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民幣國際化任重而道遠

2018年,人民幣國際化任重而道遠

一個國家的貨幣要想成為國際貨幣,必須具備三個核心條件:首先,這個國家的資本市場、金融市場必須具有足夠的廣度與深度,具有國際化公認的監管標準和監管體系;其次,國家的經濟規模需要足夠大,並且具有持續的科技創新能力;第三,這個國家必須政治穩定、法治健全、個人財產權具有高度保障。伴隨著國力的逐步強盛,我國也在一直談論人民幣國際化,特別是人民幣加入SDR之後,更是給了國人足夠的想象空間。而實際上,我不得不給國人潑上一盤冷水,人民幣國際化的路程還十分遙遠,我們還一直走在路上。

美元的世界霸權

作為與人民幣的比較,我們先看一下現在美元強大到什麼程度?到目前為止,全世界67%的儲備貨幣用美元結算,世界貿易的75%用美元來交易結算,全世界85%的金融交易,包括外匯債券、股票是用美元來交易結算,90%的大宗商品是用美元來計價交易。

美元就靠著其超強的世界統治力來建立美元霸權的。

首先,由於美元是全球儲備貨幣,美國就可以無限度地發行美元購買全球資源與商品。也就是說,美元是全球最為暢銷的出口商品,其它國家為了獲得美元,就得拿自己的真金白銀(資源、商品)來交換。僅美元現鈔一項,全球每年的需求量已經超過5000億元,更不用說非現金貨幣的需求量。全球對美元如此大的需求量,使美國可以大量發行美元向全世界輸出通脹,然後以美元貶值的形式來抵消外債。

其次,美國憑藉龐大的債券市場獲利。由於美元的規模效應與鎖定效應,外國政府積累的外匯儲備沒有其它投資渠道,只好繼續投資到美國國債市場,為美國赤字融資。外國投資到美國的國債越多,美元的流動性就越強,各國的外匯儲備投資渠道相對就越小,只好繼續投資到美國國債市場,進一步為美國財政赤字融資。

再次,美國以自己的貨幣借外債,不存在其他國外借外債必須面對的“貨幣錯配”問題。“貨幣錯配”面臨的潛在危機在於,如果一個國家不能以自己國家的貨幣借外債,只能以外幣借外債,當你不能賺取外幣的時候,你就沒有錢來還債,就可能出現債務危機。一旦外匯儲備不足,借外債的企業或個人就要拿本國貨幣去市場上大量購買美元,就可能讓本國的貨幣出現大幅度貶值,進而誘發本國債務危機。

最後,美元霸權確保美國能夠完全掌控國際金融規則的話語權和制定權。美元霸權貨幣體系的運行機制就是無限度發行貨幣,通過操縱匯率來鎖定其他國家的外匯儲備,通過利用當今世界的浮動匯率制度來間接賺取利差,通過大規模舉借外債來掌控國際金融機構的話語權和決策權。

看到如此強大的美元,我們不禁感到心虛,看樣子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長期、漫長的歷程,短期內想著人民幣代替美元,更是痴人說夢。再加上,2018年的中國經濟面臨內憂外患,人民幣不僅代替美元無從談起,就連國際化的過程都困難重重。當前中國經濟持續下行,人民幣持續貶值,大量資本外流,人民幣國際化其實已經開了“倒車”。當然,對此也不必緊張,從美元、日元、英鎊的國際化經驗來看,出現一定的反覆非常正常,沒有哪個國家的貨幣國際化不會出現波折。

人民幣國際化的新思路

在目的明確、原則清晰的前提下,結合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同時借鑑其他國家的經驗,人民幣國際化需要有新的思路。

短期應該以穩定匯率為主。“811匯改”之後,人民幣持續貶值,引起大量資本外流,這不僅延緩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同時給中國金融運行造成巨大風險。目前,人民幣貶值的壓力依然很大。因此,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與匯率市場化改革應維持現狀,暫緩推進;同時,加強短期“熱錢”的進出管制,防止短時間內國際投機資本的大進大出,引起境內居民恐慌性擠兌外幣,給人民幣匯率下跌造成更大的壓力;最後,適當控制人民幣匯率波幅,待人民幣匯率逐步企穩之後,再根據經濟、金融發展的需要推行金融改革。

中期需有序推進金融改革。目前世界上主要國際貨幣均是開放資本兌換項目與浮動匯率制度。原則上,人民幣要成為國際貨幣,也必須具備以上兩個條件。在中國經濟形勢逐步企穩之後,要推進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與匯率市場化改革。具體路徑應該是:先推進匯率完全浮動,後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這樣既可以減輕短期資本流動對匯率的從機,又可以讓境內居民逐漸提高對人民幣匯率波動的承受力。

長期要進一步夯實經濟基礎。決定一國貨幣國際地位的根本在於該國經濟、金融的硬實力。因此,保持中國經濟、金融穩步發展,既是人民幣國際化的目的,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目前,中國經濟正處在深度調整期,在這個階段,國內各項經濟、金融改革必須以合理的經濟增長為核心,遵循一定的次序,不可為了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而急功近利。否則,即使人民幣實現了國際化,若經濟基礎出現問題,也可能出現倒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