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不自信怎麼辦?

熊玲:不自信怎麼辦?

自信是一種心理上的能力感,或稱心理能量。在成人,它首先來自自我的成就,再是被他人被社會的承認;在小孩,它首先來自他人的認同和重視,再是自己對自我能力的欣賞。可在許多人際不自信,或叫人際恐懼的案例中,我們無一例外的發現,在他們心路歷程的過去,都有著自信的不幸際遇。用精神分析的話語說,人際自卑是有很深的對人的恐懼,這源於幼年的自戀(或自尊)創傷。

人的自信本應是天生的,猶如同情和善良,這是人生來具有之。但我們看到的,自信原來有著隱蔽的殺手,它們潛藏在個體內心的旮旯角落。人之所以想活下去,是因為有願望、有追求,之所以能活下去,是因為有實現願望的自信。然而,人對願望很迷惘,因為追求它很艱苦,人的自信也很不幸,因為有那些隱形殺手,自信稍不留神就給奪走了。不過,理解可以使我們變得清醒和強大:

理解自己的過去。人現在的生活,是由你過去的記憶和未來的期待所構成。你活得怎樣,取決於你對過去記憶的看法,和對未來期望的態度。自信也好,自卑也罷,這都是人常態的情緒感受。無論你在哪方面有深刻的自卑,它都可能跟我們過去的經歷有關,我們需要看清它的來歷和麵目;更需要理解,傷害我自信的“他者”內心也深埋有自卑,他不懂怎樣給予人信任。所以不是“他者”在傷我信心,而是外部世界瀰漫的虛榮、競爭、嫉妒、面子在迫害我的自信。然後,需要學習放下,包括放下對造成不自信原因的瞭解。

如果你能這樣理解自己,那麼重拾你的自信是有希望的。

熊玲:不自信怎麼辦?

理解現在的不自信跟自己有關。儘管我們分析種種不自信,是跟過去關係人的無意識傷害有關,但必須理解,也是跟自己性格缺陷有關的。雖說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過去,但我們的現在,有無數選擇可以自主,比如選擇理解還是否定自己的性別,選擇諒解還是仇恨父母的養育方式,選擇承受還是逃避痛苦,選擇堅守還是改變觀念,選擇固戀還是分離過去......

看待人生,如果你能這樣迴歸自我,那麼你的自信沒被曲解。

理解為自信爭取權力。自信是自我內部的事情,它的存在,需要自己為自己履行責權:自信是一種成就的副產品,其獲得,你得先對某成就有目標,有付出。比如與人交往的成就感,你得先確立目標是被人接納,是流暢的表達,還是其他?為達到目標,你先要做到認同與接納自己,而不自責自怨......無論你想擁有哪方面的自信,記住,它都是人在運用能力過程中的情緒體驗。可以說,自身能力是要點。也無論哪方面的能力,其能力是主導自己的之高權力。

熊玲:不自信怎麼辦?

若你能這樣理解自信與能力的關係,那麼你將從在意他人看法的催眠中醒來。

人,也只有在這樣的清醒中,才可能防範自信的殺手鐧肆意傷害自信。或說才有力量獲取——自信與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