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失败,慈禧下令斩首戊戌六君子,为什么要用钝刀?

古时刑讯逼供多会用一些酷刑施于犯人,以此获取口供或是达到惩戒的目的。《李卫当官》里仅一个“贴加官”的刑罚就轻而易举的让那些贪官吓得屁滚尿流,足见酷刑在清朝的盛行和人们对它的恐惧心理,据悉,慈禧太后就曾对谭嗣同等人运用酷刑,戊戌六君子被刽子手砍30多刀才得以断气,他们死后,围观的百姓居然还掏出馒头蘸血吃。

戊戌变法失败,慈禧下令斩首戊戌六君子,为什么要用钝刀?

提起酷刑二字,我们很自然的就想到了满清十大酷刑,其实这些酷刑并不是源于清朝,不过是在满清时候被使用得最为频繁。清朝时期文字狱盛行尤其雍正时期喜用酷吏,这些刑法在屠杀统治者不喜欢的人时被使用发挥到了极致。十大酷刑当然不只十项,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较为出名的有腰斩、车裂、凌迟、砍头等。

戊戌变法失败,慈禧下令斩首戊戌六君子,为什么要用钝刀?

腰斩即把人腰部砍断手足分离的一种刑罚,承受这种刑罚的人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会神志清醒,其痛苦程度可想而知,据传清朝俞鸿图因受腰斩死前曾在地上用血连写七个“惨”才气绝身亡,雍正帝听后觉得残忍便废除了腰斩这一刑法。

戊戌变法失败,慈禧下令斩首戊戌六君子,为什么要用钝刀?

车裂即我们电视里经常听到的五马分尸,残忍程度令人发指,史上商鞅就曾被车裂。与车裂同样残忍变态的刑罚还有凌迟处死,在犯人活着的时候在犯人身上割肉,不只如此,施行者还要保证犯人割够刀数后才能咽气,否则施行者也要受到惩罚。车裂和凌迟都是清朝的正式刑罚。

戊戌变法失败,慈禧下令斩首戊戌六君子,为什么要用钝刀?

最为常见的刑罚就是砍头了,但是砍头绝不是我们在电视中看到的刽子手一刀下去,犯人头颅滚地那般轻巧,据说清朝砍头,根据刑法的严重和官位大小,使用的刀快钝不同,官越大,罪责越重,则刀越钝,这样就不是砍头了,简直是锯头。维新变法失败之后,慈禧下令斩首戊戌六君子时就曾下令使用钝刀,据说,谭嗣同是被砍了30多刀才得以断气。其惨烈程度可想而知,但他们的死并没有令麻木不仁的老百姓有所觉醒,据悉,谭嗣同等人死后,围观百姓居然有人从怀里掏出馒头,蘸着他们的血食用。

戊戌变法失败,慈禧下令斩首戊戌六君子,为什么要用钝刀?

戊戌变法的出现是顺应时代,但是因为操之过急失败也是必然。“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写下这句诗的谭嗣同当年是想着用自己的热血可以唤醒国人,变法虽然失败了,国人的思想也并没有立即改变,但是谭嗣同等人的精神却深刻鼓舞着后来的人们,他们前赴后继,为自由,为胜利不停战斗,勇往直前。满清已经破灭,那些惨绝人寰的酷刑也不复存在,我们能生活在和平自由的年代,离不开千千万万前辈的努力奋斗,没有那些以天下为己任,大公无私,无所畏惧的英雄们,我们无法享受现在安定祥和的生活,感谢他们,希望他们在天之灵也能有所慰藉,因为,这盛世,如他们所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