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爭之年!一場「錢荒」經濟寒冬將至|米筐原創

大爭之年!一場“錢荒”經濟寒冬將至|米筐原創

1、補窟窿!就差錢!

前些日子,央媽和財政爸爸相互拌嘴、掐架了。爭吵的核心就是央媽說,我盡力定向降準給實體中小企業,可錢又被大央企賺走回到了財政爸爸手裡了。積極的財政政策,現實到底積不積極?給句痛快話!財政爸爸也吹鬍子:“都是納稅人的錢,哪能亂花?”“再說了,30幾個省就7個收入是正的,20多個都赤字,窟窿還補不補?哪還有閒錢?”

口水仗熱鬧,可眼看著實體中小企業一批批的壯烈失血倒下,失業率又有拐頭的跡象,真是急死人。

半夜,政治局年中緊急會議給出“六個穩”字藥方,8月的股市沒領情;離岸人民幣也像斷了線的風箏破了6.88。

為什麼會這樣?

這背後有個事實:市場缺錢缺的確實有點扛不住。

最近,前些年賺錢賺的手軟的網貸公司老闆們,見了面的總會互道一聲:“挺住”,其中一部分幾天見不著面的,圈裡大家也都心照不宣:“既然這樣了,躲一陣也好。”

7月14日公佈的5月份消費數據顯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只有8.5%,不僅遠遠低於預期,而且創下自2003年5月以來的15年最低。

這就反映出另一個棘手的問題:缺錢的背後,居民部門的消費也正在被掏空。二季度經濟增速已現回落,下半年該怎樣留個後手,確實很關鍵。

2018年一季度,周口前範營終於迎來棚改落地,村口範大爺家分了兩套房+30萬。拿到福利的第一時間他幹了什麼?趕快給省城剛大學畢業的二娃在綠都瀾灣買了一套小三房,月供5000塊,8000月薪的二娃過的很拮据。此刻,我們看明白了。原來棚改的貨幣化安置是要做到一箭雙鵰,推高了三四線,也託底一批流向一二線的剛需。

穩字當頭,都要有飯吃。

棚改三年,5萬億放出去,其實真正得利的也是結構性的。畢竟,不是誰家分分鐘都能棚改砸頭的。官方最初的設想是要通過帶動廣大三四線的地產熱,從而帶動農民就業增收、消費升級的。但最終的結局卻是,低估了炒性不改的資本和中國人。拿到錢,置換資產搏翻倍的居多,真正啥都不想,換車、換冰箱洗衣機、大保劍的少之又少。當看大門的村口大爺都說:“還要漲。”群眾們不去買買買,人性難扛,內心真是慌得一比。

經濟縱深就是我們老掛在嘴邊的“經濟韌性”,像日本就不會說出這句話,因為這貨就沒有縱深嘛。未來三年,開始從三四線轉移到鄉村振興戰略,核心的知識點就是“給錢”以期“提振消費”。一切都在加速度,農村+互聯網以後提的多了,老鐵們也不要感到意外。

畢竟,一切的最終都是“買賣”。

內外夾擊,三駕馬車現在折了倆,眼看著消費馬車要翻白眼蹬腿兒,下半年財政的補貼+央媽的定向給錢大概率在路上。7月19日,央行、銀保監會對中下級城投的行動和窗口指導提供中小企業流動性就是下半年的先頭部隊。

雪崩砸下來,沒有那個雪花會承認是自己乾的;經濟的苦日子來臨,每個人也都認為自己是無辜的那一批。這個時候,大家都開心,難辦了。

大還賬的年代,巨雷陣陣,你看我不順眼,說我不用力去消費。

跟誰說理去!

2、舊模式迴光返照

越是在內憂外患的時刻,越是舊模式反噬最兇狠的時刻。“你看,都是你鬧得吧。整的大家都要死要活的,你的節奏不對啊”,舊模式幻想網開一面。

大爭之年,現在不是變不變的問題,而是快不快的問題。全球一盤棋,大家都在拆槓桿,你抱有幻想,拆一拆,歇一歇,最後,誰槓桿高集中爆破誰。所以,堅定不移的去槓桿,可以適度定向放水微調對沖,決不能再走大寬鬆的老路。

共克時難,來不得半點摻沙子。

2018年7月20日,針對舊模式反噬的幻想,《經濟參考報》頭版官方評論直接刊文:“不要指望舊發展模式迴光返照”,直接點名了幾點:

一:經濟環境已變。有部分城市還大量存在投機炒房力量並不時興風作浪;個別企業仍延續舊的發展模式,繼續盲目擴張;地方政府還在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之內亂舉債。

二:故意曲解政策。有意將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跟保持舊模式聯繫,有意將推進高質量發展跟應對外部衝擊相對立。

三:不去認真反思。不反思舊模式的弊端,企圖由金融去槓桿政策來背經濟下行的鍋。

這個七月很重要,我們看到央行財政部吵架直跺腳、我們看到資管新規細則超預期推進、我們也看到統計局明確說要加快房產稅落地準備工作,這就是內外部巨大壓力作用下的加速效應。以前感覺還能爭一爭、緩一緩的現在必須要當機立斷。

決心很重要。宏觀政策不僅影響短期,而且還涉及未來幾十年。98年日本的教訓表明,貿易戰和匯率波動之下,國內經濟政策一著不慎,將滿盤皆輸。

從老美直接5000億美元貿易清零的硬政策襲擊來看,我們明顯是有點預期不足的,準備不夠充分就有點陷入無招的嘴皮子功夫。

形勢逼人,過了面前的坎才是硬道理。

所以我們看到,2018年7月20日,央媽和財政爸爸吵架沒幾天,央行官媒就發文,要精誠協作,攻堅克難了。具體來講,就是為彌補央行貨幣政策的精準度,保證貨幣流入缺血的實體,財政獎配合相應的政策細則,保證落地。

考驗調控定力的時刻,我們看到官方的眼神裡目前還很堅定。

3、敢不敢政府破產

什麼最考驗政策定力?

不是企業和居民部門,關鍵在政府自己部門剛性兌付能不能打破。

那些年為什麼有些城投多貴的錢都敢借、多貴的地都敢拿?還不是因為政府的隱形擔保讓他們忘了自己幾斤幾兩。

該還了都想打滾耍賴。

糾結。

近日,財政部公佈了各省2017年底政府債務餘額,其中遼寧省地方政府債務餘額約為8455億元,比2017年年初統計的6767億多出1688億,地方債問題再次凸顯出來。

根據遼寧省財政廳資料,2017年遼寧省全省債務餘額2581.4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2390.2億元。債務率(債務餘額/地方財政收入)約108%,超過100%警戒線。

要不是還有個“大鍋飯,轉移支付”,明眼人都能看的出來,遼寧怎麼了。

今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借新還舊債券約1342億元,下半年額度將更大。打破剛兌,下半年借還是不借?

借,給市場傳遞政府債有兜底的信號;不借,多半要夠地方政府喝一壺,地鐵修一半停了、高鐵經濟圈還連不連了……

難辦。

央行和財政部之所以吵架,地方債也是其中的一個焦點問題。攤子鋪的太大,國家整盤子是略有赤字的,但區域差別太大,像遼寧這種事實破產吃國家救濟糧的不在少數。

這就有一個重大的風險問題:

這幾年三四線這一波之後,地方債加隱性擔保債如果有風吹草動,三四線的房地產會不會涼個七八十來年?

先不談核心城市周邊的三四線,就廣大非核心三四線棚改撤退之後,未來真是不好說。

必貴園腳底打油,跑的更快了。

上週在上海,一個房管局的朋友跟我說:“今年都是真刀子,不像表表態扛一下就過去了的樣子。福建6%的年度漲停板,很可能擴散。”

越是攜民意公開爭吵的時候,越是大破大立的時刻。

下半年,立規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