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爲什麼大部分人都懼怕改變?

受不起的變

熊玲:為什麼大部分人都懼怕改變?

本質上,人是脆弱的,懼怕的東西無限多。正因此,人類進化出了超凡的能力,以應對自然界或世界的各方威脅。但生活於現世的人,能力雖強悍,心理還柔弱,因為生命本身就很脆弱。處競爭激烈的社會,人們懼怕的東西,不會因能力強大而削弱,甚至可能更多。而人最最怕的、稍微怕的是些什麼,在每一種人、每個人那裡是不同的。

懼怕改變,是否是大部分人都存在?有無準確的統計學依據不重要,憑感覺,在我們身邊有這一現象的人的確不少。

熊玲:為什麼大部分人都懼怕改變?

那麼,懼怕改變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對熟悉的依賴,背後是安全感需要。其實,每個人是在改變中成長的,人終其一生,是經驗著主動改變或被動接受改變的一生。在成長的早期,出生--14歲之前,主要在被動接受(吸收)教育,這期間是人形成性格、世界觀與價值觀的關鍵期。

在懼怕改變的年輕人,或成人身上,你會發現他們有幾個顯著的個性特質:謹小慎微、刻板固執、依賴性,體現在做事情上,他們很認真仔細,嚴格按規矩、甚至是迂腐的照章行事,生怕出差錯;而在人際交往上,他們多半是被動、依賴性角色,很隨從、接受、包容等。通俗的講,他們已養成、和習慣了過去的生活模式:依賴外在力量,服從被要求、被規範、被規劃的生活方式,如若反抗、如若破壞,在他們的感覺裡似乎有被孤立、被拋棄的危險。

熊玲:為什麼大部分人都懼怕改變?

另一種人,小時候是在重視好奇心、自我感受、自我興趣的關係環境里長大,那麼會形成有較強的競爭性、自主性、彈性化的個性,在以後的生活裡,可能有另一種依賴性,對不斷創新、改變,自我實現的依賴。因此說,懼怕改變的深層原因,是內心對關係依賴的渴望,換句話,是缺乏獨立的不安全感。

怕改變,還意味著:我很好,我不想改變。改變,自然是把自己不夠好的、落後的方面改掉,使自己變得比原來優秀、比原來有出息。試問,誰不想變得更強、更有錢、更幸福、更優越呢?但如果,一個人懼怕變,可能說明那些“更好”對他而言,未必是好,很可能是負擔壓力,他承受不起。就像一個習慣住鄉村木屋的人,他不願安居水泥高樓一樣。

人生中,除了不自覺的、悄然變化的方面,若對環境、價值觀、生活方式等方面有改變的話,是需要資本與勇氣的。這也是自我改變的必需條件:有改變的慾望,並有為之改變的能力和信心。而對懼怕改變者,卻是承受不起的慾望,也沒這條件,儘管他很想改變自己,改變一種活法,但只有望洋興嘆,糾結的過著。若真想改變“不敢改變”的改變,要麼是,放下改變的期望,徹底接受現狀;要麼是,為改變去做準備,去創造條件、做出實際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