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传统手艺,惊险遗存的古老光辉


截至2010年,西藏林芝地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共计9类63个小项。其中,独具特色的传统技艺工步“响箭”和珞巴族服饰制作技艺被称为米林手艺“双绝”。工步响箭的箭头射出后会发出悦耳的声音,“毕秀”就是这种响箭的象声词,所以工步响箭也叫工布毕秀。

在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毕秀制作工艺中,巴鲁是林芝地区唯一一位代表性传承人,他接触毕秀工艺已有30余年。据他介绍,毕秀的制作流程大致有14道工序。谈及传承毕秀的初衷,他说,让传统手工艺流传并让更多人了解学习都十分重要。

珞巴族是中国56个少数民族之一。直到20世纪中期,珞巴族社会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阶段,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珞巴人形成了赞美和歌颂力量与勇敢的审美观念,其服饰风格粗狂豪放,以野生植物纤维和兽皮为主要原料。佩长刀和弓箭,戴熊皮帽是珞巴族男子的嗜好。


男子一般穿羊毛织的长到腹部的黑色套头坎肩,背上披一块野牛皮,用皮条系在肩膀上,内衣为藏式氆氇长袍,头上戴的帽子有熊皮压制的圆盔和用藤条编制的圆盔两种,帽檐套着带毛的熊皮圈,毛向四周伸张。帽后垂着一块长方形狗熊皮,可以防箭和刀砍。撰文/穷索

泽帖编织是西藏山南地区泽当镇独有的一项手工技艺。“泽”即为泽当镇的简称,“帖”是藏语“帖玛”的简称。泽帖的历史要追溯到文成公主进藏,在先进的中原文化和技艺传入的同时,泽帖的前身氆氇也开始兴起。随着时间的演变,藏氆氇工艺日渐成熟,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泽帖纺织工艺。

你能想象泽帖的厚度只有0.01厘米吗?泽帖的原料选择考究,需要一年生的绵羊毛“库鲁”,再经过捻线、合线、织布等17道工序,才能制成精致的高档布料。在染色的过程中,工人们不时用木棍将泽帖轻翻高挑,检查上色的均匀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