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亂七八糟」成語裡都有這麼大的學問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隨隨便便說出的一個詞語背後都隱藏著巨大的歷史事件,比如我們經常在說的 “亂七八糟”這個詞。糙糙聽起來好像平淡無奇,人人都在用的詞語形容無秩序,無條理。可是你知道關於這個平淡無奇的成語來源卻有多種猜測……背後還隱藏著中國歷史上十分有名的兩大事件!

原來“亂七八糟”成語裡都有這麼大的學問

2004-5 成語典故(一)

最為流傳的猜測之一:亂七八糟源於“七國之亂”、“八王之亂”。

先來說說“亂七”,“亂七”其實指的是西漢時期的“七國之亂”。

西漢景帝時,膨脹起來的諸侯王勢力己危及到皇帝的統治。漢景帝採納晁錯的意見,削減諸侯王的領地和特權,引起諸侯王的強烈不滿,吳王劉漳串通楚王、趙王、膠東王等六王,打著"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聯合起來叛亂。漢景帝聽信饞言,錯殺了晁錯,仍不能退兵。最後,派大將周亞夫領兵平定了這場叛亂。史稱"七國之亂"。這次叛亂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八糟”,則指西晉的“八王之亂”。

晉武帝司馬炎臨終時命楊駿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繼位的晉惠帝司馬衷庸愚弱智,皇后賈南風為了讓自己掌握政權,於291年與楚王司馬瑋發動政變,殺死楊駿,但政權卻落入汝南王司馬亮手中。當年六月,賈后又指使司馬瑋殺司馬亮,又反誣司馬瑋矯詔擅殺大臣,將司馬瑋處死。賈后執政後,先廢太子,次年殺之。趙王司馬倫趁機發動政變,斬殺賈后及其親黨,一場持續16年之久的皇族奪權混戰就此開始。因為先後共有八個同姓王參與,因此史稱“八王之亂”。

這次皇室內宮權力之爭遠比“七國之亂”時間更長,人民所遭受的災難也更加深重,因此“八王之亂”被形象地稱為“八糟”。

原來“亂七八糟”成語裡都有這麼大的學問

2010-9 成語典故(二)

對於以上觀點,有史學家提出質疑,認為“七國之亂”不是七次叛亂,因此將其簡稱為“七亂”不妥;至於“八王之亂”雖然此次動亂時間較長規模也較大,但不能因此改“亂”為“遭”。

更有學者指出,“亂七八糟”最早見於清代中葉的白話小說《兒女英雄傳》。如果它真的是由西漢“七國之亂”和西晉“八王之亂”兩個歷史事件組合而成,怎麼會到1500多年後的清代才開始使用呢?

對於“亂七八糟”的來源,還有這樣的猜想:

有人說來自《黃帝內經》,七代表女人,八代表男人,《黃帝內經》強調人們要根據不同年齡的身體變化,調節營養,合理養生、保健,讓身體的生長變化更合乎自然規律。而如果違背生長週期,身體就會紊亂,就會“亂七八糟”。還有人說這個成語源於《易經》……

不管“亂七八糟”源於何處,不管上面的幾個來源是真是偽,對於今天的我們彷彿不是那麼的重要,將生活,工作安排的合理有序,避免出現亂七八糟的局面對我們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