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祜作爲封疆大吏,緣何與敵國守將惺惺相惜?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是晉武帝司馬炎時期的重臣,著名戰略家、政治家和文學家。

羊祜作為封疆大吏,緣何與敵國守將惺惺相惜?

羊祜

司馬炎稱帝后,積極籌劃滅吳之策,以實現統一大業。當時,西晉和孫吳各有一個荊州,呈南北對峙之勢。西晉的荊州包括今陝西、河南的一小部分和湖北北部地區;吳國的荊州則包括今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區。晉吳間的邊界線以荊州為最長,所以這裡便成為滅吳戰爭的關鍵地區。

羊祜作為封疆大吏,緣何與敵國守將惺惺相惜?

晉吳邊界

為消滅東吳政權,公元269年,司馬炎特意調任羊祜為荊州諸軍都督,並保留他散騎常侍、衛將軍等原官職不變。

羊祜到任後,發現荊州形勢並不穩固。於是他廣施仁政,以德服人,興辦教育,安撫民心,深得江漢一帶百姓的愛戴。

羊祜作為封疆大吏,緣何與敵國守將惺惺相惜?

羊祜

按照當時風俗,官長如果死在官署之中,後繼者往往以居地不吉為由拆舊建新,這無疑會加重百姓的負擔,所以羊祜下令禁止拆毀舊官署,受到了群眾的一致擁護。最為重要的是羊祜設計使吳國撤掉了石城駐軍,去除了襄陽邊境的最大威脅。這樣,羊祜得以調集部分兵力開荒種地,實現了軍糧的完全自給。羊祜剛到任時,軍中存糧僅夠用三個月;後來積蓄的糧食足夠軍隊吃上十年。這些舉措不僅迅速安定了邊防,而且軍隊的戰鬥力大大增強。司馬炎為表彰他的功績,授予羊祜南中郎將的職務,負責指揮漢東江夏地區的全部軍隊。

羊祜作為封疆大吏,緣何與敵國守將惺惺相惜?

羊祜

陸抗,字幼節,吳郡吳縣人,被譽為吳國最後的名將。孫皓為帝時,他任鎮軍大將軍。公元272年,他擊退羊祜的進攻,並攻殺叛將西陵督步闡,被拜為大司馬、荊州牧,與羊祜在邊境陳兵對峙。

羊祜作為封疆大吏,緣何與敵國守將惺惺相惜?

陸抗

西陵救援失利後,羊祜認識到:吳國國勢雖已衰退,但仍有一定實力,特別是荊州尚有陸抗這樣優秀的將領,故平吳戰爭不宜操之過急。於是,他調整工作思路,採取修明德信和軍事蠶食兩大策略,韜光養晦,積蓄實力,積極尋找滅吳的合適時機。

羊祜作為封疆大吏,緣何與敵國守將惺惺相惜?

步闡

羊祜借鑑歷史上孟獻子經營武牢而鄭人畏懼、晏弱築城東陽而萊子降服的經驗,一方面,他揮兵挺進,佔據了荊州以東的戰略要地,先後建立五座城池,並以此為依託,佔據了大量沃土。這樣,石城以西均被晉國佔有,吳人來降者源源不絕。另一方面,羊祜大力實施懷柔、攻心之計,感化東吳人,促使他們主動歸順。

羊祜作為封疆大吏,緣何與敵國守將惺惺相惜?

晉 吳之戰

在荊州邊界,羊祜對吳國的百姓與軍隊講信義,每次和吳人交戰,羊祜都預先與對方商定交戰的時間,從不搞突然襲擊。對於主張偷襲的部將,羊祜就用酒將他們灌醉,不許他們說話。有部下在邊界抓到吳軍兩位將領的孩子,羊祜知道後,馬上命令將孩子送回。後來,吳將夏詳、邵頡等前來歸降,那兩位少年的父親也率其部屬一起來降。

羊祜作為封疆大吏,緣何與敵國守將惺惺相惜?

影視中司馬炎

吳將陳尚、潘景進犯,羊祜將二人追殺,然後,嘉賞他們死節而厚禮殯殮。兩家子弟前來迎喪,羊祜以禮送還。吳將鄧香進犯夏口,羊祜懸賞將他活捉,抓來後,又把他放回,鄧香感恩,率其部屬歸降。

羊祜作為封疆大吏,緣何與敵國守將惺惺相惜?

孫皓

羊祜的部隊行軍路過吳國邊境,收割田裡稻穀以充軍糧,但每次都要根據收割數量用絹償還。打獵的時候,羊祜約束部下,不許超越邊界線。如有禽獸先被吳國人所傷而後被晉兵獲得,他都送還對方。羊祜這些作法,使吳人心悅誠服,十分尊重他,不稱呼他的名字,只稱“羊公”。

羊祜作為封疆大吏,緣何與敵國守將惺惺相惜?

羊祜

對於羊祜的這些做法,陸抗心知肚明,所以常告誡將士們說:“羊祜專以德感人,如果我們只用暴力侵奪,那就會不戰而被征服的。我們只要保住邊界就行,不要為小利而爭奪侵擾。”因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晉、吳兩國的荊州邊線處於和平狀態。

羊祜作為封疆大吏,緣何與敵國守將惺惺相惜?

陸抗羊祜

羊祜與陸抗陳兵對壘期間,由於兩軍主將相互欽佩,故雙方常有使者往來。陸抗送給羊祜的美酒,羊祜喝起來從不懷疑。一次陸抗生病,向羊祜求藥,羊祜馬上派人把藥送過去,並說:“這是我最近配的新藥,聽說您病了,就先送給您吃。”吳將怕其中有詐,勸陸抗勿服,陸抗不疑,並說:“羊祜怎會用毒藥害人呢?”於是仰頭服下。陸抗稱讚羊祜“雖樂毅、諸葛孔明不能過也”,羊祜對陸抗的德行才能也是欽敬有加。當時人都說,這可能是春秋時華元、子反重見了。

羊祜作為封疆大吏,緣何與敵國守將惺惺相惜?

陸抗

吳主孫皓聽到陸抗在邊境的做法,很不理解,就派人斥責他。陸抗回答:“一鄉一鎮之間,不能不講信義,何況一個大國呢?如我不講信義,正是宣揚了羊祜的德威,對他毫無損傷。”孫皓無言以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羊陸之交”。

羊祜作為封疆大吏,緣何與敵國守將惺惺相惜?

孫皓

公元274年秋,陸抗病逝。兩年後,吳國的矛盾日益激化。這時,羊祜在荊州邊界的施政效果已十分明顯,晉軍實力已遠遠超過了吳軍,羊祜認為滅吳的條件和時機已經成熟,於是就上了歷史上有名的《請伐吳疏》。奏疏得到了司馬炎的肯定,卻遭到了朝內一些權臣的反對。

羊祜作為封疆大吏,緣何與敵國守將惺惺相惜?

陸抗

公元278年8月,羊祜抱病入朝,再次陳述伐吳主張;後來羊祜病重不能入朝,晉武帝專門派人前去諮詢方略,羊祜說:“吳人暴政已到極點,此時伐吳可不戰而勝。如果放過這個機會,孫皓死去或吳人另立明主,雖有百萬大軍,再想滅吳可就難了。” 11月,羊祜病逝,並在臨終前舉薦杜預代替自己。司馬炎追封羊祜為侍中、太傅,持節如故。

羊祜作為封疆大吏,緣何與敵國守將惺惺相惜?

司馬炎

羊祜死後,舉天皆哀。司馬炎親著喪服痛哭,時值寒冬,司馬炎的淚水流到鬢須上都結成了冰;荊州百姓聞訊,罷市痛哭,街巷悲聲相屬,連綿不斷;吳國守邊將士也為之落淚。

羊祜作為封疆大吏,緣何與敵國守將惺惺相惜?

羊祜

公元279年11月,杜預按羊祜生前的軍事部署一舉滅吳,完成了統一大業。滿朝文武歡聚慶賀之時,司馬炎手舉酒杯,流著眼淚說:“這是羊太傅的功勞啊!”。

羊祜作為封疆大吏,緣何與敵國守將惺惺相惜?

墮淚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