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彰显城市竞争优势的产业生态圈

生态圈构建的产业选择必须和城市比较优势相适应,和行业发展趋势相吻合,和成都新时代“三步走”战略目标高度契合,为城市发展提供产业支撑。生态圈建设需要以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中心,重构产业生产要素,重塑产业经济地理。

构建产业生态圈是市场自发行为和政府自觉行为的有机统一,既需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也需要政府积极有为,用规划引领投资方向,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项目强化功能支撑,用招商推动要素聚集,弥补市场机制自发作用下,产业生态体系的短板,使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共同推动构建彰显城市竞争优势的产业生态圈。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彰显城市竞争优势的产业生态圈

市场与政府需相互协调补充,共推城市产业生态圈建设


用规划引领投资方向,推动产业发展与城市定位高度契合

世界城市需要世界级产业支撑。生态圈构建的产业选择,必须和城市比较优势相适应,和行业发展趋势相吻合,和成都新时代“三步走”战略目标高度契合,为城市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 在产业选择上更加突出高端化。

当今国际性大都市的发展都是依靠发达的高端产业体系来引领世界经济潮流。

成都制造业产业不能局限于城市自身需求、周边市场辐射,需要高点站位、高端取向,在全球产业体系中去谋定位,求发展。

产业方向上要突出引领性、前瞻性,产业链、价值链占位上要突出高端化、核心化,立足成都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行业趋势, 选择与城市发展方向定位高度契合的产业,通过聚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现代金融、文化创意等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和质量提升,创造保持城市产业发展的先进性,积极承担更多国家产业功能,参与更高层次国际产业分工协作,以高品质的产业形态塑造高品质的城市形态。

  • 在区域协同上要更加突出一体化。

产业生态圈是一个有机的空间整体和功能整体。

同一产业生态圈在城市空间规划布局、功能规划布局上要统筹协同。

明确主体功能区和协同发展区,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侧重发展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供应链的不同环节,承担相应功能。

整体上要由主体区域或市级相关部门牵头统筹,突破行政区划限制,通过空间安排、产业布局、项目准入、要素供给、生态云平台建设等方式,推动产业配套、产能协同、功能互补和公共服务的精准匹配,进而实现生态圈圈域的规划统筹、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

  • 在规划引领上要更加突出专业化。

以生态圈思维和专业化视角来解析区域产业关系,重点解析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从微观层面明晰区域生产要素、市场主体、产业部门的关联关系,指导编制专业科学的发展规划。

会同重点企业和产业研究机构,梳理绘制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产业链全景图,明确从研发设计、原料供应、生产制造、服务配套的流程走向, 明确各细分领域的关键技术、知名企业,指导产业招商和功能补齐。

提出模块化的产业生态圈建设指引,从产业链构成、生产性配套、生活性配套、基础设施配套以及研究方式、推进机制等方面,形成内部研究的模板范式, 指导各产业生态圈建设。


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建立统一高效的市场体系

产业生态圈具有竞争力的核心在于圈域内资源配置更高效、生产成本更低,而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就是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和自由流动。

当前, 成都出台“产业新政50 条”,为要素自由流动创造了相对宽松的环境, 但在一些领域仍然存在着深层次障碍,需要聚焦关键领域、重点区域发力,为商品、要素、服务、产业的自由流动以及区域内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竞争提供统一的市场机制。

  • 创新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市场投资活力。

针对痛点问题,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

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健全行政审批代办服务机制,试点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和“容缺补齐”报建制度, 实施外商投资“备案+ 审批”管理, 拓宽民营和外商投资产业领域,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建立企业成长扶持激励机制,从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晋级升位、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着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干事创业的社会环境。

  • 创新供给方式,营造自由流动的要素市场。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深化科技成果“三权”改革,着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进科技资源转化为科技资本;

▷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聚集高端人力资源,推动人力与资本协同发展,促进人才红利和人口红利叠加释放;

▷加快发展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等新金融形态,拓宽企业直接间接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改革土地、能源、数据、信息、环境容量等政府性资源供给方式,引导优质资源向生态圈聚集;

从而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等在圈域空间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

  • 规范市场秩序,营造统一开放的商品市场。

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落地落实,出台成都市公平竞争审查实施细则,切实加大对违反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执法力度,加快清理废除地区封锁、有违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

严厉惩处垄断行为,严肃查处损害竞争、损害消费者权益以及妨碍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严厉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 查处仿冒名牌、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商业贿赂等不正常竞争行为,打击假冒伪劣。

此外,积极鼓励企业开展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产品认证,支持企业参与各类国际技术、行业标准的制订,推动“成都造”走出去。


用项目强化功能支撑,整合城市资源助力生态圈建设

生态圈建设需要以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中心,重构产业生产要素, 重塑产业经济地理。

政府可以发挥在规划引领、项目策划、基础设施建设、治理结构上的优势,创建一批功能性载体、完善一批功能性平台、策划一批功能性项目,整合城市资源,聚力形成产业生态圈竞争优势。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彰显城市竞争优势的产业生态圈

以关键技术和行业重点企业为支撑引领,确立产业生态圈优势

  • 加快产业功能区建设。基于产业生态圈理念和高品质宜居生活城市方向,推动产业关联要素空间形态上实现聚集,加快建设一批主导产业明确、专业分工合理、差异发展鲜明的产业功能区。

▷▷功能区在产业发展上要特色鲜明、定位明确、目标可及,围绕产业发展提出空间规模需求、生产性服务配套需求,生活性服务配套需求、基础设施保障需求和空间形态识别需求;

▷▷在城市规划建设上要推动需求落地,突出以人为本和产城融合,注重产业功能配套和特质彰显,使区域具有明显的产业特征;

▷▷在体制机制上要积极创新,围绕服务发展转变政府职责和功能,形成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环境洼地。

  • 完善一批功能性平台。随着交通和信息传达的便利化,部分产业生态圈将由空间形态聚集的“形聚”向区域功能一体的“神聚”转化,需要在城市全域策划布局一批公共性和专业性的功能平台。

√要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激发在蓉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创新发展活力和产业孵化潜力,释放出创新供给能力;

√要构建金融科技孵化平台,以金融高科技产业园区为载体,在更大范围、更高平台推动金融科技产业发展;

√要构建人才引进和培育平台,聚焦产业需求,引进高端紧缺型人才,从财政补贴、住房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健全培育机制;

√要构建现代化物流信息平台

,集成物流信息发布、在线交易、数据交换、跟踪追溯、智能分析、金融物流等功能,有效整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提供社会化物流服务。

  • 策划推进一批功能性项目。从提升城市功能,服务产业角度,要加快策划推进一批功能性、支撑性、战略性重大项目。积极推进天府国际机场和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持续提能蓉欧快铁,提高全球战略性资源、战略性产业和战略性通道的运用能力。

加快建设锦官城、熊猫星球、奥体中心、城市音乐厅等城市标志性设施,提高城市文化影响力和产业聚集力;

加快成都科学城建设,引进和联建国家级科研中心,增强原始创新和基础创新能力。

从完善生态圈功能配套角度,要对交通、通讯、物流、市场、环保设施等重大基础设施进行统筹安排,超前布局。


用招商推动要素聚集,加快产业生态体系的扬长补短

市场机制下,企业往往“循优推移”,易形成散布于各个优势区位的若干孤环、断链和短链。

产业生态圈重点任务是接通孤环、断链和短链,需要政府发挥职能作用,通过招商补齐关键环节,推动在区域内接通断链,跨区域延伸产业链,最终形成体现区域竞争优势的产业生态圈。

  • 瞄准行业关键技术和领军企业开展引领性招商。

产业生态圈优势的确立往往需要关键性技术支撑和行业重点企业引领。

而在完全市场机制作用下,具有这些优势条件的企业其投资选择地很多,成都如何在众多竞争城市中脱颖而出占得先机,需要政府适度超前的招商介入和精准务实的政策支持。

在专业化的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和产业链解析基础上,找出具有行业关键技术的企业、具有行业整机或关键部件的引领性企业制定针对性的招商方案,上门开展投资促进工作,依托关键技术和领军企业,带动产业链、创新链上的关联企业集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成都积极引进格罗方德芯片项目,构建FD-SOI 工艺技术路线,引进京东方柔性屏项目,进入OLED 新型显示领域都是很好的例证。

  • 瞄准生态圈薄弱环节和重点环节开展补齐性招商。

国内先进城市高度重视补齐产业生态链断链、短链,相比来看,成都目前存在各产业链补链项目块头不大,断链缺乏关键性企业等不足。

如集成电路产业,大部分大型企业都集中在价值链低端环节的封测产业,而设计和制造等高端环节缺乏产业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上下游互动能力弱。

▷▷▷要聚焦60个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梳理重点企业、上下游关联企业、关键环节缺失企业,明确招商方向及目标企业,实施精准招商;

▷▷▷要围绕产业“强链、补链、延链”,针对薄弱环节,引进和培育产业关联性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或关键性项目,带动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发展;

▷▷▷要推广“重资本轻资产”招商模式,通过与金融、投资机构合作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等方式,实现“重资本运营”;

▷▷▷通过提前建设标准厂房、人才公寓等,减轻企业非生产性投入,缩短项目建设周期,达到“轻资产招商”。

  • 围绕前沿技术和创新型企业开展战略性招商。

现代科技创新日新月异迭代迅速,基因工程、超级材料、可控核聚变、量子通讯等前沿领域往往多技术路线并行推进。

处于技术研发阶段的企业往往投资能力不强,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城市会错失很多发展机会。

需要政府围绕主导产业,通过构筑创新孵化平台,营造开放包容制度环境,组建战略投资基金方式,推进生态圈前沿技术和创新型企业招商,可以从两方面着力:

☞一是扩大普惠面,累积创新总量,进而做大成功量;

☞二是选择爆发点,实施战略性投资,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

喜欢就关注产城杂志

分享城市经济发展建设中的方略与细节

来源丨《产城》杂志三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