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怕后宫干政赐死太子母,为何托孤霍光,不怕他成权臣吗

汉武帝在去世前,安排霍光和其它三个大臣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共同辅佐自己的儿子刘弗陵。尤其是对霍光,当时他还画了一幅《周公背成王朝诸侯图》给他,让他仿效周公。

当时,汉武帝不担心霍光成权臣吗?尤其是刘弗陵又年幼,他就不担心霍光今后会取代刘弗陵自立吗?

汉武帝怕后宫干政赐死太子母,为何托孤霍光,不怕他成权臣吗

(霍光剧照)

而事实证明,霍光后来果然成了权臣。在刘弗陵的时候,霍光排斥异己,拿下上官桀和桑弘羊(金日磾早死),一人在朝中独大。后来刘弗陵早死,汉宣帝刘病已继位,霍光依然独掌朝政,直到他去世。霍光去世后,霍家势力在朝中盘根错节。汉宣帝废了很大劲,才把霍家势力清除掉。如果不是遇上英明强悍的汉宣帝,而是遇上其它无能的皇帝,可能霍家就篡权成功了。

汉武帝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说起来,汉武帝是很担心儿子皇权的稳固问题的。他做了一件残忍的“子贵母死”的事情,杀掉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就是怕出现吕后专权那样的事。既然如此,他为什么还放放心心把刘弗陵托付给霍光呢?

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第一,汉武帝让霍光辅政,实属无奈之举。

在皇权社会,帝党和太子党的矛盾,一直非常突出。一方面,皇帝想要太子能干,好接他的班,把他的江山传上千年万年。另一方面,他又不想让太子“提前能干”,至少不能在他活着的时候能干。他活着的时候能干,就有可能取代他。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推到沙滩上。但是,世上哪有这样两全其美的事情呢?所以帝党和太子党,始终就是矛盾。

汉武帝怕后宫干政赐死太子母,为何托孤霍光,不怕他成权臣吗

(汉武帝剧照)

汉武帝就遇上了这样的矛盾,他怀疑自己的太子,把自己的太子逼反了,最后太子造反失败自杀。然后他封最小的儿子刘弗陵为太子。之所以封最小的儿子,显然也是害怕太子造反的原因。可能在他的想法中,等这个小太子长大,可能自己就差不多了。谁知道他还是熬不过命运,阎王让他三更死,拼了老命也活不到五更。

这样一来,就必须要有人辅政。辅政一般有三种人:一是摄政王、一是太后,一是异姓大臣。摄政王是不可能的,那是汉武帝一生打击的,汉文帝汉景帝都在削藩,他也在用推恩令消灭。太后也不可能,吕后专政是活生生的教材,这也是汉武帝最担心的,也因此发生了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的事。所以,最后只能选择异姓大臣。

第二,汉武帝让霍光辅政,他并不担心权臣专政。

为什么说他汉武帝不担心霍光会做权臣,会专政呢?

汉武帝怕后宫干政赐死太子母,为何托孤霍光,不怕他成权臣吗

(刘弗陵剧照)

其一,霍光对汉武帝忠心耿耿。史料记载,霍光跟随汉武帝前后长达二十年,始终没有犯过一次错误(《汉书》记载:“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要知道,跟在汉武帝身边,能一次错误都不犯,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汉武帝用了那么多宰相,但是这些宰相都先后被他贬斥或处决了。而霍光能做到事事让汉武帝满意,汉武帝是认为他特别忠心的。

其二,历史上并没有权臣专政的现象。夏商周统一朝代中,权臣专政很少发生。而在汉朝的历史上,也从无一例权臣专政的现象。包括周勃、陈平等人,不但不专政,还忠心耿耿为皇室操劳。因此,汉武帝不觉得权臣专政是个问题,至少不是他提防的重点。

其三,汉武帝安排了几个人,让他们共同辅政,让他们互相制衡。汉武帝虽然很满意霍光,但他并没有让霍光一人独政(和周公辅佐成王不一样),他另外还安排了上官桀、桑弘羊和金日磾。汉武帝认为这“四大天王”互相制衡的方式,可以防止一方独大,这也是古代君王节制群臣的一种方式。

不过,汉武帝可能还是小看了霍光的智商。事实上,霍光能够跟着汉武帝二十年,不犯一个错,那得要多么聪明,对帝王的心思有多么了解。让这样的人来辅佐他的子孙,能不危险吗?

  • 汉武帝怕后宫干政赐死太子母,为何托孤霍光,不怕他成权臣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