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龍規,潮汕特色賽龍舟,你見過嗎?

端午節,潮汕地區俗稱“五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對於一個土生土長的潮汕人來說,更是多麼美好的記憶,主要的傳統風俗習慣有:祭祀祖先、賽龍舟、吃粽子、做艾餈、採青草藥、喝龍鬚水、做龍舟戲……

倚龍規,潮汕特色賽龍舟,你見過嗎?

倚龍規,潮汕特色賽龍舟,你見過嗎?

祭拜祖先、供奉神靈,在潮汕地區已是司空見慣,現已成為當地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不僅逢年過節,就連平時的初一十五也不例外,更不用說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

倚龍規,潮汕特色賽龍舟,你見過嗎?

端午節吃粽子,是全國很多地方都有的習俗,而潮汕的雙拼粽子,你聽說過嗎?雙拼粽就是一個粽子裡包含了咸和甜兩種口味,一半鹹一半甜;甜餡部分有綠豆沙、紅豆沙、烏豆沙、蓮蓉沙或水晶餡等;鹹餡部分由鹹蛋黃、花生、香菇、蝦米、臘腸、蓮子、板栗和南乳豬肉等組合而成。一粽多味,內容豐富,口感獨特,吃了還想吃。特別懷念媽媽包的粽子,可惜再也沒機會吃到了。

倚龍規,潮汕特色賽龍舟,你見過嗎?

倚龍規,潮汕特色賽龍舟,你見過嗎?

喝龍鬚水,也是潮汕地區特有的風俗。民間傳聞,在端午節前後的水是吉水,是龍王送福給人間的靈水,稱為龍鬚水,以端午節當天的水最靈。所以在這一天,人們喜歡洗淨陶罐水缸,貯存當日江河湖井之水,長年貯存,不腐不臭,用於平時泡茶煮飯,以求健康長壽。

據說,端午節採的草藥,治病效果顯著,藥半功倍,很多人都有上山或到田野採集青草藥的習慣。

倚龍規,潮汕特色賽龍舟,你見過嗎?

當然,最美好的記憶還是坐在爸爸的肩膀上看賽龍舟!潮汕平原有榕江、韓江、練江三條大江貫穿其中,每到端午節前後,各個河段的龍舟賽此起彼伏,鑼鼓喧天,熱鬧非凡,持續大概一個月。

倚龍規,潮汕特色賽龍舟,你見過嗎?

潮汕龍舟賽的獨特形式是“倚龍規”。龍舟上,除了舵手、分坐兩邊的划槳壯漢、擔任總指揮的鑼鼓手外,還有一位10歲左右長相標緻的小男童,小俠客或小皇帝裝扮,扎頭巾,束腰帶,打綁腿,塗粉脂,穿著豔麗戲服,斜靠在龍頸上,競賽時,一邊揮動手中葵扇,一邊配合鑼鼓節奏吹哨子,為隊員助威。

倚龍規,潮汕特色賽龍舟,你見過嗎?

龍舟競賽翻舟之事時有發生,小童的安全一般由最前面的頭、二槳手負責。隊員既要爭取勝利,又要保證小童的安全,說來也是不易。

倚龍規,潮汕特色賽龍舟,你見過嗎?

每年龍舟賽“倚龍規”的名額,競爭非常激烈,一艘龍舟只有一個名額,大家以家中有小孩參加倚龍規為榮,最後一般是通過競選,有的甚至還要通過投標產生。

“倚龍規”的“規”字,是指脖子,意思是說小童是坐在龍脖子上的。

潮汕特色“倚龍規”龍舟賽,比其他地區的傳統龍舟賽更具趣味性和觀賞性,表現出的是一種剛柔相濟的氣象,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當地群眾和外地遊客。

倚龍規,潮汕特色賽龍舟,你見過嗎?

參加龍舟賽的鄉村,除了賽龍舟,還要做龍舟戲,就是請潮劇團來演潮劇,一般會連續做三天三夜,祈求風調雨順,以此祭慰先人。

每年端午節前後大約一個月內,潮汕平原上的各條江流,各個河段到處呈現出“更喜龍舟競渡處,鑼頻鼓急槳花開”喜人景象!

倚龍規,潮汕特色賽龍舟,你見過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