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祕密

石峁遺址是陝北已發現的規模最大的龍山文化晚期的人類活動遺址,也是中國已發現史前時期規模最大的城址。位於陝西省神木縣高家堡鎮石峁村的禿尾河北側山峁上,地處陝北黃土高原北部邊緣。其文化命名為石峁類型,屬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遺存。石峁遺址是距今約4000年左右,面積約425萬平方米。這個曾經的“石城”壽命超過300年。1976年,西北大學考古系教授戴應新在山西進行考察,從山西民間聽到關於神木石峁的一些信息,於是專門到石峁考察,此後先後有來自西安和北京的考古隊對其進行了考古發掘,2006年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2年10月,經中國考古學會、國家文物局、陝西省文物局、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國家博物館等40餘位考古專家,對神木縣石峁遺址發掘現場聯合考察認為,石峁遺址是已發現的中國史前時期規模最大城址,對於進一步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等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這一遺址規模宏大的石砌城牆與以往發現的數量龐大的石峁玉器,顯示出石峁遺址在北方文化圈中的核心地位。

經過大量考古調查、勘探和部分發掘,考古隊在遺址中發現了保存相當完整、基本可以閉合的石砌城牆及城門、角樓和疑似“馬面”等附屬設施。通過分析調查,專家初步認定石峁城址應當始建於龍山中期,延續至龍山晚期至二里頭早期階段,無疑是黃河中游地區龍山晚期至夏代早期之間的一個超大型中心聚落,是黃河腹地二里頭遺址之外一個重要遺址。石峁遺址以“中國文明的前夜”入選2012年十大考古新發現。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南方石家河文化作品。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在陝西曆史博博館內的陳列。

以上牙璋與山東海濱出土的一樣,是龍山時代的作品,它們證明了石峁與山東的密切關係,石峁人系從山東遷徙而來。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夏代初期的牙璋,這是離開山東以後的新創造。此時,離夏禹建國不遠了,或者,此時大禹已經出生。石峁牙璋上承山東龍山文化,下啟河南偃師市二里頭的牙璋,這是夏王朝建立的前夜,在陝北積蓄力量的證明。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牙璧:新石器時期。直徑13.5釐米。青玉質,白、黃色沁。扁平圓形,中穿孔,單面鑽孔,一面斜坡狀,另一面平整,有刃感。肉部有明顯開片時留下的痕跡,形成薄厚不均勻,最薄的地方用薄如紙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邊緣有不規則形的齒牙。玉質溫潤,沁色自然,深入肌裡。神木石峁出土。胡文高先生藏品。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玉環:新石器時期。直徑8.3釐米。青玉質,有玻璃光澤感。扁平環形,中央單面鑽孔。此件器物體現了古人珍惜玉石的真實情況。神木石峁出土。胡文高先生藏品。牙璧:新石器時期。直徑13.5釐米。青玉質,白、黃色沁。扁平圓形,中穿孔,單面鑽孔,一面斜坡狀,另一面平整,有刃感。肉部有明顯開片時留下的痕跡,形成薄厚不均勻,最薄的地方用薄如紙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邊緣有不規則形的齒牙。玉質溫潤,沁色自然,深入肌裡。神木石峁出土。胡文高先生藏品。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牙壁:新石器時期。直徑12.3釐米。青玉質,有土沁、硃砂沁。扁平圓形,好大於肉,肉相對較厚,有裂縫一條。邊緣有三組齒牙,其中兩組為六個,一組為七個。玉質瑩潤,造型古樸,充滿神秘感。神木石峁出土。胡文高先生藏。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石峁石城內的鑲嵌玉器。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玉璧:新石器時期。雞骨白。外徑10.5、孔徑6.3釐米。扁平圓形,中央單面鑽孔,孔周經琢磨。好大於肉,肉部由內厚外薄,緣呈刃狀。神木石峁徵集。榆林上郡博物館藏品。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高領玉璧:新石器時期。外徑10.2釐米,內徑7.5釐米,高1.4釐米。乳黃色,有黑色斑點。圓環形,孔周兩面均有凸起的領。肉部由內向外逐漸變薄。整器做工精細,肉部有細裂縫一條,已粘合,神木石峁徵集。胡文高先生藏品。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玉璧:新石器時期。直徑11.2釐米。青白色,褐色雜質,一邊有沁色。扁平圓形,中央單面鑽孔,好與肉基本相等,肉薄厚均勻。整器打磨平整,玉質光潔潤澤。胡文高先生藏品。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玉環:新石器時期。翠綠色,黑色雜質。直徑12.1釐米,厚0.5釐米。扁狀圓形,中央單面鑽孔。肉部中間厚邊緣薄,有較少的黃色沁,肉部有細裂縫一條。玉質細膩,琢磨光滑,沁色自然。神木石峁徵集。榆林尚古博物館藏品。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雙璜聯璧:新石器時期。外徑10.2釐米,重0.06千克。雞骨白玉。原由兩塊玉璜聯成璧。現殘為四塊,每塊玉璜兩端穿一至兩孔,以便相連,單面鑽孔呈斜坡狀,上孔較大,下孔較小。神木石峁徵集。榆林上郡博物館藏品。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牙璧:新石器時期。直徑12.2釐米。青玉質,呈白、綠、黑三種顏色,可謂色彩斑斕。扁平圓形,中穿孔,單面鑽孔,孔周琢磨平滑。肉邊有三個齒狀突出,各齒間有三條不等的邊,邊緣磨成刃狀。整件玉器打磨光滑,玉質溫潤。神木石峁出土。胡文高先生藏品。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牙璧:新石器時期。直徑15.8釐米。白玉質,褐色沁。扁平近似橢圓形,中穿孔,單面鑽孔。肉部較厚至緣漸薄,有裂縫一條,緣凹凸呈橢圓形,有不規則齒牙。玉質瑩潤,沁色自然,造型獨特。神木石峁出土。胡文高先生藏品。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高領牙璧:新石器時期。石英岩質。通高6.9、筒徑6.5~6.7釐米。體呈筒狀,腹部中央外擴凸出一週呈牙璧狀,內緣較厚至外緣逐漸變薄,外緣斜出三個同方向迴旋的牙;筒孔略大,一端殘一豁口,上下各突出四個支牙(上下各殘缺二支牙),兩兩相對,用作支撐整件器物。器物外表琢磨光滑,製作工藝技術成熟。是目前榆林市境內出土唯一一件,功能與用途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與考證。榆林市境內徵集。榆林上郡博物館藏品。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玉璧:新石器時期。直徑11.2釐米。青白色,褐色雜質,一邊有沁色。扁平圓形,中央單面鑽孔,好與肉基本相等,肉薄厚均勻。整器打磨平整,玉質光潔潤澤。胡文高先生藏品。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玉璧:新石器時期。直徑15.3釐米。玉質呈璧綠色,隱見褐色斑。扁平圓形,中穿孔。好小於肉,單面鑽孔。器薄如紙,肉部可看到開片痕跡。有小裂縫及一小豁口。神木石峁出土。胡文高先生藏品。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雙璜聯璧:新石器時期。外徑15.2釐米,內徑6釐米。此聯璜璧原為一塊下璜橫切為二,變成兩塊璜並聯成璧。石質、玉質並存,石質發黑、白色,音翠。玉質為青、白色,油脂光澤,受沁較少。每塊玉璜兩端各穿一孔以便相連,鑽孔呈斜坡狀,因鑽時沒有穿透,形成上孔較大,下孔較小的形狀。榆林市境內徵集。榆林上郡博物館藏品。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胡文高先生和他的藏品。像胡先生這樣的收藏者,榆林還有多少,沒人知道。我們所知道的神木玉器,連冰山一角都不是。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神木石峁東城門模型圖。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東門俯瞰。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東門俯瞰。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石城的一段。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城牆上的馬面。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鑲嵌在城牆內的玉器,一共發掘到五隻。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宮牆上脫落的壁畫,這在中國是唯一的。

榆林神木石峁遺址——藏著“夏朝”是否存在的秘密

壁畫樣品。

這個遺址早在上世紀20年代就被一夥洋人發現了,歐美各大博物館所藏之中國古代玉器,其中隨處可見石峁玉器的身影。古方先生的《中國出土玉器全集》收集了中國出土玉器2000餘例,我們在網上收集和公佈的中外館藏玉器圖片也達到了10000餘張。但是僅僅一個石峁,就有4000餘件珍貴的玉器流落國外,這個數字是駭人聽聞的,同時也讓中國人痛心疾首。神木石峁遺址之所以名聞天下,並非因為她是一處比陶寺和良渚還要大得多的史前城址,也並非因為她是2012年最新發現的中國史前第一或者東亞史前第一,神木之所以有名,是因為數十年前大量玉器流失海外,而以華夏傳人自居的中國人卻對此一無所知。據說,所有這些精美的玉器均出土於石峁貴族墓地的積石冢,但是如今這些積石冢內的玉器早已蕩然無存了。1976年到1981年,這個遺址被重新發現了,這可能要歸功於西北大學教授戴應新。我們現在看到的神木玉器,約有125件,絕大多數是戴教授在神木當地中收集的,它們與歐美館藏的神木玉器有著共同一致的特徵,這批玉器現藏於陝西曆史博物館。神木石峁遺址在2006年就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到了2012年,神木石峁又被公佈為當年的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這是神木石峁遺址第三次被“發現”了,但是這一次的發現,不是因為玉器,而是因為規模龐大的石城。全國的新聞媒體對這一發現,均稱作“石破天驚”以及“改寫了歷史”。

可是,再也沒有人將這個遺址與“夏商周斷代工程”聯繫在一起,遊戲結束了。在一片沉寂之中,人們苦若尋找了數十年的真正的“夏人”突然從陝北的一大片亂石崗裡鑽了出來,帶著4300年的塵土與沙礫,這位最著名的歷史老人轉身凝視著南方,用一種無比蒼涼、渾厚而又慈祥的聲音顫顫地說:“孩子們,我在這裡。”

神木石峁玉器,是正宗的山東龍山文化玉器向西北方的傳播者,在它們之間,幾乎看不見缺環。而陶寺文化玉器,既攜帶了山東龍山文化的信息,又保留著良渚文化的傳統。有虞氏久居中原,中國四方之文化均被其吸納,而自夏以後,商代的玉器,竟又神奇地吸納了紅山文化的因素。大量的蟠龍、玉虎、玉魚和玉梟出現在商代玉器之中,這其中又有什麼秘密呢?談玉論史,一切有待於繼續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