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日,浙江沿海渔民“送走瘟神”保平安

一物一景,皆为人情,都是故乡。

“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7月23日,带来滚滚热浪的大暑节气正式登场。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北半球在每年7月22至24日之间,南半球在每年1月20-21日之间。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中国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前后,热死泥鳅”“大暑到,暑气到”等谚语。

而对于浙江沿海一带,尤其是台州椒江的渔民来说,这一天,也许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

大暑日,浙江沿海渔民“送走瘟神”保平安

渔民推着“大暑船”来到码头。(图片来自中国台州网)

在通往码头的街道上,你会看到有这么一支队伍,他们盛装打扮,几个年轻力壮的“大力士”扛着一艘渔船,身边紧跟着敲锣打鼓的乐队、手持香火的老人以及做着表演的民间艺人。他们浩浩荡荡地穿过椒江街头,引起众人围观。这就是椒江传承了上百年的祈福活动——送大暑船。

“送大暑”是台州独特的民俗

椒江区葭芷街道是一个位于台州湾内的古老渔镇,这里的渔民千百年来以出海捕鱼为生。

传闻在清朝同治年间,椒江葭址一带常有病疫流行,尤其是大暑节前后,最为凶险。当地居民认为是五位“瘟神”(后衍变为“五圣”)——相传为张元伯、刘元达、赵公明、史文业、钟仕贵五位神灵所致。于是,便在葭沚江边建了一座“五圣庙”,时常进行祈求许愿,希望祛病消灾。后来沿江渔民逐渐变多,为了出海平安,大家决定在“大暑”这一天集体供奉他们,并将载有供品的船只送至椒江口外,供神灵享用,祈求平安。

大暑日,浙江沿海渔民“送走瘟神”保平安

10多个壮年男子先将飘红挂绿的大暑抬往江边。(图片来自网易LOFTER)

“大暑船”往往需要葭芷一带的渔民们花上一两个月时间才能制作完成,一般为木头材质,船的模样比照真渔船相应缩小比例,一般长8米,宽2米左右,木工完成后还要在船身加上漆和彩绘,然后放在庙中供香客们供拜,静静地等待着大暑节的到来。

年过七旬的卓兆聪师傅做得一手好木活。“以前我们都是私下里偷偷做的,怕被认为是封建迷信,现在好了,政府也重视保护了。”卓师傅说,以前的大暑船都是用木头做的,不像现在只用毛竹搭架,重量更为笨重,船内还供奉着活的小猪和小羊呢。

到了大暑节这天,10多个青壮男子先将飘红挂绿的大暑船从五圣庙抬往江边。随后,参加庙会的全体队伍,沿葭沚主要街道逶迤而行,最后来到江畔。待潮水涨满、大暑船被拖进江面时,正好开始退潮。借助着潮水的力量,大暑船顺江而下,越漂越远。

“最终,这艘船会被大渔船拉出渔港,然后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漂远、沉浮,以此祈福人们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生活安康。”负责造船的手艺人说。

渔民过大暑节,千人送“大暑船”

大暑船内设有神龛、香案,以备供奉。船内载有猪、羊、鸡、鱼、虾、米、酒等食品,水缸、缸灶、火刀、桌、椅、床、榻、枕头、棉被等生活用品。

如今,送“大暑船”时,还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大暑日,浙江沿海渔民“送走瘟神”保平安

香客队伍。(图片来自网易LOFTER)

大暑日,浙江沿海渔民“送走瘟神”保平安

儿童表演。(图片来自网易LOFTER)

一路上,鼓号队、腰鼓队在“大暑船”前后护送,五顶轿子抬着“五圣”,队伍中还有“济公”、“八仙”、“杨家将”、“唐僧师徒”的身影,以及儿童装扮成各种鱼和蚌的表演,场面热闹非凡。

最后是香客队伍。这样的一支队伍,前后大约1里半之长,近千人。每至空旷地,各个表演方阵就会停下来表演一番。沿途围观群众争相拥睹,场面壮观,一直伸延至江堤上。

除了“大暑船”,大暑节气,天热人易中暑,因此在饮食上也颇有讲究。椒江人会吃姜汁调蛋,台州其他地区则有吃银耳汤、仙草糊的民俗习惯,也有一些老年人喜欢吃鸡粥。

新蓝网,2017年7月22日,《百年习俗!台州市椒江区大暑节“送大暑船”》

华夏经纬网,2017年7月22日,《送大暑船:渔民信仰的嬗变》

中国台州网,2016年7月23日,《椒江千人送“大暑船”》

大暑日,浙江沿海渔民“送走瘟神”保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