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深度懷念的海豐籍音樂大師——馬思聰

馬思聰是中國第一代小提琴音樂作曲家與演奏家,在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佔有重要地位。1945年抗戰勝利後,先後擔任臺灣交響樂團指揮、廣州藝術音樂系主任、上海中華音樂學校校長、香港中華音樂院院長等。1950年後任中央音樂學院首任院長,併兼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音樂創作》主編等職。

被深度懷念的海豐籍音樂大師——馬思聰

馬思聰(1912年5月7日-1987年5月20日),中國廣東海豐縣人,中國作曲家、小提琴家與音樂教育家,被譽為“中國小提琴第一人”

被深度懷念的海豐籍音樂大師——馬思聰

印象嶺南 音樂家:思鄉曲作者——馬思聰

《思鄉曲》是中國近現代音樂的優秀代表,該作品以如歌如訴的旋律表現出遠離家鄉的人們對故鄉所懷的思念之情,在當時曾撥動了無數為抗日救亡而奮戰的中華兒女的心絃,並且一直流傳下來,引發了一代代愛國愛鄉炎黃子孫的共鳴,成為了中國現代民族音樂不朽的經典。《思鄉曲》曾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對臺灣和海外僑胞廣播的開始曲,但是在“文革”期間被停播。

海外學成,歸國效力

1912年5月7日,馬思聰出生在廣東海豐縣幼石街上的一座深宅大院裡。廣東的戲劇之鄉所獨有的地方戲劇音樂深深地影響著童年的馬思聰。1923年,11歲的馬思聰開始了他的音樂生涯,先後就學於南錫音樂學院、巴黎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1929年初,馬思聰因家境突變回國。他在香港、廣州、上海等地演出,被譽為“音樂神童”。後1930年再次赴法,向Binembaum學作曲。1931年,獲廣東省政府官費資助,馬思聰再次赴法留學,第二年歸國,任中國第一所現代“私立音樂學院”院長,主要在廣州、香港、上海、南京、北平等地從事演出;同時,又先後在廣州音樂院、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音樂系任教。

被深度懷念的海豐籍音樂大師——馬思聰

馬思聰故居1912年5月7日,馬思聰作為馬家的第五個兒子,出生在廣東海豐縣幼石街上的一座深宅大院裡

被深度懷念的海豐籍音樂大師——馬思聰

1923年,馬思聰赴法學習前夕攝於香港

被深度懷念的海豐籍音樂大師——馬思聰

1932年,馬思聰學成歸國

我要把每一個音符獻給祖國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馬思聰多年轉輾於華南、西南各地堅持從事頻繁的演出,並先後任中山大學教授、中華交響樂團指揮、貴陽藝術館館長等職。1939年10月,馬思聰經過長途跋涉,一家三口來到重慶。在這裡,馬思聰結識了在他以後的人生道路上非常重要的朋友李凌。李凌從延安來,肩負周恩來交付的任務——做音樂界上層的統戰工作。1940年5月,在重慶嘉陵賓館的晚宴上,馬思聰見到周恩來。1945年8月,毛澤東為國共談判事飛抵重慶。毛澤東和周恩來接見了文藝界的知名人士,談話主要在毛澤東和馬思聰之間進行。毛澤東希望馬思聰這樣的大音樂家寫一些提高作品,同時也做一些普及工作。

被深度懷念的海豐籍音樂大師——馬思聰

1946年,馬思聰與巴金攝於上海具勒路

被深度懷念的海豐籍音樂大師——馬思聰

馬思聰與共產黨人李凌、趙渢等好友于1948年合影

1947年,馬思聰任香港中華音樂學院院長,完成《祖國大合唱》。馬思聰使用陝北眉戶的民歌曲調,鋪就開篇的歌曲,象徵著光明從延安來。1948年夏天,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來到馬思聰的住所,直言不諱地說:中國要落在共產黨之手了,共產黨只要扭秧歌、打腰鼓,不要貝多芬、莫扎特;美國政府盛情邀請馬思聰先生到美國大學任教;五線譜是世界語言,希望能在美國聽到馬先生的琴聲。馬思聰當場謝絕。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4月,在香港地下黨的精心安排下,馬思聰和一百多位知名愛國人士,從香港經煙臺抵達北平。7月,馬思聰被選為全國音協副主席。9月,作為全國文聯代表,馬思聰出席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0月1日,出席天安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大典。馬思聰譜就《歡喜組曲》。 12月18日,馬思聰隨周恩來出訪蘇聯歸來,即被政務院任命為中央音樂學院院長,時年37歲。

被深度懷念的海豐籍音樂大師——馬思聰

擔任中央音樂學院院長期間的馬思聰

新中國成立後,馬思聰是中南海常客。國家領導人宴請國賓,常請馬思聰即席演奏。意氣風發的年代,意氣風發的馬思聰,為中央音樂學院校報題詞:誠心誠意做一條孺子的好牛。1950年,郭沫若作詞、馬思聰作曲的兒童歌曲傳唱全國,經團中央確定為《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20世紀五六十年代,億萬中國少年兒童唱著這首歌長大。

被深度懷念的海豐籍音樂大師——馬思聰

上世紀50年代,郭沫若作詞、馬思聰作曲的兒童歌曲傳唱全國,經團中央確定為《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作為億萬少年兒童的心靈之歌

山雨欲來風滿樓

但是,馬思聰漸漸感到困惑和沉重。上海音樂學院的年輕學子,撰文對某交響作品進行探討,被打成“反黨右派小集團”,押送至北大荒勞改。隨著一個又一個的運動,音樂界寬鬆自由的氛圍,漸被橫掃殆盡。馬思聰自己也受到批判:引導學生只專不紅,要把中央音樂學院辦成巴黎音樂學院。“拔白旗”的文字中甚至出現了這樣字眼:馬思聰演奏舒伯特的《聖母頌》,是將聽眾引入教堂,引到神像腳下。時間的腳步邁到了1966年,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學習小提琴被當成是迷戀資產階級思想和資產階級生活方式。6月,馬思聰受到急進學生高呼著口號的狂暴圍攻:打倒資產階級反動權威馬思聰,打倒吸血鬼馬思聰。馬思聰被關進“社會主義學院”,那裡有學院黨委書記、各系主任,還有北京藝術院校、電影院校、文藝界權威和知名人士,計500多人。在軍管人員的監督下,他們讀報、討論,書寫批判自己和揭發同榻朋友的“反黨言行”。馬思聰的妻子王慕理無法承受這等威脅和驚嚇,與兒子、女兒逃離北京,開始了流浪生涯。

被深度懷念的海豐籍音樂大師——馬思聰

馬思聰和時任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的趙渢在“文革”中挨批鬥

漂泊四方的飢餓幽靈

1966年年末,馬思聰陷入命運抉擇的兩難之中,是回北京繼續過那日遭凌辱、夜做惡夢,生死未卜的日子還是逃離塵囂、遠離災難,以求生存。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馬思聰最終作出一生中最為痛苦的決定。1967年1月15日夜晚,馬思聰攜帶著他那把至愛的小提琴,與妻子、子女,登上廣州新港漁輪修配廠的002號電動船,悄然出海,往香港方向駛去,經香港去投靠在1948年已定居美國的胞弟。

被深度懷念的海豐籍音樂大師——馬思聰

1967年初抵美國的馬思聰一家四口(左起馬思聰、女兒馬瑞雪、夫人王慕理、兒子馬如龍)

第二年4月12日,馬思聰與弟弟在紐約露面,馬思聰說道:我個人遭受的一切不幸和中國當前發生的悲劇比較起來,完全是微不足道的,眼下還在那兒繼續著的所謂“文化大革命”運動中所出現的殘酷、強暴、無知和瘋狂程度,是17年來所沒有的……去年夏秋所發生的事件,使我完全陷入了絕望,並迫使我和我的家屬像乞丐一樣在各處流浪,成了漂泊四方的“飢餓的幽靈”。在《思鄉曲》完成了整整30年之後,馬思聰也成為了思鄉之人。寄居美國的馬思聰深居簡出。兩房一廳的家居,牆上掛著齊白石、張大千的字畫,陽臺上擺著的花草盆景,使用的檯布、沙發巾、床單和被面,都是從唐人街買回來的中國貨。沒有大型樂隊的伴奏,馬思聰的生活裡,只有潛心於音樂創作,他的心靈方能忘卻窗外一切,使靈魂暫獲平靜。鄉愁哀怨,使得馬思聰在異國的日子裡,譜就了《李白詩六首》、《唐詩八首》等作品。馬思聰將自己有家難歸的悲涼心情,借用古詩名句演繹得分外真切。

被深度懷念的海豐籍音樂大師——馬思聰

馬思聰和夫人王慕理,1968年

1985年農曆臘月二十九,馬思聰收到“對馬思聰冤案徹底平反的通知”,全家人悲喜交加。馬思聰記下日記:春天逐漸又回來了,祖國也逐漸走近了。年初二,馬思聰會見平反後第一個前來採訪他的中國大陸記者,他萬分感慨地說:蘇武牧羊19年啊!

客死他鄉魂歸故里

1987年3月,馬思聰感冒住院,轉為肺炎並引發心臟病。5月20日,手術失敗,在美國費城賓州醫院冰冷的手術床上,中國一代音樂鉅子馬思聰,與世長辭。終年76歲。2007年12月11日,馬思聰及其夫人的骨灰在兒子馬如龍等四位親人的護送下抵達廣州。

被深度懷念的海豐籍音樂大師——馬思聰

2007年12月14日,馬思聰夫婦骨灰在《思鄉曲》的陪伴下終歸故里,安葬在風景秀麗的廣州白雲山麓

被深度懷念的海豐籍音樂大師——馬思聰

馬思聰之子馬如龍與懷抱骨灰盒的外甥女

民族之音,冬夏常青

作為一位作曲家,馬思聰在長達半個多世紀內,涉及小提琴音樂、交響音樂、協奏曲、大合唱、室內樂、鋼琴音樂、歌劇、舞劇、藝術歌曲、群眾歌曲多個領域。以他的小提琴作品在中國近代音史上影響最突出。

被深度懷念的海豐籍音樂大師——馬思聰

2012年國家郵電部發行馬思聰誕辰100週年紀念郵票

被深度懷念的海豐籍音樂大師——馬思聰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紀念馬思聰文章(刊發於2006年4月3日的《南方日報》。李嵐清對馬思聰給予了“中國小提琴音樂的里程碑”的評價,認為馬思聰至今都無愧於中國的“首席小提琴”音樂家之譽稱

主要代表作有小提琴曲《內蒙組曲》、《西藏音詩》、《第一回旋曲》、《牧歌》、《秋收舞曲》、《山歌》、《雙小提琴協奏曲》,交響音樂《山林之歌》、《第二交響曲》,大合唱《祖國》、《春天》,舞劇《晚霞》、歌劇《熱碧亞》等。小提琴曲《內蒙組曲》是馬思聰的成名之作,作於 1937年.尤其是其中的《思鄉曲》和《塞外舞曲》已成為飲譽中外的優秀中國小提琴代表作。管絃樂《山林之歌》作於1954年.它以其創作技法精湛和民族風格的鮮明,被認為是馬思聰交響音樂中的精品。馬思聰的作曲技巧成熟且具有鮮明的創作個性。當中國的許多作品還沉湎於古典樂派、浪漫樂派的手法、風格的時候,他的作品就已經滲進了西洋19世紀末以來的現代音樂的歷素。50年代以來他對風格的刻意求新更加積極,但從始至終都用來表現和賦予他對音樂的民族特徵追求中。

被深度懷念的海豐籍音樂大師——馬思聰

馬思聰傳

來源 | 北京潮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