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改變的不只是消費行爲,還有行業生態

一提到新零售,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新消費,包括消費升級,或者消費分級等等新的概念,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即零售=消費,很多人都會覺得,零售的本質是一種商品交易的買賣行為,所以新零售也就是新的消費行為在發生變化。

廣義上理解,這並沒有什麼錯誤,因為在新零售的多種生態變化裡,無論是生產端的自動化升級,還是物流端的數字化運輸,亦或是終端銷售的智能化體驗,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賣商品”,即消費行為。

因此,在新零售主導的線上線下無界消費模式裡,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也變得更無界、更具有即時性,同時也更具有服務反饋價值。

然而,新零售改變的,並不只是消費的行為,還有行業的生態,而影響作用,同樣是“無界化”。

舉個例子,過去的零售商分為兩大派:垂直派和多樣派,前者專注於某一行業的某一單品,將商品服務做到極致化,而後者則傾向於更多樣化的商品服務,以此吸引各層次的消費者。

兩者並不存在對與錯,合適與不合適的區別,追去極致的細分單品,是許多百年老字號企業所崇尚的理念,而多樣化的商品服務,卻能給與消費者更便利、更簡單的體驗,譬如超市、大賣場。

但過去這種涇渭分明的行業邊界,隨著新零售時代的到來,已逐漸變得模糊,垂直派開始建立中心軸,輻射其它行業其它品類的服務,譬如最廣為人知的“雜貨店”小米,作為一個手機品牌商,小米已經把賣數碼產品這種低頻的消費行為變成了賣生活用品這種高頻的消費行為。

新零售改變的不只是消費行為,還有行業生態

在小米的商城、線下的新零售體驗店裡,都能輕易找到除了手機、電腦、數碼配件之外的其它生活類商品,其所涉獵的行業包括家電、家居、個護、箱包等等十餘種大類,雖然品類變得多樣化,但產品的屬性與手機都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即建立在以小米手機為中心的網絡之中,連接不同的商品服務。

新零售改變的不只是消費行為,還有行業生態

除了小米之外,在許多實體零售中也頗為常見,盒馬鮮生也是建立在以吃為中心的網絡體系中,連接與吃相關的各種商品和服務,常規來說,盒馬鮮生更像一家生鮮超市,但準確理解,盒馬鮮生其實是一間“飯堂”,只是順便賣點食材,就像許多連鎖便利店,都逐步擴展行業邊界,延伸到蔬果、餐飲、化妝品等其它行業。

新零售改變的不只是消費行為,還有行業生態

用新零售的思維去理解,就是“全品類”服務,就連以往小體量,幾乎只能賣零食飲料的智能售貨機,也逐漸走向“無界化”,譬如像甘來科技的智能零售機器人,高度智能化的科技體驗,實現了智能溫控,即能滿足生鮮果蔬,又能提供咖啡熱飲,還可以定製冰飲。

毫無疑問,新零售的未來,對於消費者而言,一定是更便利地買到心儀的商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