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保健食品常见消费误区

点击蓝字

「食品安全」保健食品常见消费误区

关注我们

2

0

1

8

「食品安全」保健食品常见消费误区

您对保健食品了解多少呢?保健食品可以治病防病?保健食品吃得品种越多越好?今天小编就和您一起探讨一下保健品的误区吧!

「食品安全」保健食品常见消费误区

误区一:

目前通过会议营销、免费讲座方式推销保健食品的屡见不鲜,许多消费者,尤其老年消费者,往往经不起推销员夸大宣传,容易上当受骗。免费讲座推销的大多是普通食品,他们冒充保健食品夸大其功能,甚至说治百病。当一种保健食品越被宣传得天花乱坠的时候越要小心,因为法律明确规定,保健食品的标签和说明书都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或治疗作用。

「食品安全」保健食品常见消费误区

误区二:

价格越高效果越好?

消费者在选购保健食品时,不要以价格来衡量保健食品效果强弱。因产品剂量、添加物质和品牌的不同,价格也不一样。如果不需要更多的添加内容(如加钙等),那么选择功能少些、价格低些的保健食品就可以了。另外,不要相信任何百分比,比如有效率、治愈率等。

「食品安全」保健食品常见消费误区

误区三:

功能越多的保健食品对人体有利?

我国的保健食品主要分为营养素补充剂和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的功能性产品两大类。

营养素补充剂指以补充一种或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而不是以提供能量为目的的产品,其作用是补充膳食供给的不足,预防营养缺乏和降低发生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的危险。此类产品仅限于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至于功能性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产品。目前,我国现行有效的保健功能仅有27种。

消费者食用保健食品前应充分读懂其标签和说明书,根据自己的身体需要,选择适合的保健食品。

「食品安全」保健食品常见消费误区

误区四:

误将普通食品当做保健食品

目前市面上出现了许多与保健食品包装外观相似的普通食品。消费者在购买保健食品时,一是要认准“蓝帽子”,二是要学会辨别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批号和普通食品许可证号。

「食品安全」保健食品常见消费误区

来源/整理自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保健品小知识相关链接如下⤵⤵⤵:

「食品安全」保健食品常见消费误区「食品安全」保健食品常见消费误区
「食品安全」保健食品常见消费误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