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清热解毒,来看看古诗词文中的芹菜吧


芹菜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距今2000多年的《诗经·采菽》中有:“觱沸槛泉,言采其芹。”《诗经·鲁颂·泮水》中有:“思乐泮水,薄采其芹。”这里的芹都是指的水芹菜。日本江户时代的冈元凤编写的《毛诗品物图考》中,为芹标注:“水草可食”。

古代的芹也有旱芹和水芹之分。古代的旱芹多叫堇,就是现在的紫堇,古代也叫楚葵、赤芹、紫芹。提到紫芹的诗词较多,如:唐代王建写的《题裴处士碧虚溪居》中有:“春圃紫芹长卓卓, 暖泉青草一丛丛”;唐代许浑写的《沧浪峡》中有:“红虾青鲫紫芹脆,归去不辞来路长”;宋代陈允平写的《经冯将军墓》中有:“一涧清泠水,年年生紫芹”等等。

水芹又名水英、楚葵,也有人叫它白芹。水边四处都有水芹的身影:池边——唐代许浑写的《游江令旧宅》中有:“芹根生叶石池浅, 桐树落花金井香。”江边——明代汪广洋写的《江上》中有:“翠香芹菜缘沙出,雪色鲥鱼上水来。”涧边——唐代韩愈写的《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独宿有题一首,因献杨常侍》中有:“涧蔬煮蒿芹,水果剥菱芡”等等。


芹菜的吃法有很多。如香芹碧涧羹,唐代杜甫写的《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中有:“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这里的香芹碧涧羹,就是用芹菜、芝麻、茴香、盐等制成的羹。宋代林洪编写的《山家清供》中介绍了这道羹的做法:“洗浄,入汤焯过,取出,以苦酒研芝蔴,入盐少许,与茴香渍之,可作葅。惟瀹而羹之者,既清而馨,犹碧涧然。”

芹菜做菜时可以配肉类、禽类等。宋代周必大编写的《二老堂诗话》中有:“蜀人缕鸠为脍,配以芹菜。或为诗云‘本欲将芹补,那知弄巧成’”。但是这道宋代川菜却得到了食客的批评,“芹能补”和“弄巧成”都暗藏了一个“拙”字。

清代袁枚喜欢用芹菜和鸡进行搭配,他在《随园食单》中记载了鸡丝的一种做法:“拆鸡为丝,秋油、齐末、醋拌之。此杭州菜也。加笋加芹俱可。”还有一种野鸡的做法:“先用油灼拆丝,加酒、秋油、醋,同芹菜冷拌”。

芹菜可用来做酸菜、咸菜、酱菜等。唐代王建写的《饭僧》中有:“蒲鲊除青叶,芹齑带紫芽。”清代李化楠编写的《醒园录》中记载了酱芹菜法:“芹菜拣嫩而长大者,去叶去杆,将大头剖开作三四瓣,晒微干杆软,每瓣取来缠作二寸长把子,即腌入吃完酱瓜之旧酱内。俟二十日可吃。要吃时,取出用手将酱摅舒散净,切寸许长,青翠香美。不可下水洗。” 

芹菜还可以用来治病。唐代孙思邈编写的《千金食治》中,认为芹菜:“味苦、酸、冷涩,无毒。益筋力,去伏热。治五种黄病,生捣绞汁冷服一升,日二。”明代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中介绍:“小儿吐泻有芹菜切细,煮汁饮服”“小便淋痛。用水芹菜去叶,捣取汁,水冲服 ”“小便出血。有水芹捣汁,一天服六、七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