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上市大捷,成A股第一大科技企業,但「血汗工廠」傳聞不斷

2018年6月8日,富士康正式在上交所掛牌上市。開盤即漲停至19.83元,漲幅44.01%,富士康的總市值也超過3900億元,成為A股第一大市值科技企業。

富士康上市大捷,成A股第一大科技企業,但“血汗工廠”傳聞不斷

一邊是代工領域的絕對頭部,完全覆蓋全球高科技領域的代工份額。但非常尷尬的是,富士康也被指缺乏議價能力,利潤稀薄到令人髮指。與此同時,血汗工廠的指責似乎就沒有中斷過。

富士康上市大捷,成A股第一大科技企業,但“血汗工廠”傳聞不斷

就在前不久,湖南富士康亞馬遜基地就再次陷入血汗工廠爭議。這家工廠為了縮減成本,僱傭了超過4成的非正式員工。人數超過8000人,這些零時工沒有進行足夠的安全培訓,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工廠還存在嚴重的加班現象,每個月加班超過100多個小時,卻沒有按照1.5倍支付加班費。

富士康上市大捷,成A股第一大科技企業,但“血汗工廠”傳聞不斷

臺資企業會非常強調管理,這可能是受到日本的管理理念影響。而以勞動密集型模式下,代工高科技產品,強硬的管理和嚴苛的制度也是必須的。在發生幾連跳事件後,富士康開始反思自己的企業模式。近幾年來開始注重員工心理輔導,以及提高各種福利待遇。

富士康上市大捷,成A股第一大科技企業,但“血汗工廠”傳聞不斷

據報道,2017年富士康支付給員工的資金約220.32億元。據此計算,富士康人均員工成本約為8.46萬元/年,富士康每月支付的員工成本大約7000元每人。從數字上說以及非常高了。

富士康上市大捷,成A股第一大科技企業,但“血汗工廠”傳聞不斷

而就在6月11日,深圳富士康龍華工廠有員工貼出《致富士康員工的公開信》,公開信的內容隨後在網上瘋狂傳播。公開信表示,富士康未按照全額工資的5%繳納住房公積金,而是底薪的5%,這讓每名員工每年至少損失1000元。而工廠周邊房租已經上漲到底薪的1/3,相比之下富士康工廠工資提升太少。工廠宿舍嚴重不足,導致新員工必須租房的問題也被員工吐槽。

富士康上市大捷,成A股第一大科技企業,但“血汗工廠”傳聞不斷

可見富士康雖然上市,但還需要用避稅等粗鄙的方式來節約企業成本。長遠來看,這會加強外界對富士康盈利能力的質疑。富士康未來迫切需要更核心技術帶來的競爭力提升。

富士康上市大捷,成A股第一大科技企業,但“血汗工廠”傳聞不斷

雖然富士康工藝創新和流程管理方面走到了世界前列,但面對勞動密集型困局始終無法有實質性的突破。富士康曾表示會用100萬個機器手臂,來徹底扭轉自己勞動密集型的形象。但從目前來看,這個過程可能還需要很久。

富士康上市大捷,成A股第一大科技企業,但“血汗工廠”傳聞不斷

你對富士康雖然上市,但依然被稱“血汗工廠”怎麼看?不妨留言處交流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