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要这几个地方发洋财,你说啷个办?

说到这个事,最近重庆5个区县,都有理由开始毛躁。

可能毛躁的方式可以不同,归根结底原因却只有一个:这5个区县,入选了“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准确点说,是“第三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媒体已经报道了,重庆入选区县情况大致如下:涪陵(榨菜)、潼南(柠檬)、丰都(牛肉)、荣昌(纺织)、长寿(西药)。

入选了是好事情。反正这个“国家级”暂时不需要喂饭吃,所以5个区县可以皆大欢喜。但是,细看各自入选项目,5个区县却能排个子丑寅卯。

如果要打分,潼南的柠檬、丰都的牛肉,应该得高分。

理由很简单,这两个项目属于新贵,有创新的意味,而且都是“无中生有”。

之前听说,潼南主要是产蔬菜,还有最近广告整得响亮的油菜花。至于柠檬,好像是最近几年,从隔壁的四川某县,“挖墙脚”搞过来的农业项目。

但不管怎么样,这猛地一下就成了国家级生产基地。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次国家商务部公布的名单中,潼南隔壁的这个四川某县,一个传统盛产柠檬的地方,却没有一丝影子。

也就是说,以后言及出口柠檬的买卖,都要拿重庆潼南来说事了。

更何况,此次公布的255个基地、63个农产品类别中,只有潼南独一家有柠檬。这样看来,潼南靠柠檬发洋财,未来还有很大空间。

丰都的牛肉,也不是本土的传统优势农产品。

三四年前吧,丰都大搞特搞肉牛项目,当时各界争议不少。但有个事实却是,“牛肉”或“肉牛”,逐渐成为了丰都的一张牌。

这下,成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丰都牛肉的价格,恐怕要涨了。

相比之下,入选的两个老牌外贸生产基地,却显得有些稳重。

比如涪陵,有个口号“2020年榨菜产业产值力争达到120亿元”,然而榨菜出口创汇,“毛多肉少”窘况无法根除。直白点说,卖了120个亿,利税数字恐怕也不乐观。

另外,榨菜行业的竞争,还令涪陵不得不快马加鞭,紧赶慢赶继续地跑。

品牌排行网曾作过“2015年度中国榨菜十大品牌评选”,第一名毫无争议的为涪陵榨菜集团公司。然而第二名,却是重庆万州的鱼泉榨菜集团公司;其余十大品牌除了第三名是四川的一家酱菜公司外,另外7家全是东都沿海省份的企业。

榨菜的江湖,确实险恶。扛到“国家级外贸生产基地”的牌子,涪陵要把榨菜经济搞活搞大,应该还有文章要做。

重点说说荣昌。

重庆最西边的这个区,以“纺织”入选,有点令人感到意外。

这个意外,非荣昌的外地人一般难得明白。

那就是为什么荣昌的红茶,也就是外贸中经常提到的红碎茶,没有入选?

63个农产品中,茶叶仅有湖南长沙一家,但显然不是红碎茶。资料表明,重庆荣昌是全国最大的红碎茶出口地,出口量占全国40%。

意料不到的是,荣昌的红碎茶这次榜上无名。

歪果仁经济紧张,休闲喝茶的零花钱都没有了?

荣昌以“纺织”入选,很大原因在于荣昌特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荣昌夏布。关于荣昌夏布的介绍,历史渊源、文化价值、产品性能等,在此不便赘述。

建议注意这样一组数字:“从业人员5万余人,年产值超过10亿元,出口创汇约1亿美元。”

嗯,10亿元、1亿美元数额不可谓不大;但是,做做数学,除以5万的从业人员呢?人均也就分别2万元、0.2万美元。一个国家级的外贸出口生产基地,这两个数字,不怎么给力呀。

还要注意,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中,“纺织服装”类有54个;和荣昌的“纺织”类别完全相同的,也有湖北仙桃、江苏苏州、浙江杭州、山东济宁、浙江海宁、湖南长沙等6个地方。

简单一句话,别以为入围“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就吃嘛嘛香了。荣昌夏布,要和苏杭二州的丝绸、其他省份的皮草棉纱,组团去PK海外大市场,要使的劲,恐怕还得很大很大的。

重庆的长寿医药产业,不是很了解,一笔带过不论。

毕竟,对整个重庆的医药产业,都知之不多,大多不熟。

稍微熟点的,生产藿香正气液的太极集团,生产威地美的华森制药。前者因为每年夏天都要整几支,后者因为威地美是胃药,曾经有个民间广告是“吃了威地美,喝酒当喝水”,华森制药于去年成功上市,这在重庆民企中并不多见。

文章写到了这里,通常也就是结尾的节奏了。

关于结尾,有几点画蛇添足的补充:

1.重庆5个区县入围“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实属大幸。毕竟地处内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得有撑得起的外贸基地和洋人做生意、发洋财,才是应有之义。举个示范的例子,浙江的外贸生意历来做得牛,这次39个基地入选,占全国15.3%。

2.“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之前商务部也公布过。2012年11月公布了第一批,总共59个基地,重庆荣昌以“苎麻基地”入选;2013年7月公布第二批,总共58个基地,重庆大渡口区以“玻璃纤维基地”入选。如今这两个“前辈”基地状况如何?最近的报道似乎不多,有待调研和补充。

3.不一定中听的老实话,入选也好、入围也罢,关键还要看区县地方,如何努力建设或打造。如果一切都是仰头向上等靠要,挂名头多大的牌子,结果都是然并卵。比如牛肉这个东西,这次公布的除了丰都,还有内蒙古通辽。啷个去拼?呵呵。

4.“基地”归根结底,都只是地理意义上的基础;产业发展做强做大,关键在于人为这个异常重要的后天因素。

这点上,荣昌的夏布一直在动作。荣昌夏布有千多年的历史,1998年农业部授予“中国夏布之乡”、“夏布加工基地”,10年过后的2008年3月,荣昌夏布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获批“国家外贸荣昌夏布苎麻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之后,2013年注册成功“荣昌夏布”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除了起初的韩、日、香港市场,现在荣昌夏布出口已然向越南、阿联酋、新加坡等新市场拓展;产品形态也不只是胚布,新开发床上用品、衣物、车用饰品等,并申请多项夏布相关产品专利。

另外,荣昌投资15.5亿元建设“荣昌夏布创业基地”,并在城区黄金地带打造“中国夏布时尚小镇”,开始让传统文化融合现代制造,引领传统制造向服务贸易转型。

5.突然有个想法,重庆的这5个基地,能否内部组个团,打包出去冲一冲,闯一闯?比如,榨菜和牛肉用夏布来包装;柠檬向榨菜学学保鲜工艺;以及,依托这些出口品牌基地,再披挂点其他“渝派”产品,抱团往外冲嘛。反正是随口说说,缺乏专业知识,没有科学含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