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傲慢与偏见》观后感

这是一部名著改编的电影,我是没有看过名著的,我后悔了,看完影片,后悔的彻彻底底。当初在读书时代所感受到的文字细节,让我在电影里实实在在的体会了一番,太完美,完美,这就是我的影评。作为一个业余影评者,竭尽我所能的来分享影片,然而对于这部影片我看一遍还真的说不出个什么东西,只能用完美两次敷衍盖过。

《傲慢与偏见》观后感

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汀的一生平淡无奇,她几乎没有离开过她生活的那个乡村小镇,也许就是周围朴素,宁静的氛围孕育了她淡然的气质。因此她的书里也从来没有出现过什么历史性的情节,也没有什么对黑暗世界的控诉和激愤。她仅仅是凭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出色的语言能力,反反复复写着她生活中的普通人物的柴盐油米、酸甜苦辣。虽然那些故事远在19世纪的英国乡村,但在今天看来依然生动形象,仿佛是发生我们身边的故事。 从小说原著中看,伊丽莎白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且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就当时一个算得上大户闺中的小姐来讲,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这种品质,才使她在爱情问题上有独立的主见,并导致她与达西经过了百般的周折之后,组成美满的家庭。

《傲慢与偏见》观后感

傲慢与偏见

老实说,我一直比较排斥依据名著改编的电影。因为文字和银幕表达的情感是有很大差距的。并非每个导演都能将文字中出彩的细腻之处用银幕上的小细节表现出来,更是只有极少的观众会注意到那些小细节。这样一来,很多原著中精华的东西被无奈地忽略掉了。

傲慢与偏见

伊丽莎白是一个智慧与美貌并存的女子,心灵通透,有自己独立的判断思维与坚定的立场。因此,她对达西的误会是必然。一个有自己独立思维的人,在所有人都赞扬的达西的同时,并不与大众附和,会以自己的独特的眼光来判断,这也就是她的魅力所在。她对达西一个开始就有着自己的想法,达西本来就是一个内心善良但又孤傲的男子,这样一来,经过不太愉快的初次对话,就只给她就下了傲慢的印象。所以,伊丽莎白的偏见,来源于没有了解到完整,真实的达西。

《傲慢与偏见》观后感

傲慢与偏见

伊丽莎白的主见和率真以及对爱情的执着是如此的深入人心,在当时保守的英国社会,她就是一个时代的反叛者,敢于冲破陈旧的思想,捍卫自己的尊严和爱情。而达西是一个再理想不过的情人,他虽然外表给人的感觉既高傲又冷漠,但是他的内心却截然相反,他对于爱情的执着,他对爱情的表达,如此炽热和含蓄,这样的男人总感觉离我们这个时代很遥远。

傲慢与偏见

说说故事情节和场景,就故事情节来说,有人说1995年的更加忠于原著,但我更喜欢2005年的这部,里面的场景真的好美,影片一开始就是伊丽莎白读书的场景,充满了田园的清新气息,随后又出现几个经典画面,伊丽莎白去探望姐姐时从草地穿过场景,她和舅舅去郊游的场景,达西先生从晨雾中走来的场景,无论是从光影还是构图来说,都很完美,用来做海报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傲慢与偏见》观后感

傲慢与偏见

我相信,无论动机如何,时光会把人打磨抛光得圆润,让两块原本格格不入的石块相互契合。动机是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不是说当初有多相爱,就能一路携伴到底;也不是当初只为了找一个居所,未来就一定走得磕磕绊绊。 相爱最大的代价,莫过于放下自己的高高的尊严。你的骄傲,你的高贵,从另一个人走进你世界开始,就要学会放下。抛掉所有枷锁,才会更无所顾忌地付出和投入,不以回报为计量。

《傲慢与偏见》观后感

傲慢与偏见

最爱的一个场景是来自舞会 那一场宾利先生举办的舞会上 达西和伊丽莎白终于跳了舞 非常喜欢他们在跳舞时的说话方式。觉得有很多话会说,可是一个转身又是无言。或许更多存在在眼神交流?特别是将旁人完全屏蔽的那个画面 只剩下他们两个 那时候应该并没有互相爱慕 只是达西不确定不靠谱的单相思而已 但是却让人觉得这两个人一定会在一起。

《傲慢与偏见》观后感

傲慢与偏见

当然,影片在细节的雕琢上也不乏精妙之处,比如24:15秒的转场就使用了错觉蒙太奇,紧接着又是一组长镜头,这部电影中有很多长镜头的使用,与音乐的连贯行成非常完美的呼应,结构上有非常流畅,十分符合整部电影轻松的基调。

《傲慢与偏见》观后感

傲慢与偏见

影片中的钢琴曲总是在适宜的时候出现,现在听着优美的乐曲,似乎里面那绿油油的树林,广阔的平原,还有那时不时闪烁着温暖光芒的太阳都呈现在眼前。那太阳是女主人公站在峭壁的边缘,闭上眼睛,感受着阳光穿透眼睑展现的奇幻光影。最后一个画面,Elizabeth父亲跟她说,我担心这世界上没人能配得上你,然后眼眶湿润。一个优秀的知性女子,一个最了解女儿最爱女儿的父亲,自己看着都很感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