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大义,吴三桂选择抛弃,只是为了自保?

历史上有叫多尔衮的这样一个人,很是狡猾,先答应了吴三桂的条件。但是还打了个幌子称:你和李自成的军队,我都分不清,我答应了你提出来的条件,怎么着你也得拿出点诚意和态度来吧。你想要归顺降服于我们大清,第一个就要把服装换成满八旗的服饰。第二个给我剃成前面没头发,后面留头发的白秃瓢发型,这就叫做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了。

面对大义,吴三桂选择抛弃,只是为了自保?

吴三桂当时一看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再加上人家已经给了你一个台阶,拿自己就顺着下去吧。没办法了,就这样归顺了大清王朝。后来,吴三桂也是有实力的人,硬是给清军带来了不少大功!到后来也几乎忘记了自己是投降的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山海关大胜,吴三桂功劳盛大,封吴三桂为平西王,赏赐玉带,金器……“就这么着,吴三桂最后还得了一个平西王的称号。据说,后来吴三桂也是把陈圆圆接到了云南,一家人的日子过得也算是圆满。

面对大义,吴三桂选择抛弃,只是为了自保?

但是后来为什么吴三桂又起兵造反了呢?他真的是不知足,不满足现状吗?其实不是的,一看是大清和吴三桂之间就是没有信任可言的,你防着我我提防着你 …… 互相心里头都是把对方作为最大的隐患的。最典型的就是平西王吴三桂,是三番之间的最首,手里还有相当大的权力,更是掌握着百万的重军。大清王朝当然是对他不放心的,就把他的儿子抓到了贝宁当人质,你在云南待着,看你还能弄出什么乱子来。

面对大义,吴三桂选择抛弃,只是为了自保?

后来吴应熊有了两个儿子,就是吴三桂的两个孙子。这父子三人就被死死地压在北京,那里也不能去。后来康熙皇帝这么坚决的要处理掉吴三桂也是由这一方面的原因在的,你的儿子,孙子都在我的手里 ,量你也不敢动手。但是这一次就是康熙小瞧了吴三桂了,成就大事情的人,有时候想法就是不一样的。一开始,吴三桂一家三十多口人在李自成手里,他自己也琢磨着大明却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在那种很复杂的心情之下,就起兵造反了。

面对大义,吴三桂选择抛弃,只是为了自保?

在这个时候,大清想置自己于死地的时候,他就偷偷摸摸的把其中的一个孙子给带到了云南,然后一看,大清真的是下定决心要收拾自己,要削自己的番位。那自己还有什么可以选择的呢?

面对大义,吴三桂选择抛弃,只是为了自保?

就直接造反吧,对着自己的众多将士说道:“这套服饰,老夫在箱子底下压了整整三十多年了,今天,老夫终于可以把它拿出来重新见人了。各位兄弟,本王已经决定,从今天开始,举兵反对大清,誓死一战,夺回咱们老祖宗的江山!”将士们一听,也是很振奋的:“举兵反清,光复大明。举兵反清,光复大明。”

面对大义,吴三桂选择抛弃,只是为了自保?

于是,吴三桂就在他六十一岁那一年再一次扛起了大旗,上战场和大清打仗。然后留在北京的吴应熊和他的儿子就立刻被康熙给杀掉了……双方就开始打仗了。有人说,吴三桂的种种不就是自己做的自己造成的吗?其实不是,他也都是被迫的。没有办法,本来他一家人在云南的日子过得很好。

面对大义,吴三桂选择抛弃,只是为了自保?

在云南,大清一年的赋税收入八百七十五万两白银,吴三桂在云南一年就需要九百万两白银。就相当于大清一年的赋税收入也不够吴三桂花销的。但是即便是这样吴三桂心里也是不踏实,他自己知道大清迟早都会对自己下手的。怎么样才能够避免这样的结局,那就是自己足够强大。自己厉害了,你就不敢来动我了。所以说这一切,吴三桂也都只是为了自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