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主流媒体“末日”来了,船票去哪买?

当主流媒体遇到信息时代

在这里需要先谈谈一个基本概念,主流媒体。主流媒体,即主要发声的媒介平台,这一声音代表的既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又是芸芸众生的呼声。但总归一点,主流媒体的本质功能就是将大众呼声巧妙地与统治精英的诉求结合起来,成熟的主流媒体会在“润物细无声”的节奏中平衡好两者的关系,树立一个标尺,成为这个社会普遍遵循的标准。最近,全国上下一心塑造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主流媒体将精英力量与大众利益杂糅的一项任务。传统意义上,主流媒体被赋予了浓厚的意识形态,被等同于“喉舌媒体”。其实,国外有很多主流媒体未必是官方媒体,比如美国的CNN的影响力遍及美国乃至世界,但它归属于一个叫特德·特纳的传奇人物,一般情况不受政府任何形式的干涉。所以,主流媒体是指那些被政府和大众双重认同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媒介平台,它们可以是官方的,也可以是平民的,甚至可以是庸俗的。它们可以成功地将精英与民众的利益结合起来,幻化出一种别样的价值观、公认的标准、和谐的媒介生态。

如果主流媒体“末日”来了,船票去哪买?

信息时代,信息当道,信息是最值钱也是最不值钱的资源。信息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信息资源的多元化流动,信息的分众化,信息媒介的多选择性。信息时代下,主流媒体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将其既有的影响力和公信力置于多元化的信息市场。

一方面,信息来源越来越多,甚至是越来越乱。不管是真是假,它们存在的理由似乎是合理的,即信息的自由流动导致信息资源的多元化,这同时也构成为谣言四起的理由。主流媒体说的话是否都是真实的,主流媒体编码和解码的符号是否接近事实和真相,主流媒体的公信力是否可以比得上“非主流媒体”对信息的编造和篡改,这增加了主流媒体塑造信息权威形象的经济成本,更延扩了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博弈的时间成本。

如果主流媒体“末日”来了,船票去哪买?

另一方面,信息接受者的媒介素养越来越高,直接导致了他们对信息提供者的要求越来越严苛,对信息分众化的趋势越来越赞同。大众传播的“宽化”的大一统思维转变为了信息的“窄化”传播,大众传播的内容也必须像一盘盘唇齿留香的精致菜肴,而非难以下咽的粗茶淡饭。在这种情况下,主流媒体要平衡好信息传播的“大众化”和“小众性”,要提高技术的难度和艺术的修养,曾经“自说自话”式的单向度传播俨然成为最不入流的话语表达。再一方面,在信息时代,曾经的“非主流”或许在某一个条件下演变为一主流的声音,这不仅是一个媒介的问题,还是一个社会秩序的问题,甚至是政治合法性的问题。在信息越来越开放的社会,主流媒体与精英、大众建立起来的连接点越来越不堪一击,受到双重的打击,不仅受到来自“非主流媒体”某些强势声音的打击,还有大众逐渐建立起来的解构信息的知识和信心。换句话说,信息时代留给大众接触信息的机会越来越多,留给主流媒体树立权威、树立公信力的难度越来越大。

如果主流媒体“末日”来了,船票去哪买?

主流媒体里的个体心态

按心理状况来分,主流媒体里的人可以分为占有资源的人员、中间派和边缘化的人员。对于第一种人而言,他们是某种利益的既得利益者,但同时也是最为不稳定、最缺乏耐性的群体。在信息时代,原有不确定逐渐被消除的同时亦是新的不确定逐渐凸显的时候,而且这种不确定的涌现比曾经速度更快、范围更广。置身在不确定的主流媒体里的资源既得者,时时刻刻会受到来自外在冲击和内部结构的挑战和颠覆,他们怀有一颗极为敏感而脆弱的心灵,时刻会做出“匪夷所思”的退出或放弃的决定,这也是信息时代下主流媒体的一大特点。然而,和脆弱的金字塔尖相比,金字塔基的群体显得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心灵抗压性。这些工作人员占有的资源贫瘠、享有的决策权匮乏、拥有的切实福利不足,逐步成为人员结构中基数最大、期待最急迫、待遇最差的一个边缘群体。纵然如此,边缘化的群体代表了一个主流媒体最新鲜的力量、与媒介生态间最具时效性的反馈,甚至建构着最具说服力的话语表达体系。边缘化的群体具有相对稳定性,一方面由于其占有资源较少,他们不得不循规蹈矩地耕耘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另一方面他们有不成熟却真实的抱负,需要耐心地等待及时的机会、足够“高大上”的平台。

如果主流媒体“末日”来了,船票去哪买?

不管是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还是新华社,这些主流媒体都被冠以“高大上”的头衔。而“高大上”的平台之下的个体是否也一定有“高大上”的命运。概括来讲,主流媒体在社会与历史交错作用的情况下,演变成一种权威的符号。这一符号暂时脱离了它的本身,而被赋予为一种新的涵义,即主流媒体等于“高大上”。进而言之,这种“高大上”的光环不仅具有普遍的意义,还因为媒体本身与日常生活的距离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进入主流媒体工作开始成为大众猎奇心理和拟态想象的放纵。放纵的情绪需要一个管道,于是主流媒体逐渐演变为一种设有门槛和守卫的宫廷,进入其中固然变得困难,却更成为身份的象征。现如今,主流媒体的人员构成,不仅包括通过严苛考试进入其中的幸运儿,也含有通过各种“关系”混入其中的宠儿。主流媒体从宏观上来说,是一载负统治精英意念的平台,是一光怪陆离的利益搅拌器;从微观上说,是个体身份自我实现的名利场,是畸形抱负释放的大舞台。

如果主流媒体“末日”来了,船票去哪买?

主流媒体有其特有的价值观、个性的表达机制、与众不同的理念,因此置于其中的个人不得不向其妥协,逐渐充当一名带有面具的演员。演员的使命是将虚假的剧情接近真实,而主流媒体里的个人则肩负着将普通的现实提升为“高大上”的梦境,而这一过程需要技巧,也需要感悟。当然,光有技巧或感悟不足以成就一个人的雄心壮志,另一个要素是伯乐和机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雄心壮志的实现成本在主流媒体越来越高,很直接的原因在于资源越来越少,需求越来越多;空间越来越少,争夺越来越多;稳定越来越少,不确定越来越多。

如果主流媒体“末日”来了,船票去哪买?

在信息时代,主流媒体里的工作人员越来越开始关注他们之外的世界,越来越由一个信息的提供者蜕变为信息的接受者。他们不再是权威的树立者、前沿的引领者,甚至都不再是现场的直接见证者,他们的功能在逐渐被自媒体语境下的大众所取代。因此,一个曾经独立而唯一的主流媒体在传播进程中逐渐丧失了自己的历史遗产,被迫将一个“深宅大院”打开,忐忑地面对来自“非主流”世界的洗礼。信息的多元、开放使主流媒体成为一个被人逐渐淡忘的象征,而置身于其中的个人开始微妙地由优越地生活变为谨慎地生存,他们不能拒绝这个“去垄断化”的媒介生态,他们需要放平心态,审时度势地选择更合适的路子。这标志着主流媒体告别了一种被赋予为独特性和神秘性的状态,逐渐撕掉人为的标签,还原真实的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