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本來可以成為盛世王朝的,晉武帝卻做了掘墓人

269年,晉武帝就立志滅吳,在當時,這也確屬雄心壯志。須知那時的東吳,其末代皇帝孫皓雖然殘暴無雙,卻仍有一批賢才輔佐。相形之下,蜀漢之所以那麼快被他爹司馬昭滅國,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蜀漢後期人才奇缺。

西晉本來可以成為盛世王朝的,晉武帝卻做了掘墓人

武帝立下滅吳志後,便有一番戰略謀劃,在人才、軍事上進行一番戰略佈局。他任命尚書左僕射羊祜統領荊州諸項軍事,衛瓘統領青州諸項軍事,司馬伷統領徐州諸項軍事。羊祜施以懷柔政策,深得江漢地區人心。他與吳人開誠佈公講信用,投降的吳人想離開,沒問題。裁減守邊、巡邏的士兵,讓他們開墾農田,後來軍隊都有了夠吃十年的餘糧。他經常穿著輕暖的裘皮衣服,衣帶寬鬆,不披掛鎧甲。住的地方,侍衛不過十數人。凡此,皆讓人覺得,他不是來打仗的,他是來搞和平建設、睦鄰友好的。

西晉本來可以成為盛世王朝的,晉武帝卻做了掘墓人

當然,羊祜這一番懷柔之策,沒那麼快見效。而且,在272年的西陵大戰中,還打了大敗仗,東吳名將、陸遜次子陸抗大破羊祜五萬兵。羊祜大敗,被貶為平南將軍後仍繼續致力於修德信來懷柔吳人。每次與吳國交戰,都約定日期才開戰,不做偷襲之計。羊祜的軍隊外出在吳境行走,割了穀子做口糧,全都記下數量,然後送絹去償還。打獵只限晉的領地,如果禽獸先被吳人所傷而被晉兵所獲,都要送還吳人。

西晉本來可以成為盛世王朝的,晉武帝卻做了掘墓人

於是,吳國邊境的百姓對羊祜心悅誠服。羊祜與陸抗一邊對峙,一邊還互通往來,陸抗送羊祜酒,羊祜端起來就喝。陸抗生病向羊祜求藥,羊祜把成藥送給他,陸抗也馬上就服下。雙方都是一代名將,搞的都是懷柔之策,都沒有看到最後的結局。但西晉成而東吳敗,直接原因,是陸抗天不假年,於274年去世,東吳失去了這最後的名將,從此不振。西晉則人才濟濟,羊祜在278年病逝前,推薦杜預代替他。而根本的原因,則是孫皓之治不得人心,司馬炎之治使人心歸附。

西晉本來可以成為盛世王朝的,晉武帝卻做了掘墓人

到了279年,滅吳終於付諸行動。11月,晉武帝派出六路人馬共20萬軍隊大舉進攻。東吳也不是沒有賢才,早在272年,晉國造船砍削下來的木片,蔽江而下,建平太守吾彥就拿著木片建議孫皓早作打算。但孫皓不聽,吾彥只好以鐵鎖橫江阻斷江上通路。後來東吳人又以鐵錐沉江來試圖阻擋晉軍南下,這都是東吳賢臣的絕望與無奈之舉。面對這點路障,晉軍分別以火攻熔斷鐵鎖、以木筏帶走鐵錐而破之。於是戰船長驅直入,於280年3月攻破東吳都城建業,孫皓投降,東吳由此滅國,中國歸於一統。晉武帝面對東吳舊臣,一一安撫,原來的牧、守以下的官員都不更換,苛政全部廢除,代以簡易制度。東吳人心由此歸晉。

西晉本來可以成為盛世王朝的,晉武帝卻做了掘墓人

280年4月,晉武帝改年號為太康,解決農民沒有土地的問題,又興修水利、發展屯田、減免徭役,凡此一系列積極有效政策,讓當時的中國呈現一派繁榮安居氣象,史稱“太康之治”。只可惜僅持續了10年。其後,中國社會開始進入了歷史上最長時期的大動盪時代。

西晉本來可以成為盛世王朝的,晉武帝卻做了掘墓人

晉武帝統一中國的歷史功績,還是很值得稱道的。若不是他親手為這大一統又掘了墓,西晉國祚不會那麼短暫。這一統天下、開啟盛世的福澤,也必定會傳之久遠。晉武帝於290年去世後,西晉迅速在“八王之亂”中大傷元氣,而內遷的少數民族乘機紛紛舉兵,禍亂中原,生靈塗炭,釀成“永嘉之禍”,中國的北方由此進入十六國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