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簡化太極拳,不知道這點就「虧」大了!

很多對太極拳不瞭解的人,都嫌太極拳的傳統套路冗長、繁瑣、速度又慢、浪費時間,在當今快節奏的時代,時間就是金錢,為了減少練拳時間迎合群眾的需要,大刀闊斧的將傳統套路的演練時間,砍掉了四分之三,殊不知這樣一來,把太極拳的精華給砍掉了。結果是好心人辦了效果不好的事。下面我想說說為什麼太極拳不能簡化的道理:

太極拳是世界上所有體育運動項目中,最獨特的運動方式之一,是中國獨創的,也是在中國特定的歷史時期的產物,是中華悠久的歷史文化孕育而成的。

練簡化太極拳,不知道這點就“虧”大了!

誠如楊澄甫老師所說:太極拳乃綿裡藏針之藝術也。這一創造性的改編,既保留了技擊與攻防內容,滿足了練功者的需要,又能適應體弱多病者療病健身的需要,男女老少皆宜,使有些醫藥已無能為力的慢性疾病患者,通過一段時間的認真、不間斷的練習,都能使病情收到不同程度的好轉,甚至不藥而癒,延年益壽,誠非虛語也。

太極拳在世界體育史上獨樹一幟,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是對人類健康事業的偉大貢獻,因為它具備這麼多的優點,深受群眾喜愛,所以傳播速度快,普及面廣,已成為全民健身運動中最受人們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

簡化太極拳的出現為普及太極拳運動確實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也不能不看到它的負面效應,練簡化套路與練傳統套路效果會有很大差別,簡化套路大大削弱了傳統套路的原有功能和作用,降低了其原有的療病健身效果。

練簡化太極拳,不知道這點就“虧”大了!

簡化套路向舞蹈與表演性方向發展了(說得不恰當的話已有些變質、變味了),己簡化的太極拳傳統套路中的繁、難、慢、長四項內容,殊不知恰恰是它的精華所在,現細述之:

陳氏太極拳傳統套路的設計思想是考慮到初學者的接受能力,因此是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在重複重要拳姿的同時再增添新的拳姿,不斷加深印象,並作為連接新拳姿的加入而起到橋樑作用。

這種拳姿不應將其視為冗長、累贅,而是增加運動量的方法,是在為燒開開水而加溫(請參照後述燒開水的例子),為真氣在體內的出現而催生。凡練過傳統套路的人都會有共同的體會,那就是在全身骨節鬆開,用意不用力,意念高度集中指導下的四肢上下相隨、內外相合、連綿不斷、式式均勻、緩慢的運動到第二段終了時,身體已開始發熱,微微出汗了,內氣在體內已經發動,遍佈全身了。

練簡化太極拳,不知道這點就“虧”大了!

出汗是好事,因人體表面佈滿汗腺,它是排汗散熱的通路,每個汗腺內均存有免疫球蛋白A,這種生化物質能阻止外界的細菌和病毒從汗腺孔進入人體,因此經常排汗的人不易患病,通過練拳出汗治空調病、現代文明病、富貴病的良藥。

在第三段的練習中,內氣已周遊全身,氣機活躍,氣催血行,有病的人內氣就會衝擊病灶(有病部位),起到治病的作用,無病的就強身健體,陰陽平衡,體內的細胞分子結構也將從無序排列轉向有序排列。

打個比方:好比燒開水,當水燒到100度沸點時就產生了蒸氣,蒸氣就是動力,茶壺的蓋子給蒸氣頂開了,傳統套路練一趟拳15—20 分鐘,就好比將水燒開了,身體內部氣化了,真氣在體內流動,氣到那裡,血也就流到那裡,氣血暢通、百病自消,這就是它簡單的治病機理的解釋。

太極拳簡化以後練拳時間不足五分鐘,就好比水才燒到30度,就不燒了,離開了爐灶,水溫很快冷卻了,內氣還沒有發動,就不練了,運動量太小了,因此鍛鍊身體效果就差。

練簡化太極拳,不知道這點就“虧”大了!

練太極拳就是練時間,時間就是運動量,時間短了不行。非得要練十五分鐘以上才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如果能練得慢一些,將傳統套路一趟拳的演練時間延長到二十分鐘到二十五分鐘,那就更好,防病治病的效果會更好。據有關醫學資料測定,只有在持續演練太極拳達25分鐘以上時,壓力才能使新鮮氣血注入骨腔,激活骨髓細胞向血液中輸入血紅蛋白,使人延緩衰老。

因此一套只打5分鐘左右的簡化太極拳是不能達到延年益壽的作用,但如果把簡化太極拳練完一遍以後不停頓,緊接著再重複練幾遍,一直練到十五分鐘以上,也就會有同樣效果,因為時間就是運動量、嫌它冗長重複是錯誤的。

所以說練太極拳的效果是與時間長短密切相關,是以內氣是否發動、是否充盈、是否在體內流動,作為檢驗鍛鍊效果的標準,鍛鍊如果沒有效果,或者效果不顯著,那就事與願違。這就是我認為演練時間長的好處所在,也是太極拳不能簡化的第一點道理。

文|楊大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