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民币国际化任重而道远

2018年,人民币国际化任重而道远

一个国家的货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必须具备三个核心条件:首先,这个国家的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必须具有足够的广度与深度,具有国际化公认的监管标准和监管体系;其次,国家的经济规模需要足够大,并且具有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第三,这个国家必须政治稳定、法治健全、个人财产权具有高度保障。伴随着国力的逐步强盛,我国也在一直谈论人民币国际化,特别是人民币加入SDR之后,更是给了国人足够的想象空间。而实际上,我不得不给国人泼上一盘冷水,人民币国际化的路程还十分遥远,我们还一直走在路上。

美元的世界霸权

作为与人民币的比较,我们先看一下现在美元强大到什么程度?到目前为止,全世界67%的储备货币用美元结算,世界贸易的75%用美元来交易结算,全世界85%的金融交易,包括外汇债券、股票是用美元来交易结算,90%的大宗商品是用美元来计价交易。

美元就靠着其超强的世界统治力来建立美元霸权的。

首先,由于美元是全球储备货币,美国就可以无限度地发行美元购买全球资源与商品。也就是说,美元是全球最为畅销的出口商品,其它国家为了获得美元,就得拿自己的真金白银(资源、商品)来交换。仅美元现钞一项,全球每年的需求量已经超过5000亿元,更不用说非现金货币的需求量。全球对美元如此大的需求量,使美国可以大量发行美元向全世界输出通胀,然后以美元贬值的形式来抵消外债。

其次,美国凭借庞大的债券市场获利。由于美元的规模效应与锁定效应,外国政府积累的外汇储备没有其它投资渠道,只好继续投资到美国国债市场,为美国赤字融资。外国投资到美国的国债越多,美元的流动性就越强,各国的外汇储备投资渠道相对就越小,只好继续投资到美国国债市场,进一步为美国财政赤字融资。

再次,美国以自己的货币借外债,不存在其他国外借外债必须面对的“货币错配”问题。“货币错配”面临的潜在危机在于,如果一个国家不能以自己国家的货币借外债,只能以外币借外债,当你不能赚取外币的时候,你就没有钱来还债,就可能出现债务危机。一旦外汇储备不足,借外债的企业或个人就要拿本国货币去市场上大量购买美元,就可能让本国的货币出现大幅度贬值,进而诱发本国债务危机。

最后,美元霸权确保美国能够完全掌控国际金融规则的话语权和制定权。美元霸权货币体系的运行机制就是无限度发行货币,通过操纵汇率来锁定其他国家的外汇储备,通过利用当今世界的浮动汇率制度来间接赚取利差,通过大规模举借外债来掌控国际金融机构的话语权和决策权。

看到如此强大的美元,我们不禁感到心虚,看样子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漫长的历程,短期内想着人民币代替美元,更是痴人说梦。再加上,2018年的中国经济面临内忧外患,人民币不仅代替美元无从谈起,就连国际化的过程都困难重重。当前中国经济持续下行,人民币持续贬值,大量资本外流,人民币国际化其实已经开了“倒车”。当然,对此也不必紧张,从美元、日元、英镑的国际化经验来看,出现一定的反复非常正常,没有哪个国家的货币国际化不会出现波折。

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思路

在目的明确、原则清晰的前提下,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同时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有新的思路。

短期应该以稳定汇率为主。“811汇改”之后,人民币持续贬值,引起大量资本外流,这不仅延缓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同时给中国金融运行造成巨大风险。目前,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依然很大。因此,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与汇率市场化改革应维持现状,暂缓推进;同时,加强短期“热钱”的进出管制,防止短时间内国际投机资本的大进大出,引起境内居民恐慌性挤兑外币,给人民币汇率下跌造成更大的压力;最后,适当控制人民币汇率波幅,待人民币汇率逐步企稳之后,再根据经济、金融发展的需要推行金融改革。

中期需有序推进金融改革。目前世界上主要国际货币均是开放资本兑换项目与浮动汇率制度。原则上,人民币要成为国际货币,也必须具备以上两个条件。在中国经济形势逐步企稳之后,要推进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与汇率市场化改革。具体路径应该是:先推进汇率完全浮动,后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这样既可以减轻短期资本流动对汇率的从机,又可以让境内居民逐渐提高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承受力。

长期要进一步夯实经济基础。决定一国货币国际地位的根本在于该国经济、金融的硬实力。因此,保持中国经济、金融稳步发展,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深度调整期,在这个阶段,国内各项经济、金融改革必须以合理的经济增长为核心,遵循一定的次序,不可为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而急功近利。否则,即使人民币实现了国际化,若经济基础出现问题,也可能出现倒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