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電腦教父英特爾,讓我們來扒一扒它的歷史

1947年12月23日。在貝爾實驗室(Bell Laboratories)忙碌了兩年之後,這三人對晶體管——他們最偉大的發明——肅然起敬。中間的人是威廉·肖克利,他是一位企業家,他意識到他可以從這項新技術中賺到多少錢。1956年,他搬到了西海岸,在後來被稱為硅谷的地方建立了第一家硅谷設備公司。他無法說服貝爾實驗室的前同事和他一起離開,於是他開始僱傭新的大學畢業生。

現代電腦教父英特爾,讓我們來扒一扒它的歷史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就在一年後,他手下最聰明的八名員工聚在一起,以他離開貝爾實驗室的方式離開了公司。在實業家謝爾曼·費爾柴爾德(Sherman Fairchild)的資助下,被稱為“叛逆八人”的“費爾柴爾德八人”創立了費爾柴爾德半導體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令人震驚的是,當肖克利的事業失敗時,費爾柴爾德卻成為了這個行業的領導者之一。

現代電腦教父英特爾,讓我們來扒一扒它的歷史

1959年,最初的“叛逆八人”之一羅伯特·諾伊斯創造了第一個集成電路。就像以前的晶體管一樣,集成電路是一項潛力巨大的技術,他知道這一點。1968年,他離開費爾柴爾德半導體公司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和他的同事、“叛徒”戈登·摩爾(Gordon Moore)一起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為了給他們的投資提供資金,他們找到了著名的投資者阿瑟·洛克(Arthur Rock),他在十年前就與謝爾曼·費爾柴爾德(Sherman Fairchild)達成了最初的交易。

1968年7月18日,諾伊斯和摩爾憑藉300萬美元的初始資本和集成電子產品的創意組合,創立了英特爾公司。在他們的冒險背後,有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建立大規模集成半導體存儲器。當時,它們的價格是標準磁芯存儲器的10倍,磁芯存儲器的速度慢得多,效率也低得多。在創立9個月後,英特爾開發出了第一個產品:3101肖特基雙極存儲器。它是世界上第一個固態存儲設備,能夠存儲多達64位。一年後,英特爾成為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RAM)的先驅,通過創建第一個商用DRAM芯片1103。它的成功標誌著磁存儲結束的開始,並確立了DRAM作為現代計算機的主要存儲介質。英特爾的聲譽迅速增長,不僅僅是在美國。

現代電腦教父英特爾,讓我們來扒一扒它的歷史

1969年,一家名為Busicom的日本計算器公司向英特爾公司提出了一項要求,要求為他們的計算器構建集成電路。在做這個項目的時候,英特爾工程師Ted Hoff想出了一個方法,可以在一個芯片上建立一箇中央處理器。通過將2300個晶體管塞進八分之一×六分之一英寸的芯片中,霍夫的發明與數個房間大小的ENIAC計算機具有同樣的能力。英特爾無意中發現了現代計算的基礎——微處理器。他們稱之為4004,並在1971年開始銷售。一年後,英特爾推出了8008,一個8位微處理器。英特爾的第一個通用微處理器,8080,在1974年問世,它基本上成為了行業標準,幾乎進入了每一個收銀機、計算器和紅綠燈。有趣的是,除了電腦,8080的設計幾乎適用於所有的東西。當時,計算機完全是內部製造的,只有一家公司建立自己的終端、編譯器和操作系統。然而,8080已經非常流行,從惠普開始,製造商們最終開始圍繞它設計他們的系統。1978年,英特爾發佈了8086,一個16位處理器。在那之前,英特爾的收入幾乎完全來自於DRAM部門,但日本不斷增長的半導體產業正迅速蠶食他們的利潤。

現代電腦教父英特爾,讓我們來扒一扒它的歷史

英特爾前進的唯一道路是微處理器,他們與IBM合作。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IBM正在努力追趕PC的潮流。起初,IBM認為PC沒有市場,他們的官僚作風讓開發PC變成了一場噩夢。他們最終與英特爾(Intel)合作開發自己的處理器,與微軟(Microsoft)合作開發自己的操作系統,這使得他們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開發出了IBM PC。它於1981年發佈,併成為當時占主導地位的PC,使英特爾成為處理器的主要供應商。IBM PC採用了改良後的8086處理器,儘管IBM最終在PC市場上輸給了廉價的兼容模仿者,但英特爾仍是未來10年生產的每一臺PC的核心。由於絕大多數現代計算機都基於其派生的x86體系結構,8086的遺留至今仍然存在。在20世紀80年代,英特爾成為崛起中的PC行業最賺錢的硬件供應商。1983年,他們的收入達到了10億美元,這一數字與9年後的淨收入相當。

現代電腦教父英特爾,讓我們來扒一扒它的歷史

1993年,英特爾發佈了奔騰系列,這是他們的第5代處理器。這時候英特爾開始為其處理器設計生產專用的主板,這一舉措使他們在競爭中領先,並將當年的淨收入翻了一番,達到了23億美元。整個90年代,英特爾繼續開發更強大的處理器,或多或少符合摩爾定律。1998年,英特爾通過發佈廉價、低性能的賽揚處理器,進軍廉價pc市場。

現代電腦教父英特爾,讓我們來扒一扒它的歷史

然而,新千年對英特爾來說將是一個更加艱難的時期。互聯網的崩潰和來自AMD的激烈競爭使得英特爾在幾十年來第一次低於80%的市場份額。情況變得如此糟糕,以至於2001年英特爾的利潤暴跌了驚人的87%。從那時起,人們就清楚地認識到,加速構建更快、更快的處理器並不是正確的道路,尤其是當大多數人只是為了閱讀電子郵件或瀏覽網頁而使用電腦的時候。英特爾相應地改變了他們的重點,建立了一種更高效、耗電更少的線路,叫做迅馳(Centrino)。迅馳於2003年發佈,它實際上不是一個處理器,而是一個功能齊全的平臺,擁有芯片組和無線網絡。就在筆記本電腦最終開始騰飛之際,它在便攜式電腦上的表現非常出色,將英特爾重新推上了行業的巔峰。

現代電腦教父英特爾,讓我們來扒一扒它的歷史

按照他們的新理念,英特爾開始開發多核處理器,在2005年發佈了第一款雙核處理器。最近幾年,英特爾的CPU根據處理能力分為三大類:i3、i5和i7,還有去年發佈的i9。這麼多年,英特爾一直在擠牙膏,要麼縮小當前微架構的尺寸以提高效率,要麼每18個月發佈一次全新的微架構。作為老大的英特爾也招致了很多反壟斷訴訟。2009年,歐盟對英特爾處以15億美元的罰款,原因是該公司賄賂電腦製造商使用其處理器。美國、日本和韓國也出現了類似的指控。儘管有這些訴訟,英特爾的業務一直髮展得很好,而且他們已經能夠擴展到其他各種技術市場,通常是通過收購。除此之外,他們還在研發固態硬盤、機器學習和自動駕駛汽車。其中一些項目比其他項目更成功,但它們不太可能很快取代英特爾的主要微處理器業務。

現代電腦教父英特爾,讓我們來扒一扒它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