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故意誤讀「感謝貧窮」?

以707分考入北大的河北寒門女孩王心儀這兩天火了,緣於她寫的一篇《感謝貧窮》的文章。

按說此類逆向立意的文章並不出奇,因為寫作常常免不了矯情,有人歌頌苦難,有人感恩坎坷,寫作者的真正用意往往與字面相反,大約是企圖通過自身遭遇來逆證對生命的熱愛,對個人奮鬥的信心。

然而,我們不能不說,這種“矯情”是害怕放大的。當你一個人喁喁私語時,你可以盡情的三觀不正,可當你立於某個制高點上,你的發言就不僅僅是發言,而是代言,搞不好還是立言。你思想和語言的呈堂證供會受到大眾陪審團最嚴苛的審視和挑剔,最無情的批判和反駁,甚至還會被斷章取義,被歸謬歪曲。

王心儀的身上有兩大醒目標籤,一是寒門學霸,二是北大中文系錄取生。在眼下這個錄取季,這兩個標籤都代表著傳播價值。王心儀已經不知不覺地被架上了一個關注的焦點,這個十八歲小女孩的文章,經媒體擴散後,就有了代言“〇〇後”的意味。

這篇《感謝貧窮》的文章是王心儀為“自主招生”寫的一篇自薦信式的東西,我大略看了一眼,對於一個高中生來說,文章從立意到敘事都屬上乘。她在文中寫到:“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感謝貧窮,你讓我領悟到真正的快樂與滿足。感謝貧窮,你讓我堅信教育與知識的力量。來自真理與智慧的光明,終於透過心靈中深深的霧靄,照亮了我幼稚而懵懂的心。”

這話有問題嗎?當然沒有,不僅沒問題,我們還能從字裡行間中看到堅強、自信和熱愛。然而把這話放在公共語境中,它就一下子顯得蒼白而幼稚了。我這樣說可能還有些含糊,不如我們試想一下,讓范冰冰向圍攻娛樂圈的網民說這番話,讓章文向被侵害的女性們說這番話,讓高俊芳向打了失效疫苗的孩子父母說這番話,會是什麼效果?

有人可能會說,你這不是抬槓嗎?其實一點也不。關鍵在於我們如何看待貧窮,存在於這個社會的貧窮。貧窮如果與被性侵、被打假疫苗同屬於被侮辱與被損害,感謝貧窮就是荒謬的,無恥的,哪怕你曾經是貧窮的一員。除非我們在社會層面上做到了儘可能的公平,貧窮成為純粹的命運安排,你才有資格將“感謝貧窮”這種抒情話語投放在公共語境中,不過即便那樣,也有捱罵的可能。

不信你現在出門找個在高溫下攤鋪路面的農民工,和他探討一下“感謝貧窮”,你能活著回來就算你贏。

這就是公共語境與個人語境的差別。王心儀小朋友寫的是自己對貧窮的感悟,而且是寫在自主招生的自我推薦中,並沒有對普羅大眾演講的意思。但那些傳播者的意圖我們就不得而知了,有些是為此文中的感恩與奮鬥精神所感動,有些是愚蠢地將奮鬥等同於成功,有些則居心叵測,比如妄圖在公共問題的思考中,強插進抒情話語,以此平復社會心理落差。

這個曾被正直語言嚴重傷害過的社會,依舊免不了宣傳口號的覆蓋,很多個人話語脫離了具體情境,被裝扮成某種正統價值取向,播撒在人群之中,造成大面積的誤讀。

這個眾聲喧譁的時代,誤讀總是難以避免的,也並不令人擔憂,但前提是讓社會保持著一種自由爭論的寬鬆氛圍。因為那些看似偏激的觀點,往往誕生於對思想和語言的禁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