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落珠、似滾玉!棗莊山亭嗩吶聲聲鑄靈魂

似落珠、似滚玉!枣庄山亭唢呐声声铸灵魂

齊魯網8月3日訊在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鼓吹樂藝術可謂源遠流長,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自1983年建區以來,這一民間藝術更是得到發揚光大,深受人民大眾的喜愛。目前,鼓吹樂班遍及全區9鎮1街道,從業人員已達到數百人。

嗩吶,亦稱喇叭。民間稱吹嗩吶者為“吹鼓手”“響班”或“鼓吹樂班”。嗩吶音質高亢、激昂、明亮,其聲音直抒胸臆,蕩人魂魄,驚天動地。在吹鼓手嫻熟的演奏中,直把人世間的大喜大悲,大苦大樂揮灑得淋漓盡致、透徹無餘。在魯南地區的山亭大地上,嗩吶聲聲一直在演繹著人們的喜怒哀樂。

似落珠、似滚玉!枣庄山亭唢呐声声铸灵魂

嗩吶是鼓吹樂中較有表現力的一種樂器,除了聽大鼓、看大戲、看電影之外,鼓吹樂這一民間藝術是人們婚喪娶和各種喜慶場合最常用的。過去,不管是修廟建祠、金榜題名還是升官發財,都要請吹鼓手慶賀一番。現在,送子參軍、兒女升學、婚慶大典也要吹吹打打、助興添彩。古往今來,便形成了一種風俗。逢婚娶慶典必“喜吹”;遇悲悽喪儀必“哀吹”。事主心高的,嗩吶就吹得像脫韁的野馬,奔騰不羈;事主祥和的,嗩吶就吹得像放牧的羊群,溫馴逸然。吹嗩吶之人,心高品正、英雄豪氣者,常常愛吹有關賢將良相的戲文,與民同贊;吹嗩吶之人,浪漫多情,情感暖昧者,常常愛吹男女愛情樂曲,直把人吹得心醉神迷,飄然神往。

據傳說,過去某村有一富戶人家娶媳婦,請了當地兩個“名茅”響班“吹”對臺戲,兩班“響班”各顯神通,互不示弱,輪番上陣,連吹三天三夜,直把《抬花轎》、《小桃紅》、《小放牛》、《喝面葉》、《拾棉花》、《十二月小調》、《雙合鳳》、《鎖南枝》、《梁祝》、《西廂記》等調門戲曲,吹得纏綿徘惻,痴痴迷迷,有如花仙下界,天女下凡,嫦娥思歸。直吹得小夥子心猿意馬,大姑娘心旌搖動,小媳婦意亂情迷。村子裡因此傳出一些風流韻事,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笑料。

似落珠、似滚玉!枣庄山亭唢呐声声铸灵魂

山亭“響班”使用的樂器分為管絃樂和打擊樂兩大類。管絃樂有嗩吶、笛子、笙、管子、悶子、把攥子、柳琴、板胡、二胡等;打擊樂器有鑼、鼓、梆子、鑔等。在演奏中,主要的樂器是嗩吶,嗩吶又分為大嗩吶、中嗩吶、小嗩吶和錫笛四種。打擊樂器主要是在伴奏中起著掌握節奏,製造氣氛作用。近幾年,走進新時代的山亭響班與時俱進,配備了電子樂器和西洋樂器,有的和藝術團體聯合,提供吹、拉、彈、唱、舞綜藝服務,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

嗩吶聲聲,有時像落盤的珠,滾動的玉,大珠小珠落玉盤;有時像呢喃的燕,求偶的鸝,雙入對出比翼飛;有時像嬰兒的哭,成人的笑,老人的淚,喜怒哀樂盡在其中。山亭人的心品性格,氣節情趣,似乎全都溶進嗩吶裡了,人們因此都喜愛上了嗩吶。有言為證:“喇叭一響,停工歇晌”,說的是“大鍋飯”年代的事;“寧聽喇叭一晌午,不要黃金萬兩”,說的是近些年的事。因此,無論是“喜吹”還是“哀吹”,只要嗩吶一響,便會引來三村五鄰的群眾前來圍觀、欣賞、品評,在比較之中,分辨出哪個“班”吹得好,哪個人吹得好。誰家有事情“響班”都以眾人的評議作憑證,當然都揀好的請嘍。

現在,在文化部門的統一管理下,山亭區十餘個“響班”,伴隨著改革的春風,與時俱進,正以精湛的技術,深厚奔突的音韻,把“新時代”的重要思想傳遍了城鎮鄉村,“吹”正了社會風氣,“吹”順了百姓的心。全區人民正以蓬勃向上的熱情,走進新時代,擼起袖子幹,以飽滿的熱情投入鄉村振興的時代大潮,秉承“敢為天下先,甘吃天下苦”的山亭精神,群策群力,砥礪前行,共同譜寫山亭更加燦爛美好的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