至陰之髒,喜燥惡溼,如果自然界溼氣過盛,就容易損傷脾臟。同時,脾主運化水液,它的特點是陽氣易衰,陰氣易盛,溼邪侵犯人體後最易傷害脾陽,而脾陽的虛弱也進一步助長了溼邪的侵入。中醫有“膏粱之變,足生大疔”(《素問.生氣通天論》)的說法,大魚大肉吃的太多,你消化不了,多餘的東西就會積聚在體內,中醫認為就會產生溼熱,身體就會發生一系列的改變。

雨水至,春漸暖,孕產婦請注意舒肝健脾護生氣!

中醫孕產健康專家孫昱老師建議在春天,袪溼要多吃一些素食,特別是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要順應春天萬物生髮的特點,應少食油膩之物,多吃芽菜,尤其對孕產體弱者,晚上吃的過飽,難免腹脹,不妨適當地餓一餓,特別是晚上,餓一餓反而會感覺舒服。針對之前過食肥甘厚味的狀況,矯枉過正一下也未為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