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開梅山:宋朝軍隊一次斬殺蠻民一萬五千多人

北宋開梅山:宋朝軍隊一次斬殺蠻民一萬五千多人

(梅山文化生態園)

梅山並非一座山,而是泛指湖南中部一塊總面積一萬多平方公里的區域,其範圍大致包括今新化縣、安化縣、冷水江市全境和漣源、新邵、隆回等縣的部分地區。境內峰巒跌宕、瘴氣瀰漫、野獸出沒。北宋以前,梅山屬於南蠻之地。居住在這裡的南蠻,被稱為梅山蠻。《宋史·梅山峒蠻傳》載:“梅山峒蠻,舊不與中國通。其地東接潭(今長沙),南接邵(今邵陽),其西則辰(今沅陵),其北則鼎(今常德)澧(今澧縣),而梅山居其中。”

據民族史專家何光嶽先生考證,梅山蠻是一個以梅姓蠻族為主體的古代民族,是百越的一個部族。梅蠻的首領,最早見於記載的是梅涓。《史記·項羽本紀》和《漢書·吳芮傳》稱:吳芮率百越響應諸侯,起兵參與滅秦戰役,立功封為衡山王,又徙封長沙王,他的部將梅涓也封為十萬戶列侯。清同治《安化縣誌》引《楚志》說:“梅涓從吳芮之國長沙, 以益陽梅林為家, 遂世有其地。”又引方清《圖經》說:“梅山以梅涓得名。” 《湖南考古略》也稱梅涓“居今安化梅山”。

隋唐時期,梅山蠻被稱為莫徭。《隋書·地理志》記載:“長沙郡又雜有夷蜒,名曰莫徭,自雲其先祖有功,常免徭役,故以為名。”莫徭自稱“先祖有功”,想必是指西漢之初梅涓受封一事。唐代詩人劉禹錫任朗州刺史時,曾寫過一首《莫徭歌》:“莫徭自生長,名字無符籍。市易雜鮫人,婚姻通木客。星居佔泉眼,火種開山脊。夜渡千仞溪,含沙不能射。”從詩中的描述可知,莫徭雖然沒有名字戶籍,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但與外界有貿易往來,而且通婚姻。

北宋開梅山:宋朝軍隊一次斬殺蠻民一萬五千多人

(梅山文化生態園)

唐朝末年,天下大亂,軍閥割據,梟雄並起。這時的梅山蠻實力逐漸強大,開始對外發起攻掠。唐僖宗光啟二年(886年),梅山蠻趁潭州(今長沙)軍閥閔頊與衡州(今衡陽)軍閥周嶽對恃之際,切斷了長沙至邵州(今邵陽)的道路。閔頊派兵討伐,幾年都沒平定。

五代時,楚王馬殷派部將王仝進剿梅山。由於孤軍深入,被梅山蠻圍困於“九關十八鎖”峽谷中,全軍覆滅。南楚強盛後,梅山蠻一度歸順。但楚王馬殷一死,其子馬希廣、馬希萼便互相殘殺,馬希萼竟引誘梅山蠻攻打其弟馬希廣。梅山蠻攻陷長沙後,大掠三日,將州府倉庫裡的金銀財寶洗劫一空。

到了北宋初,梅山蠻愈發強盛,經常騷擾周邊的潭州和邵州。宋太祖開寶八年(975年),宋將李繼隆、石曦正在攻打南唐的袁州(今江西宜春),不料遭梅山蠻數千人從背後突然襲擊。李繼隆的手足都被毒箭射中,士兵也死傷三分之一。宋軍攻克袁州後,石曦回兵反攻梅山蠻,俘斬蠻民數千人。

北宋開梅山:宋朝軍隊一次斬殺蠻民一萬五千多人

(梅山文化生態園)

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梅山蠻左甲首領苞漢陽(又作扶漢陽、符漢陽)、右甲首領頓漢凌再度作亂,攻掠周邊地區。朝廷不想興師動眾,多次派人去規勸、警告,可梅山蠻根本不當回事。宋太宗於是派客省使翟守素領兵討伐,又命江州刺史田紹斌率軍從邵州夾攻。由於梅山地區山勢險峻,地形複雜,又傳說梅山蠻擁有三千蜂兵、三千蛇兵,作戰屢出奇招,宋軍起初不敢深入梅山腹地。第二年,宋軍得知梅山蠻的左甲首領苞漢陽已去世,群蠻無主,於是趁機大舉進軍。宋軍長驅直進,血洗梅山,斬殺蠻民一萬五千多人。血腥屠殺之後,宋軍為防止蠻民復仇,在梅山地區設置了五個屯兵寨,封鎖進出道路,禁止蠻民與外界交通。

經此一役,梅山蠻元氣大傷,許多蠻民被迫逃離梅山,遷徙湘西南、廣西、貴州的大山中,後來演變成苗族、瑤族、土家族和侗族的先民。不過,梅山蠻並未被徹底征服。未逃離的蠻民,在新首領蘇方統領下,逐漸恢復元氣之後,又成為了北宋的心腹之患。

經過多次征伐仍徒勞無功, 官府意識到用武力難以征服蠻民,便轉變策略,改用懷柔政策。宋仁宗慶曆七年(1047年),潭州知州劉元瑜令州人楊謂入梅山,勸說酋長四百多人歸附,入籍為民,共一千二百戶。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末年, 益陽知縣張頡,放鬆與梅山交界地帶的管制,召集蠻民下山耕種,蠻民欣欣向化。對於故意作亂的蠻首符三,張頡則予以抓捕。宋神宗熙寧(1068-1077年)初年,武安節度推官吳居厚奉行新法,全面核查閒田,然後將閒置的田土分給梅山蠻。

北宋開梅山:宋朝軍隊一次斬殺蠻民一萬五千多人

(梅山文化生態園)

經過地方官員不斷嘗試和摸索,發現懷柔政策確實可行。宋神宗於是採納安撫使吳中復、湖南轉運副使範子奇的奏議,決定開拓經營梅山——也就是採取懷柔政策讓峒蠻歸順,設置郡縣,幫助他們發展生產,改善民生。

熙寧五年(1072年)九月,宋神宗派章惇經略梅山,並令湖南相關官員協助。章惇採取先恐嚇後談判的策略,首先發起軍事進攻,然後遣使和談。最後,章惇與梅山首領蘇甘達成協議:梅山同意歸順朝廷;朝廷停止用兵,幫助梅山開田墾土,植桑種稻,興辦教育,發展交通。

據民國文史專家李抱一考證,開梅山共入籍一萬四千八百戶,得壯丁一萬九千八百人,田土二十六萬多畝。朝廷在梅山地區先後設置了新化、安化兩縣。新化隸屬於邵州,安化隸屬於潭州。因為開梅山有功,章惇等人後來都得到了朝廷的嘉獎並升職。

歷史總是由勝利者書寫,所以民族融合被認為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這個過程中的血腥屠殺不應該被忽視。北宋開梅山的經驗證明,血腥屠殺是下策,懷柔政策才是上策。(文/謝志東)

北宋開梅山:宋朝軍隊一次斬殺蠻民一萬五千多人

(梅山文化生態園)

【參考文獻】

1、《宋史·梅山峒蠻傳》

2、李抱一《開梅山考》

3、何光嶽《梅山蠻的來源和遷徙》

4、袁愈雄《北宋開梅山與章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