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慢性病患者《药神》观后感

起初,我是不敢去看《药神》的。

因为我也是一位慢性病患者,虽然不像慢粒白血病需要服用天价药,但是一年吃药的费用也要花掉3万元左右。

禁不住影评和好友的诱惑,踏进了影院,也许是病人的神经格外敏感,近2个小时的观影过程,我以泪洗面。

一位慢性病患者《药神》观后感

首先,请允许我向文牧野先生、宁浩先生、徐峥先生以及《我不是药神》全体剧组成员致敬。

感谢你们用艺术还原了一类人内心的世界。

王传君饰演的吕受益,是慢性病患者的一个缩影,一个痛苦的缩影,正常人很难理解他想活着却又选择自杀的矛盾心理。

“吃个橘子吧。”

一句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台词,第一次是恳求活着,第二次是微笑告别。

现实中的吕受益每天都在发生,而现实中的程勇却很少见。

多年的病史,我见到过很多病友因为经济原因不规范治疗甚至放弃治疗。

一位慢性病患者《药神》观后感

一次,一位母亲带着她7岁的女儿去看病正好在我前面,因为孩子小医生建议了一种进口药,一年下来要8万左右,母亲犹豫了再三后问医生,有没有便宜一些的药?医生也看出了她的难处,思考了很久说:这样,我们先用常用药试试,如果能控制住副作用那就可以,不行的话只能选择进口药,孩子太小了。

也许,我们会说,一年8万,想办法总可以凑够的。

但是,慢性病可怕的地方就是四个字:终生服药。

记得我刚生病时候,问一个病友,我们这样一把一把的吃药要吃到什么时候?

他笑了笑,打趣的说出了我最不愿意听到的三个字:吃到死

对于一个慢性病患者来说,当你确诊的那天起,药,将陪伴你的余生。

一位慢性病患者《药神》观后感

而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生活也从来不同情弱者。

生病,不怨天不尤人。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涅槃重生。

每一个从大病中走出来的人,都更懂生命的真谛,也活的更有意义。现实中不可能指望程勇出现救你,那就不如自己做自己的程勇。

一位病友曾经和我们打趣道:科技这么发达,都能把绝症能变成慢性病,那总有一天能把慢性病变成急性病,我们一边吃药一边等着。

我不是药神,只是一个慢性病患者。

和普通人不同的是我们每天要吃药,

相同的是我们一样热爱生活。

我们坚信终有一天我们会把药瓶扔进垃圾桶。

最后,引用一位影评人给这部电影的定义:

一部可以改变一类人命运的电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