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大學生就業報告:2017本科畢業生月薪4774

據麥可思研究 11日,麥可思研究院發佈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藍皮書。報告顯示,2017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就業率91.9%,與往年基本持平,月收入4774元,應屆畢業生起薪持續增長。

大學畢業生就業率整體穩定 高職高專就業率首超本科

2018大学生就业报告:2017本科毕业生月薪4774

2017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的就業率(91.9%)與2016屆、2015屆(分別為91.6%、91.7%)基本持平。其中,2017屆本科生畢業半年後的就業率為91.6%,與2016屆(91.8%)基本持平,近六年應屆本科畢業生就業整體穩定。2017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半年後的就業率為92.1%,比2016屆(91.5%)略高,近十年應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率穩步上升,2017屆高職高專就業率首次超過本科。

大學畢業生去向未出現明顯變化 深造比例略升

2017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受僱全職工作”的比例(77.1%)與2016屆、2015屆(分別為77.3%、77.4%)基本持平;“自主創業”的比例(2.9%)與2016屆、2015屆(均為3.0%)基本持平;“正在讀研/讀本”的比例(10.8%)略高於2016屆、2015屆(分別為10.3%、10.1%);“無工作,繼續尋找工作”的比例(3.4%)略低於2016屆、2015屆(分別為4.0%、3.9%)。

未就業人群中近半數仍在求職

在2017屆大學畢業生的未就業人群(7.2%)中,近半數還在繼續找工作(3.4%)。其中,處於未就業狀態的本科畢業生(7.0%)中“還在找工作”的為2.6%,“待定族”為1.7%(不求學不求職);處於未就業狀態的高職高專畢業生(7.5%)中“還在找工作”的為4.3%,“待定族”為3.2%。

應屆畢業生起薪持續增長 十年來接近翻番

2017屆大學畢業生的月收入為4317元。其中,本科院校2017屆畢業生的月收入為4774元,高職高專院校2017屆畢業生的月收入為3860元,均明顯高於城鎮居民2017年月均可支配收入(3033元)。

2008~2017屆本科畢業生的平均月收入從2133元增長到4774元,增幅為124%。考慮到通貨膨脹,在根據CPI(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衡量通貨膨脹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進行調整後,2008~2017屆本科畢業生的平均月收入從2133元增長到3914元,增幅為83%。

2008~2017屆高職高專畢業生的平均月收入從1647元增長到3860元,增幅為134%。在根據CPI進行調整後,2008~2017屆高職高專畢業生的平均月收入從1647元增長到3164元,增幅為92%。

2014屆大學生畢業三年後(即2017年時)平均月收入與其畢業時相比漲幅為82%。其中本科漲幅為87%,高職高專漲幅為76%。

注意點:2014屆本科畢業生三年後月收入相比畢業時增長87%,高職高專增長76%。高職高專畢業三年後薪資增長放緩。

就業綠牌專業與紅牌專業

2018大学生就业报告:2017本科毕业生月薪4774

2018年本科就業綠牌專業包括:信息安全、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物聯網工程、數字媒體技術、通信工程、數字媒體藝術。其中,軟件工程、網絡工程、通信工程連續三屆都是綠牌專業。

2018年高職高專就業綠牌專業包括:社會體育、市場營銷、信息安全技術、軟件技術、電氣化鐵道技術、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其中,市場營銷、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連續三年都是綠牌專業。

綠牌專業指的是失業量較小,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高的專業,為需求增長型專業。

本科的軟件工程、網絡工程、通信工程,高職高專的市場營銷、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連續三屆是綠牌專業。行業需求增長是造就綠牌專業的主要因素。

2018大学生就业报告:2017本科毕业生月薪4774

2018年本科就業紅牌專業包括:繪畫、化學、美術學、音樂表演、法學、歷史學。其中,美術學、音樂表演連續三屆都是紅牌專業。

2018年高職高專就業紅牌專業包括:法律事務、漢語、食品營養與檢測、初等教育、語文教育。其中,法律事務、語文教育連續三屆都是紅牌專業。

紅牌專業指的是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低的專業。紅綠牌專業反映的是全國總體情況,各省區、各高校情況可能會有差別。

本科的美術學、音樂表演,高職高專的法律事務、語文教育連續三屆是紅牌專業。這與相關專業畢業生供需矛盾有關。

大學畢業生就業滿意度持續上升 北京杭州就業滿意度較高

2017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為67%。其中,本科院校2017屆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為68%,高職高專院校2017屆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為65%。近五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滿意度持續上升(2013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滿意度為56%)。

從不同城市來看,北京是“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中就業滿意度最高城市,杭州是新一線城市中就業滿意度最高城市。

2018大学生就业报告:2017本科毕业生月薪4774

表1 各主要城市2017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後的就業滿意度(%)

注:這裡統計的新一線城市選取了2018年新一線城市中就業數量最大的前10個城市,即成都、重慶、杭州、南京、寧波、蘇州、天津、武漢、西安、鄭州。

數據來源:麥可思-中國2017屆大學畢業生培養質量跟蹤評價。

就業滿意度是由就業的畢業生對自己目前的就業現狀進行主觀判斷,可能會受到薪資待遇、行業發展、職業發展空間、工作環境、工作壓力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也與畢業生自身經歷和感受密切相關。

“北上廣深”就業本科生三年後離開比例持續攀升

“北上廣深”對大學畢業生吸引力減弱

新一線城市對外省本科畢業生吸引力不斷增強

城市“搶人大戰”打得火熱。從近五年數據來看,本科畢業生在“北上廣深”就業的比例從2013屆的28.2%下降到2017屆的22.3%。除了應屆畢業生之外,畢業半年後曾在“北上廣深”就業的本科生在三年後離開的比例從2012屆的13.7%上升到了2014屆的21.7%。

外省大學生的就業選擇更能體現城市吸引力。數據顯示,湧入新一線城市就業的外省本科畢業生佔比不斷上升,2015~2017屆的比例分別為28.2%、32.0%、35.6%,提升了7.4個百分點。其中,在杭州就業的近三屆本科畢業生中外省人佔比最高,為55.3%,其後為天津(54.4%),已高於廣州的該比例(45.3%)。

2018大学生就业报告:2017本科毕业生月薪4774

表2 在各城市就業的2015~2017屆本科畢業生中外省人佔比(%)

注:外省大學生指家鄉所在省份與就業城市所在省份不同的大學畢業生。

數據來源:麥可思-中國2015~2017屆大學畢業生培養質量跟蹤評價。

中西部地區吸納越來越多的本科畢業生 東北地區留人難

2018大学生就业报告:2017本科毕业生月薪4774

本科畢業生在東部地區(不含東北三省)就業的比例從2013屆的65.7%下降到了2017屆的56.7%,同時在中西部地區就業的比例分別從2013屆的32.4%上升到了2017屆的39%。綜合就業城市類型來看,中西部地區的地級及以下城市對畢業生的吸納程度上升較為明顯,畢業生就業於中西部地級及以下城市的比例從2013屆的21.0%上升到了2017屆的30.5%。

近三年東北區域經濟體的本科畢業生就業率持續墊底,2017屆88.5%、2016屆89.2%、2015屆89.8%,比全國本科平均就業率(91.6%、91.8%、92.2%)分別低出3.1、2.6、2.4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東北地區留人難。與全國本地生源的本地就業比例相比,2017屆本科東北生源在本地就業的佔比(46.7%)低於全國平均水平(74.3%)27.6個百分點。

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地級市及以下地區吸納更多大學畢業生

大學畢業生在民營企業就業的比例從2013屆的54%上升為2017屆的60%,與此同時,在國有企業就業的比例從2013屆的22%下降到2017屆的18%,在中外合資/外資/獨資企業就業的比例從2013屆的11%下降到2017屆的7%。

這些變化反映出外企、國企招聘放緩對大學生就業產生影響,民營企業對大學生就業的支撐凸顯重要。

2013~2017屆大學畢業生在3000人以上大型用人單位就業的比例從23%下降到21%,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用人單位就業的比例從51%上升為55%。

注意點:中小微企業僱用了超過一半的大學畢業生且比例持續上升。

教育業、信息業與醫療業畢業生需求旺盛

2017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就業最多的行業類是“教育業”(就業比例為14.7%),且在“教育業”就業的本科生比例從2013屆的10.0%上升到了2017屆的14.7%,其中有六成左右集中在中小學教育機構。

2017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半年後就業最多的行業類是“建築業”(12.5%),而就業比例增長最多的是教育業。進入“教育業”就業的高職高專畢業生比例連續五屆保持上升趨勢,較2013屆增長了2.8個百分點(2017屆的就業比例為6.5%)。“教育業”中,就業於幼兒園與學前教育機構的佔比上升較快,從2013屆的25%上升到了2017屆的33%。

“媒體、信息及通信產業”(就業比例為10.3%)是2017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第二多的行業類,且畢業生在這類行業就業的比例從2013屆的8.7%上升到了2017屆的10.3%。

“醫療和社會護理服務業”(就業比例為7.7%)是2017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第二多的行業類。畢業生在這類行業就業的比例從2013屆的5.2%上升到了2017屆的7.7%。

“媒體、信息及通信產業”“醫療和社會護理服務業”等行業畢業生需求不斷釋放。

製造業需求減少 其中信息技術相關崗位佔比增加

與2013屆相比,2017屆進入製造業相關行業就業的本科畢業生比例降低了6.6個百分點(2013屆為25.8%,2017屆為19.2%),高職高專畢業生比例降低了7.2個百分點(2013屆為28.3%,2017屆為21.1%)。製造業對大學畢業生需求減少。

另一方面伴隨著產業結構升級,製造業中信息技術相關崗位佔比增加,其中本科增加了4.3個百分點,高職高專增加了2.2個百分點。

製造業畢業生需求減少,相關產業升級促使其中的信息技術相關崗位佔比增加。

高等教育對農村生源畢業生的回報顯著

2018大学生就业报告:2017本科毕业生月薪4774

2014屆本科農村生源畢業生半年後的月收入為3643元,高於同期農民工月均收入(2864元) ;到了畢業三年後收入上的優勢明顯擴大,2014屆本科農村生源畢業生三年後(即2017年時)月收入為6702元,與畢業半年後相比漲幅為84%,明顯高於同期農民工(2017年月均收入3485元 ,與2014年相比漲幅為22%)。

2014屆高職高專農村生源畢業生半年後的月收入為3117元,略高於同期農民工月均收入;而到了畢業三年後收入上的優勢明顯擴大,2014屆高職高專農村生源畢業生三年後(即2017年時)月收入為5552元,與畢業半年後相比漲幅為78%,明顯高於同期農民工。

高等教育對農村生源畢業生的回報顯著,幫助農村大學生實現代際向上流動。

大學畢業生離職率近五年基本持平

2017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內的離職率為33%。其中,本科和高職高專院校2017屆畢業生畢業半年內的離職率分別為23%、42%。從近五屆數據來看,大學畢業生半年內離職率整體穩定。

2017屆大學畢業生離職率較五年前基本持平。95後大學生就業依然穩定。

近十年自主創業大學畢業生比例明顯上升

2017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後自主創業的比例為2.9%,其中,2017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半年後自主創業的比例(3.8%)高於本科畢業生(1.9%)。根據國家統計局《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發佈的普通本專科畢業生人數735.8萬估算,2017屆大學生中約有21.3萬人選擇了創業。與2008屆(1.0%)相比,近十年增長了1.9個百分點。

2014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有2.9%的人自主創業(本科為2.0%,高職高專為3.8%),三年後有6.3%的人自主創業(本科為4.1%,高職高專為8.5%),可見畢業中期自主創業人群增長明顯。值得注意的是,畢業半年後自主創業的2014屆本科畢業生中,有46.9%在三年後仍在繼續創業。畢業半年後自主創業的2014屆高職高專畢業生中有45.8%的人三年後還在繼續自主創業。

三年內有超過半數的創業人群退出,創業失敗的風險不容忽視。

大學畢業生對母校的滿意度持續上升

2017屆大學畢業生對母校的總體滿意度為92%,比2016屆(90%)高2個百分點,比2015屆(89%)高3個百分點。從近三屆的趨勢可以看出,大學畢業生對母校的總體滿意度呈現上升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