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15个月,为自己赢得了选择院校offer的主动权!

转眼间6月已经结束,在世界各大院校进入毕业季的同时,对于18年即将申请艺术留学的同学们而言,距离最佳申请的黄金时间已不足4月

。那么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从前人的经验中有所借鉴,调整好心态避免在此后走入岔路?本期为同学们请到了汉艺17届已成功拿到NTU、布莱顿、密德萨斯室内设计专业的H同学,为大家分享她的成功申请经验和心路历程:

离开熟悉的生活,探寻异国风采

我的本科在是北方工业大学学习的环境设计专业,选择出国留学是因为我想体会一下与国内不同的设计教育方法。由于国内的环境设计学的比较杂,其中还包括了室内设计。出于自身情况考虑,我选择出国继续深造室内设计。当然,想要留学最重要的还是想感受一下异国的文化和生活, 毕竟在国内二十年了,太熟悉了。

找到成功申请的标准线

有了留学的想法后,便不可避免的需要考虑创作作品集。而关于选择什么样的作品集机构,自己一开始并没有了解。我询问了很多老师和朋友,也选择了几家机构进行对比。

在这里看了一些已成功申请的学生作品。当时我也不知道自己的作品能做到什么程度才能达到能够成功申请的标准线,但是那时便觉得自己要是能做成这样的作品集就应该差不多了。

而且这的作品设计风格也是我比较喜欢的,最后便决定来学习。

时间远没有想象中的漫长

我从大三就开始正式准备作品集,但由于刚开始觉得时间还有年多,准备作品集绰绰有余,在创作前期便比较拖沓。再加上在创作的时候,由于我的性格比较慢热,在做作品集的时候前期会思考很久,有时候比较犹豫到底要选择什么主题,什么出发点去进行创作。

一直到申请的后半部分,才惊觉时间已所剩无多而自己在项目创作还有很多没有完成,那时才赶紧加快了创作速度。但前期因为一些原因浪费挺多时间,中间还要兼顾着雅思考试和学业,因此在作品集后期一直到Deadline前,我也加入了熬夜赶工的大军

。最后,我的整个申请用了大约15个月。

她用15个月,为自己赢得了选择院校offer的主动权!

凌晨发图还秒回

在这里,我的主带老师是建筑学部张老师和李老师,他们的脾气都超好。两位老师的教学风格也是各有不同,张老师比较喜欢讲故事,在整体上是一个叙事化空间,而李老师很注重细节,追求精致

与老师们相处都很好,印象深的就是deadline那几天大家都很忙,老师也经常陪着我们熬夜赶工创作。基本上要是看第二天哪个老师来晚了,我们就知道昨晚又熬夜了。有次在凌晨三四点的时候,我刚把做完的图给李老师发过去准备睡了,没想到他竟然秒回我,震惊!

收获完整的设计思维

虽然说在学校的时候也会涉及到做一些作业项目,但是学校的作业作品还是和留学申请用的作品集很不一样。学校的学习中在基础软件技法上对我的创作帮助比较大,但在设计思维方面能够学习用到作品集创作中的经验便很少。

而在经过作品集创作的经历之后,让我对设计方法有了一套完整的逻辑概念。比如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项目设计,如何发散思维,最终将得到什么样的设计结果。

这些都是国内的大学比较欠缺的内容,因为大部分国内大学只注重结果,对过程和前期调研比较忽略。这些也是我在这里得到的最大提升,并且将在此后继续影响着我的后续学习创作。

我的作品集共做了4个项目,在选题的时候还遇到了一些瓶颈,不知道要做一个什么样的设计,比较盲目,也没有想法。后来和老师们沟通后,给了我很多启发。

但当时没特别注意选题和院校的结合,所以基本都是按自己的喜好来的。而如果学弟学妹们在选题的时候已经有了意向院校的话,建议大家可以看看学校喜欢的风格,提高申请成功几率

出乎意料拥有挑选院校的机会

文书老师通知我拿到NTU、布莱顿、密德萨斯的院校roffer后真的很开心。以前我以为有一个就不错了,没想到最后还有机会挑选院校。

现在我已决定一年后再去NTU就读,因为我想给自己留一年时间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以后毕业工作之后就很难有大段空闲时间了。

送给学弟学妹的小建议

我的作品集创作很早便开始准备了,前后持续了1年多的时间。但最后还是加入了熬夜赶作品的大军。因此,在作品集创作方面建议学弟学妹们一定要早做准备。时间在申请准备过程中远没有你想象中漫长,它会过的很快。质量和时间成正比的,如果你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也会把作品集完成的更加精致。

同时在创作时多和指导老师沟通,不要有太大压力。比如我曾经便一直在怀疑自己和觉得还行之间来来回回。每当怀疑自己的时候我都会先休息一下,问问老师要怎么做,当作品一点点成型的时候,慢慢的就会找回自信的心态。

另外,作为中国学生普遍会出现的语言弱项,一定要不要掉以轻心,

在作品集创作之外兼顾好外语的学习。

选校的时候要根据排名、院校的课程以及地理位置综合挑选。因为选择一个城市也等于选择了生活方式,这一点也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