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要這幾個地方發洋財,你說啷個辦?

說到這個事,最近重慶5個區縣,都有理由開始毛躁。

可能毛躁的方式可以不同,歸根結底原因卻只有一個:這5個區縣,入選了“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

準確點說,是“第三批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

媒體已經報道了,重慶入選區縣情況大致如下:涪陵(榨菜)、潼南(檸檬)、豐都(牛肉)、榮昌(紡織)、長壽(西藥)。

入選了是好事情。反正這個“國家級”暫時不需要餵飯吃,所以5個區縣可以皆大歡喜。但是,細看各自入選項目,5個區縣卻能排個子醜寅卯。

如果要打分,潼南的檸檬、豐都的牛肉,應該得高分。

理由很簡單,這兩個項目屬於新貴,有創新的意味,而且都是“無中生有”。

之前聽說,潼南主要是產蔬菜,還有最近廣告整得響亮的油菜花。至於檸檬,好像是最近幾年,從隔壁的四川某縣,“挖牆腳”搞過來的農業項目。

但不管怎麼樣,這猛地一下就成了國家級生產基地。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在這次國家商務部公佈的名單中,潼南隔壁的這個四川某縣,一個傳統盛產檸檬的地方,卻沒有一絲影子。

也就是說,以後言及出口檸檬的買賣,都要拿重慶潼南來說事了。

更何況,此次公佈的255個基地、63個農產品類別中,只有潼南獨一家有檸檬。這樣看來,潼南靠檸檬發洋財,未來還有很大空間。

豐都的牛肉,也不是本土的傳統優勢農產品。

三四年前吧,豐都大搞特搞肉牛項目,當時各界爭議不少。但有個事實卻是,“牛肉”或“肉牛”,逐漸成為了豐都的一張牌。

這下,成為“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豐都牛肉的價格,恐怕要漲了。

相比之下,入選的兩個老牌外貿生產基地,卻顯得有些穩重。

比如涪陵,有個口號“2020年榨菜產業產值力爭達到120億元”,然而榨菜出口創匯,“毛多肉少”窘況無法根除。直白點說,賣了120個億,利稅數字恐怕也不樂觀。

另外,榨菜行業的競爭,還令涪陵不得不快馬加鞭,緊趕慢趕繼續地跑。

品牌排行網曾作過“2015年度中國榨菜十大品牌評選”,第一名毫無爭議的為涪陵榨菜集團公司。然而第二名,卻是重慶萬州的魚泉榨菜集團公司;其餘十大品牌除了第三名是四川的一家醬菜公司外,另外7家全是東都沿海省份的企業。

榨菜的江湖,確實險惡。扛到“國家級外貿生產基地”的牌子,涪陵要把榨菜經濟搞活搞大,應該還有文章要做。

重點說說榮昌。

重慶最西邊的這個區,以“紡織”入選,有點令人感到意外。

這個意外,非榮昌的外地人一般難得明白。

那就是為什麼榮昌的紅茶,也就是外貿中經常提到的紅碎茶,沒有入選?

63個農產品中,茶葉僅有湖南長沙一家,但顯然不是紅碎茶。資料表明,重慶榮昌是全國最大的紅碎茶出口地,出口量佔全國40%。

意料不到的是,榮昌的紅碎茶這次榜上無名。

歪果仁經濟緊張,休閒喝茶的零花錢都沒有了?

榮昌以“紡織”入選,很大原因在於榮昌特產,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榮昌夏布。關於榮昌夏布的介紹,歷史淵源、文化價值、產品性能等,在此不便贅述。

建議注意這樣一組數字:“從業人員5萬餘人,年產值超過10億元,出口創匯約1億美元。”

嗯,10億元、1億美元數額不可謂不大;但是,做做數學,除以5萬的從業人員呢?人均也就分別2萬元、0.2萬美元。一個國家級的外貿出口生產基地,這兩個數字,不怎麼給力呀。

還要注意,外貿轉型升級基地中,“紡織服裝”類有54個;和榮昌的“紡織”類別完全相同的,也有湖北仙桃、江蘇蘇州、浙江杭州、山東濟寧、浙江海寧、湖南長沙等6個地方。

簡單一句話,別以為入圍“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就吃嘛嘛香了。榮昌夏布,要和蘇杭二州的絲綢、其他省份的皮草棉紗,組團去PK海外大市場,要使的勁,恐怕還得很大很大的。

重慶的長壽醫藥產業,不是很瞭解,一筆帶過不論。

畢竟,對整個重慶的醫藥產業,都知之不多,大多不熟。

稍微熟點的,生產藿香正氣液的太極集團,生產威地美的華森製藥。前者因為每年夏天都要整幾支,後者因為威地美是胃藥,曾經有個民間廣告是“吃了威地美,喝酒當喝水”,華森製藥於去年成功上市,這在重慶民企中並不多見。

文章寫到了這裡,通常也就是結尾的節奏了。

關於結尾,有幾點畫蛇添足的補充:

1.重慶5個區縣入圍“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實屬大幸。畢竟地處內陸,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得有撐得起的外貿基地和洋人做生意、發洋財,才是應有之義。舉個示範的例子,浙江的外貿生意歷來做得牛,這次39個基地入選,佔全國15.3%。

2.“外貿轉型升級基地”,之前商務部也公佈過。2012年11月公佈了第一批,總共59個基地,重慶榮昌以“苧麻基地”入選;2013年7月公佈第二批,總共58個基地,重慶大渡口區以“玻璃纖維基地”入選。如今這兩個“前輩”基地狀況如何?最近的報道似乎不多,有待調研和補充。

3.不一定中聽的老實話,入選也好、入圍也罷,關鍵還要看區縣地方,如何努力建設或打造。如果一切都是仰頭向上等靠要,掛名頭多大的牌子,結果都是然並卵。比如牛肉這個東西,這次公佈的除了豐都,還有內蒙古通遼。啷個去拼?呵呵。

4.“基地”歸根結底,都只是地理意義上的基礎;產業發展做強做大,關鍵在於人為這個異常重要的後天因素。

這點上,榮昌的夏布一直在動作。榮昌夏布有千多年的歷史,1998年農業部授予“中國夏布之鄉”、“夏布加工基地”,10年過後的2008年3月,榮昌夏布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在獲批“國家外貿榮昌夏布苧麻轉型升級示範基地”之後,2013年註冊成功“榮昌夏布”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除了起初的韓、日、香港市場,現在榮昌夏布出口已然向越南、阿聯酋、新加坡等新市場拓展;產品形態也不只是胚布,新開發床上用品、衣物、車用飾品等,並申請多項夏布相關產品專利。

另外,榮昌投資15.5億元建設“榮昌夏布創業基地”,並在城區黃金地帶打造“中國夏布時尚小鎮”,開始讓傳統文化融合現代製造,引領傳統制造向服務貿易轉型。

5.突然有個想法,重慶的這5個基地,能否內部組個團,打包出去衝一衝,闖一闖?比如,榨菜和牛肉用夏布來包裝;檸檬向榨菜學學保鮮工藝;以及,依託這些出口品牌基地,再披掛點其他“渝派”產品,抱團往外衝嘛。反正是隨口說說,缺乏專業知識,沒有科學含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