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女人当家,房屋倒塌”在古代有何现实意义

农村俗语很多都是对农村社会现象、生产生活的高度总结,是农村人智慧的结晶,大多数俗语都具有指导意义和农村社会现实的一面。可是农村俗语“女人当家,房屋倒塌”放在现在似乎已经完全不适用,因为在男女平等的现代社会,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女人当家都很普遍,而且还把家庭治理得井井有条。不过在古代,这句话却是话糙理不糙,的确很有现实的一面,特别受用。


农村俗语“女人当家,房屋倒塌”在古代有何现实意义

古时农村传统家庭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内”,有明确家庭分工,这种模式虽然特别粗糙,但减少了很多夫妻间矛盾纠纷的发生,维持着千百年来农村家庭的稳定。

男主外主要包括家庭大事情的决定,家庭各种对外事务的接洽办理,当然也包括田间地头下大力气,干重活。女主内主要就是相夫教子、孝敬父母、锅碗瓢盆,并在田间地头干锄头镰刀方面的手上活路。

农村俗语“女人当家,房屋倒塌”在古代有何现实意义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古时的女人“在家从父,出门从夫。”可以说是绝对的男权社会。但是家本身也是一个争权的地方,一些男人能力较弱的家庭,女人就想要争权当主人,想内外一权,独揽家庭大权,男人哪里会轻易放弃家庭主导权呢?

一旦出现这样的现象,家庭吵闹再所难免,而强势的女人吵起架来总是歇斯底里,没完没了,家庭哪里还有安宁之日,这是一个方面。

农村俗语“女人当家,房屋倒塌”在古代有何现实意义

再则在古代“女子无才并是德”,虽然那时的农村都不重视教育,但是和男人比起来,女子受教育的权利几乎是被剥夺的。祝英台要进学堂只能女扮男装就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社会现实,远离了学校教育,就远离了权力,这其中也包括家庭中的权力。

加之女人在嫁人之前不出闺房,他们对社会的了解都是来自父母和兄弟的传说,经历的社会事件非常有限。换句话说古代女人真正接触社会、融入社会是从嫁人之后才开始的,嫁人之前她们都相当于是生活在社会的真空中。

农村俗语“女人当家,房屋倒塌”在古代有何现实意义

而他们嫁人时,男人已经在社会上闯荡了近二十年,对很多事件的处理方式都有丰富的经验。如果这时让女人当家是非常不现实,很多事情都难以做出正确的决断,绝对是一团糟,整个家庭都难以顺利。

所以农村俗话“女人当家,房屋倒塌”,虽然对女性是明显的歧视,但在古代现实也是这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