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歲寶寶疾病護理|當了媽後把自己逼成了半個醫生

昨天在群裡曬了下自己第一次熬製的秋梨膏,引起了媽媽們的熱議追捧。一問才知道,很多小朋友都“中招”生病了。

秋天乾燥,早晚溫差大,容易上火,受涼。是發熱感冒的高發季節。

0-3歲的小朋友免疫力差容易生病,特別是半歲至兩歲以內,是孩子抗病能力最低的時期。孩子出生後半歲內,因為體內有來自母體的免疫物質如免疫球蛋白,各種抗體等,可以抵禦孩病菌的侵襲。半歲後,體內從母體獲得的免疫物質逐漸減少,產生免疫物質的能力又較低,以致抗病能力較差,容易生病。五歲後,孩子體內產生免疫物質的能力明顯提高。抗病能力越來越強。

而剛上幼兒園過集體生活的孩子們也一樣容易生病。流鼻涕,發燒,咳嗽個不停。把媽媽們煎熬得像鍋上的螞蟻,焦慮得緊,且急病亂投醫,吃了這個藥那個藥未見好,這裡問,那個試,仍未見效果。各種愁。

作為三歲多孩子的媽媽的我,顯然比新媽媽們淡定多了,一個一個地回答問題。儼然群裡的答疑達人。

所以我就由一個過來人的身份,談談0-3歲寶寶疾病護理的個人經驗。供各位新媽媽們參考。

我孩子其實2-3歲這兩年其實很少生病,幾乎沒怎麼吃過藥,一有個流鼻涕咳嗽的,也是用推拿和偏方就好了。生病是在上幼兒園後,過集體生活,容易交叉感染難免有個感冒發燒的。但現在就算孩子咳嗽,我也能淡淡定地自己找方子煮水,熬製秋梨膏,而不是焦慮地急病亂投醫了。

都說久病成良醫,我也是經過了非常長的一段煎熬和研究。

在孩子還是一歲多的時候,一不小心得了肺炎,對我打擊很大。對孩子十分愧疚,責怪自己護理不周。從此下定決心對孩子務必細心呵護。然後自學了很多關於護理方面的知識,特別是小兒推拿。

1.

先說說感冒發燒。三歲以下孩子,是非常容易生病的,這是提高免疫力的過程,一般一個星期左右可以好。吃藥就好快點,不吃藥就慢一點。很多家長選擇吃藥,因為實在焦慮,忍不得看孩子受罪。在孩子上幼兒園後,就更加容易得上呼吸道感染.這也是正常的.幼兒園是個公共場所.有一個小朋友感冒就會相互的傳染.不吃藥和護理不當的話就會拖很久。

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那兩年幾乎沒給他吃過藥,特別是抗生素。一般都是流點鼻涕咳嗽了,都是煮水和推拿。很快就好。不用吃藥。我就按照以下的飲食護理方式的:

1)不管是冷感還是熱感,都可以適用的有兩種。一種是白蘿蔔蔥白水,一種是蔥白加淡豆豉煮水。淡豆豉是中藥店有賣的那種。不是用來蒸排骨的那種。

2)看孩子是熱感還是冷感。孩子一般都是季節交換時,穿衣或者出汗不注意就受涼感冒的多。可以煮生薑紅糖水喝,可以加大蒜。還有可以用蔥白香菜白蘿蔔煮水喝。還可以蒸大蒜冰糖水喝。還有烤桔子。還有花椒蒸雪梨都行。

3)熱感的話,就雪梨加冰糖加川貝,蘿蔔蔥白水也可以。還有煮馬蹄水喝。,還有多吃枇杷。都是下火的。還可以榨一些苦瓜汁,芹菜汁。如果孩子願意喝的話。下火也是非常快的。一般咳嗽會喉嚨發火,可以買一點魚腥草煮瘦肉水。

4)孩子帶有咳嗽的話,除了上面的。還可以買點無花果煮瘦肉水。加杏仁也可以。羅漢果也是止咳的。我一般是無花果加杏仁煮瘦肉水。效果還不錯。

5)孩子咳嗽久了好不了,成為內傷咳嗽,需要多注意食療。煮一些山藥粥,百合粥,三顆紅棗三顆白果煮水喝。核桃加芝麻加紅棗加蜂蜜,可以治療小兒久咳,支氣管火,哮喘。小便秘也好。

6)讓孩子多喝溫開水。一定要多喝。開水是最好的,病毒不會自己消失,是要經過喝白開水排毒排出去。

7)發燒的話,也是香菜蘿蔔生薑煮水。

8)生病飲食要清淡。多喝一些米湯。吃點清淡的粥。山藥粥,百合粥之類。加點陳皮更好。

2.第二種就是推拿了。

1,發燒的時候推拿天河水。連續推30分鐘,直到出汗為止

2,感冒初期咳嗽時,給孩子推拿脊椎,肩胛骨,肺愈。

0-3歲寶寶疾病護理|當了媽後把自己逼成了半個醫生

3,咳嗽的話.指推檀中穴,點按天突穴,按揉肺俞穴。

0-3歲寶寶疾病護理|當了媽後把自己逼成了半個醫生

0-3歲寶寶疾病護理|當了媽後把自己逼成了半個醫生

0-3歲寶寶疾病護理|當了媽後把自己逼成了半個醫生

3.其它日常生活護理

1, 晚上睡覺的時候,不要把門窗關得太緊,孩子需要一些新鮮空氣,否則咽喉乾燥會咳嗽。

2,睡覺時咳嗽的話,可以適當墊高一些枕頭。

3,鼻塞得厲害的話,可以到洗澡間開熱水,讓整個房間都充滿蒸氣,讓孩子到裡面蒸一下。鼻塞就通了。也等於是霧化。對咽喉也有好處。

4,可以用紫蘇葉煮水泡腳,對發汗非常有用。煮水喝也行,但味道有點大,怕孩子不愛喝。

5.多補充一些維生素C。在國外,很多媽媽帶孩子上醫院,都是讓補充維生素C比較多的。可以增強孩子的抵抗力。預防感冒。所以平時讓孩子多吃蔬菜哦。

等大一些了,孩子該生的病都生過了,有抗體了。慢慢地自然就強壯些,不那麼容易生病了。

以上是個人的一些小經驗。想到更多的再補充。有好的方法的也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