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輝歷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裝、服飾展」在大唐西市舉辦

2018年7月28日,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1週年,增進人們對軍用收藏品的認識和了解, 陝西省收藏家協會與大唐西市古玩城聯合舉辦的“光輝歷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裝、服飾展” 在大唐西市古玩城八坊負一層中廳隆重開幕。陝西省收藏家協會副會長王輝、鮑浩源,秘書長李毅民,常務副秘書長王高興,常務理事張國柱、楊衛民、袁國林、蘇虎等參加了本次活動。


“光輝歷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裝、服飾展”在大唐西市舉辦​ 本次展覽展出了抗日戰爭勝利獎章到解放戰爭勝利獎章等眾多軍用收藏品,還精心佈置了軍裝模特集中展示了從50式軍裝到07式軍裝, 吸引了眾多藏友及市民前來參觀學習。 陝西省收藏家協會副會長、軍品收藏專業委員會主任鮑浩源為預備役官兵講解 我軍建軍始自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當時這支部隊穿的是國民革命軍的服裝,只是加系紅領巾予以區別;湘贛邊區的秋收起義部隊多著工農服裝,佩戴紅布袖章。

“光輝歷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裝、服飾展”在大唐西市舉辦​ 由於不斷有人加入紅軍部隊,而當時紅軍服裝主要依靠打土豪和戰場上繳獲而來,因此,新入伍的戰士,往往是遇上什麼穿什麼,顏色和式樣都很雜亂。


“光輝歷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裝、服飾展”在大唐西市舉辦​ 1928年紅軍利用戰場繳獲的幾架縫紉機在江西寧岡挑寮村的一座破廟裡建立起自己的第一所被裝廠,也就是說,這時起紅軍才開始有了自己的制式服裝。這一時期紅軍的服裝樣式是用粗布做成的灰色中山裝、八角帽,綴以布質的紅五星帽徽和紅領章。

“光輝歷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裝、服飾展”在大唐西市舉辦​ 當總司令朱德看到部隊官兵換上被裝廠生產的第一批統一制式軍服時十分高興,他意味深長地說:“它雖然沒有外國軍裝那麼漂亮,但對我們來說,可真是其好無比了。”當時服裝廠的生產條件很艱苦,做衣服的白土布是用灰靛染色,有時連灰靛也沒有,只好用茶籽殼(稻草灰等土辦法來著色,縫衣線也是工人自制的萱麻線)。大多數中年以上的中國人都還會記得毛澤東頭戴八角帽的半身照片。


“光輝歷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裝、服飾展”在大唐西市舉辦​那份英氣給多少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八角帽和中山裝軍服又使多少人心中的紅軍形象更加清晰!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共產黨與國民黨再度合作,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部隊和南方紅軍游擊隊分別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服裝與國民黨軍隊的服裝相同,僅以左臂佩戴“八路軍”、“新四軍”臂章以示區別。1941年“皖南事變”後,八路軍和新四軍部隊取消了帽子上的青天白日徽。國民黨對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所在地實行經濟封鎖,數萬部隊官兵衣食處於極度匱乏之中。

“光輝歷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裝、服飾展”在大唐西市舉辦​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號召“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全軍掀起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戰士們自己紡線、織布、染布、做軍鞋。 根據地的廣大婦女也大張旗鼓地做衣、做鞋支援紅軍。前方、後方團結一致,依靠堅忍不拔的意志克服了種種困難,基本上保證了軍服的供給。在整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初期,軍服的變化不大。多在小的標識上做些改動。
“光輝歷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裝、服飾展”在大唐西市舉辦​40年代後期,我軍正式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統一把草綠色確定為軍服的顏色,帽子改為有一個小帽簷的解放帽,左胸佩戴“中國人民解放軍”胸章。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我軍由原來的單一軍種發展為陸、海、空三大軍種。從這時開始,中國軍隊的軍服發生了一系列重大變化,第一次出現了大簷帽、士兵套頭衫和女軍人連衣裙,以及“列寧裝”(胸前雙排扣)。海軍則採用世界通行的海魂衫和套頭軍服,無簷帽上綴有兩根辨風向的飄帶,等等。空軍、海軍、裝甲兵等技術兵種也都有了自己的專業特種服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