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如何在二战时征服世界?


萨沙谈二战美军的仙水--可口可乐


1945年1月,强大的中国驻印军攻陷南坎,击毙日军1700人,日军王牌18师团残余部队四散奔逃。攻陷南坎,距离缅北的全面胜利也只是一步之遥了。美军方面为了庆祝南坎的胜利,向前线输送了大量的慰劳品。一个刚刚到前线的国军新兵,看到老兵们一人拿着一瓶水在喝,他以为是啤酒,拿起来就往嘴里灌。谁知道,这瓶水又辣又甜,他差点一下子喷出来。傍边几个老兵哈哈大笑,连美国兵也笑了。一个老兵拍拍他的肩膀说:小伙子,这可是好东西啊,在国内喝不到的。那个新兵愁眉苦脸的说:是什么?仙水?老兵郑重其事的说:是仙水!美国当兵人人都爱死它了!它叫做可口可乐!

毒品可口可乐

用不着萨沙多说,我想买每个人都知道可口可乐的大名。不过,我想大家不知道,最初的可口可乐居然是一种毒品!

可口可乐的发明者叫做约翰·彭伯顿,他的叔叔也叫做约翰·彭伯顿。叔叔约翰·彭伯顿是南北战争中一个名将,他作为南方的名将,以坚守维克斯堡47天而出名,期间连老鼠都吃光了,才开城投降。北方军的将领们,对他非常钦佩,后来通过交换战俘将他释放。

不过侄子约翰·彭伯顿没叔叔那么风光,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还在战争中受了重伤。治疗期间,约翰·彭伯顿被迫多次用吗啡止疼,最终染上了严重的毒瘾。这并不稀奇!在南北战争期间,将吗啡第一次作为注射的止疼灵药。当时的医生对吗啡成瘾还不太了解,一律滥用,使得大量伤兵成为瘾君子。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士兵疾病”或者“军队疾病”。美国政府花费巨大财力物力,才帮助这些退役军人戒掉毒瘾。

退伍后,约翰·彭伯顿始终在戒毒和吸毒间徘徊。大家都知道,戒掉鸦片已经不容易,而吗啡是鸦片高纯度的提取物,自然更难戒掉。约翰·彭伯顿认为很难通过普通方法一下子戒毒成功,被迫寻找替代品。他找到的替代物是古柯碱!

古柯碱就是美洲常见的古柯叶的提取物!根据美国法律,在当时咀嚼古柯叶和喝有古柯成份的酒,并不违法。但其实古柯叶经过提纯,就是比吗啡还厉害的毒品可卡因。

通过喝古柯酒,约翰·彭伯顿逐步戒掉了毒瘾,并且迷上了这种酒。古柯酒中含有微量的古柯碱,对人体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伤害,也不算是毒品,却有一定的兴奋神经的作用。欧洲和美洲都有很多这类的酒,最有名的就是法国古柯酒。

约翰·彭伯顿很快也发明了自己的古柯酒,里面主要成分是古柯碱和酒精,它当时的名字叫做法国红酒古柯。酒精和古柯碱混合以后,会有强烈的兴奋作用,约翰·彭伯顿也把它叫做最好的壮阳药。他很不走运,研发出的当年,美国就出台了著名的禁酒令,所有酒精类饮料都禁止销售。

约翰·彭伯顿无奈,开始设法用其他东西取代酒精。最终,他选择了糖浆,整个饮料成为了有古柯碱的糖浆。不过,失去了酒精的作用,微量的古柯碱就不能带来很好的兴奋效果。约翰·彭伯顿抓耳饶腮,最终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将产于非洲的可乐果,加入糖浆中。

可乐果也是一种兴奋类植物,它含有一定量的咖啡因,也就是咖啡的主要成分。古柯碱加上咖啡因,兴奋效果就足够强了。经过多次试验,这种用古柯叶、可拉果、蔗糖、食用油和香精等配成的新饮料炼制出来了。

他将古柯和可乐果都加入了糖浆和水,后来又加上冰块,味道果然好极了,是消暑的最好饮品。在倒第二杯时,助手一不小心误将苏打水倒入(二氧化碳+水),没想到,这回味道更好了。

此时这种饮料还没有名字,他的合伙人罗宾逊从糖浆的两种成分,激发出命名的灵感,这两种成分就是古柯(Coca)的叶子和可乐(Kola)的果实,罗宾逊为了整齐划一,将Kola的K改C,然后在两个词中间加一横,于是Coca-Cola便诞生了。

1886年全新登场:可口可乐-无酒精饮料!第一份可口可乐售价为五美分。

在销售的第1年,可口可乐仅售出了400多瓶,随后就火红起来。美国人发现这种饮料虽不含酒精,却可以带来同酒精类似的效果。一时间,原来的酒鬼们纷纷喝起了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逐步在美国开始流行,到了1909年生产可乐的工厂已经高达400多家。他的主人也换了很多个!

最初约翰·彭伯顿转让配方的时候,只收了2000多美元。

到1919年第三个买主买下配方的时候,价格已经涨到250万美元。

可口可乐的几个买主都是著名的营销家,他们以厉害的广告模式推广可口可乐。

1900年,可口可乐的广告首次出现在全美范围的杂志上。著名的歌剧演员,莉莉安 - 诺笛卡开始为可口可乐代言,并于1905年在全美范围的广告中亮相。当年可口可乐公司发布了一系列棒球明星的广告,开启了与运动员长期合作的篇章。

早在1901年,当年广告预算就有10万美元之巨。次年,可口可乐的销售量骤增至36万加仑

到了1920年,可口可乐的分销渠道包括2300家批发商和415000家零售商,遍及全国。

除了大肆宣传以外,可口可乐还保持着很低的价格,能够让每一个美国人都有钱买这种饮料。

遗憾的是,30年代,美国因为国内开始有严重的吸毒问题,严禁各类毒品。古柯碱作为一种毒品,自然也被禁止。

无奈的可口可乐公司,只能在1906年就将古柯碱成份基本去掉,仅仅留下极其微量成份,同时加大了咖啡因的用量。

到了1933年,可口可乐公司宣布完全取消古柯碱,由此饮料完全合法。

到了二战爆发前,可口可乐占据了美国夏季饮料的主角,成为每个美国家庭常见的饮料。

---------约翰·彭伯顿是可口可乐的发明者,但他自己没赚到什么钱。可口可乐目前有百分之九十九的配方已经公布,但还有百分之一的神奇配料没有公布。世界上其他国家无论如何逆分析,始终无法知道这个配料是什么,也无法山寨出一模一样的可口可乐。这就是约翰·彭伯顿的厉害之处。至于可卡因是著名的三大毒品之一,曾经是哥伦比亚的第一出口“商品”!

二战是可口可乐的最好舞台

不过,海外销售非常不理想。东方人没有和咖啡的习惯,不接受这种饮料。而欧洲传统列强也不接受这种廉价的平民饮料,只有德国等少数欧洲国家引进了可口可乐。美洲国家接受的也很少,目前只有领国古巴建立了生产工厂。

到了1939年,可口可乐在海外一共只有5个生产工厂,根本算不了什么。

1941年12月,日本在珍珠港丢下炸弹,美军正式参战,这一事件改变了可口可乐的未来。

可以预计,未来的几年内,数以百万计的美国大兵会开往世界各大战场,更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死去。

这对于国家和家庭来说是悲剧,对现任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罗伯特·伍德鲁夫来说,这却是一个大机遇。

罗伯特·伍德鲁夫曾经上过军校,他认为对于军人来说,战场上必须有兴奋神经的东西,以忍受战争的恐惧和折磨。传统的兴奋物是,香烟和酒精!不过,战斗期间,军人肯定不能喝酒,那么可口可乐就可以有效成为酒精的替代物。

于是,罗伯特·伍德鲁夫果断向美国军方和国会游说,说明可口可乐对于军人的好处,这也是美国政府关心士兵的象征。

罗伯特·伍德鲁夫还绘声绘色的说:可口可乐是每个美国士兵在家乡常喝的饮料。能够在异国他乡甚至前线喝到可口可乐,对于提升士气非常有效。这也让美国士兵知道,自己始终和家乡联系在一起!

美国军方高层和国会议员们被打动了,他们决定将可口可乐作为军队的标准补给。这边,罗伯特·伍德鲁夫立即将消息通过媒体向美国民众公布,可口可乐顿时名声大振。

有意思的是,在美国军方同意可口可乐的计划,要求罗伯特·伍德鲁夫投资在美国远征的地区修建几十个可口可乐工厂时,他却一口拒绝。

罗伯特·伍德鲁夫认为让公司投资这些工厂,是很危险的。在日军入侵的时候,可口可乐公司在菲律宾和关岛的两个工厂都被敌人占领,血本无归。罗伯特·伍德鲁夫表示,他可以协同修建工厂,必须美国陆军出钱。美国陆军高层非常恼怒,指责是他主动原意提供可口可乐,军队才同意,现在怎么能出尔反尔。

精明的罗伯特·伍德鲁夫却不认账。此时美国陆军已经骑虎难下,媒体已经知道他们为了士兵,会把美国最好的饮料送到战场。如果美国陆军拒绝生产可口可乐,无异于告诉舆论自己为了钱不把自己的战士当回事。无奈之下,他们只能硬着头皮和罗伯特·伍德鲁夫谈判。

最终,双方决定,所有工厂由美国陆军投资,这样可口可乐公司就不承担任何风险,稳赚不赔,还能借机将产品销售到全世界,剩下了几千万美元的广告费。

不过,美国军方也要求,可口可乐公司务必派出精兵强将到这些工厂提供指导,而且必须将大量原浆运送到这些工厂灌装。同时,军方要求每罐可口可乐都要很便宜,不能超过5美分。

对此,罗伯特·伍德鲁夫倒是完全同意。

于是,美国军方从预算中拿出一大笔钱,支持可口可乐项目。

随后,军方就公开宣布: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凡是有美国部队驻扎的地方,务必使每一个战士都能以5美分喝到一瓶可口可乐。这一供应计划所需的一切费用和设备,国防部将予以全力支持。

随后,可口可乐公司利用军方的资金和场地,在全世界美军所到之处修建了多达64家工厂。可口可乐公司除了每天把大量原浆运送到这些工厂以外,抽调了200多个技术骨干,分别到工厂指导工人进行灌装。

由于军方大力支持,从北非的沙漠,到瓜岛的丛林,从了无人烟的大西洋,到人口稠密的巴黎,到处都是可口可乐。

大量的可口可乐,跟随罐头食品和各种蔬菜,送到前线。不过,在战斗的第一线,显然是无法供应可口可乐的,因为他是玻璃瓶,很容易破碎。所以,可口可乐一般用于从前线轮换到后方休息的部队!

美国陆军的几百万士兵来自各个阶层,他们都非常喜爱可口可乐。根据战时纪律,军人不能在前线饮酒,可口可乐就是最好的兴奋类饮料。

美军高级将领艾森豪威尔指挥其军团在北非登陆后,首先要求补充的军需就是可口可乐。

---------------------美军对可口可乐非常痴迷,毕竟是家乡的东西。就像在朝鲜前线,志愿军如果能够吃到家乡的咸菜,也是很高兴的!可口可乐的总裁是个营销天才,他利用战争,将可口可乐推广到全世界,自己还基本没有花钱!

在沙漠中,水像油一样金贵,德国人连水都喝不上的时候,美国大兵却在喝可乐。这个行为大大鼓舞了美军的士气,也让德军非常沮丧,他们见识到了美国工业力量的强大,居然能将汽水越过大西洋运到非洲。

艾森豪威尔还做出特别批示,要求保证每人每半年至少6瓶的供应量。

1943年夏天,美国正式从诺曼底登陆。艾森豪威尔在要求提供弹药的同时,特别向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要求:必须立即提供300万瓶可口可乐,以及保证登陆后每月可以提供600万瓶。

美国民间流传一个著名的段子:

1945年6月19日,艾森豪威尔从战场凯旋归来,美国人为他们的英雄举行了一次丰盛的午宴。在午宴之后,有人问艾森豪威尔将军是否还要点什么。

  “给我来杯可口可乐好吗?”艾森豪威尔笑容满面地脱口道。

  侍者端来可乐,艾森豪威尔一饮而尽后。随后艾森豪威尔严肃地说:“我还有一个要求。”

  侍者垂手恭听,结果传入耳朵的却是:“我还要一瓶可口可乐。”

名将巴顿对可乐也很喜爱!当时他的装甲部队深入欧洲作战,对粗劣的野战口粮大为不满,也吃不惯法国等地的饮食。唯一让他们赶到欣慰的就是美国香烟和可口可乐。美国大兵们,甚至巴顿本人都说:只有香烟和可口可乐的味道没有变!

美国名将巴顿将军要求他的军队打到哪里,装瓶厂就建到哪里,他风趣地说:只要把可口可乐运到前线,敌人肯定不战自败。

战后的1948年,美国政府对二战退役军人的一份调查统计数据表明:63.37%的大兵在最喜欢的食物或者饮料中,选择了可口可乐!

罗伯特·伍德鲁夫这一投机,被视为商业历史上最高明的商业投机!在二战后,大量美军退伍回到国内,但可口可乐的工厂却没有拆除,仍然保留下来,成为该公司占领全世界的桥头堡。

仅仅5年时间,可口可乐实现了别人25年才能达到的海外经营规模。

从1941年到1945年,可口可乐销售总量为惊人的100亿瓶,其中大部分是1200万美军消费的,公司销售收入高达5亿美元。

----------------可口可乐早在20世纪年代的上海就有销售。但当时不知道哪位大哥将它的名字翻译为“蝌蝌啃蜡”。中国人根本不明白“蝌蝌啃蜡”,也不能接受可口可乐奇怪的口味,最终销售极为惨淡。后来著名的旅英画家蒋彝将他的名字改为可口可乐,才开始热销。二战中,可口可乐被运到中国,提供给国军,作为中美合作的象征。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蒋介石也喜欢喝可乐。根据蒋介石的副官回忆:蒋介石出去视察的时候都要带一罐可乐,他尤其喜欢喝可乐冒出的气泡。

中国和日本的可口可乐

有意思的是,喝可乐的还有两个东方民族,日本和中国。

在缅甸的驻印军享受英国提供的待遇,但他们也有美军加拉哈德部队和大量美国官兵参战,所以也能享受一些美军补给。在战斗之间的休息期间,他们往往能够获得成箱的汽水。有意思的事,这些不是英国常见的汽水,而清一色的都是可口可乐。缅甸的丛林中,气温是非常高的,往往达到40度。可口可乐是碳酸饮料,非常适合炎热的天气饮用,可以大大降低身体温度。不过,很多中国士兵却喝不惯可口可乐。

有的老兵还说:这什么玩意,又辣又甜,真不如国内的大碗茶解渴!

还有个老兵说:这里面不知道有什么东西,喝完以后睡不着觉,头晕晕的!真不敢喝!

其实这倒不难理解!中国人没有喝咖啡的习惯,突然接触咖啡因,自然效果加倍的强,头晕脑胀也不稀奇了。

当时驻印军官兵都有大量对可口可乐的回忆。

一个在中印公路维修站工作的汽车兵回忆,那里的美国大兵每天都要喝可乐,吃巧克力,生活过的很滋润。

一个受伤在印度治疗的驻印军伤员回忆,医院的冰柜里也放满了可口可乐,他们随手可以拿到。

有意思的是,美国和我们的敌人日本,也曾经在战争中生产过可口可乐。

日本珍珠港事变之后,立即入侵东南亚和太平洋,连续占领菲律宾和关岛,缴获了两家可口可乐工厂。由于工厂并非什么军事目标,美军投降时没有将他炸毁。日本随后强迫美国国籍的工厂管理者,恢复了可口可乐的生产。于是在1942年,有相当数量的可口可乐交到日本兵手中。

----------------有意思的是,除了美国人以外,可乐还广泛出现在苏美德阵营。德国人很喜欢可乐,在战争爆发失去可乐后,希特勒下令生产了山寨的芬达果味汽水。苏联元帅朱可夫也非常喜欢喝可乐,但畏惧长期喝美国的东西对官兵造成不好的影响,他将可乐灌在水壶里喝。至于日本人,也曾经利用缴获的美国可乐工厂生产过可乐!

不过,日本兵和中国人一样,对这种奇怪的汽水并不喜欢,他们多是当作新奇的洋玩意来喝的。遗憾的是,短短半年之后,两处工厂储存的可口可乐原浆用完,也就无法继续生产了。

可口可乐尽在日军中出现半年,就彻底消失了。


萨沙


可口可乐很会营销,1901年,可口可乐的广告预算就超过了10万美元。很快,可口可乐就占领了美国市场。


到20世纪30年代末,可口可乐的销售额占到全美汽化软饮料的近一半。


搞定美国,不一定就能搞定欧洲。


20世纪20年代,可口可乐把目光瞄准欧洲市场。和在美国不同,可乐没因为不含酒精受到欢迎,反而因为含糖和咖啡因被认为有害健康。不仅酒类替代品的路走不通,敏感的民族主义者还担心可乐会对欧洲的文化传统造成冲击。


直到二战前,可口可乐在欧洲都卖得不好,只有一个国家除外,那就是纳粹德国



30年代,可口可乐在德国的销量急剧增长。1933年,可口可乐在德国的销量从最初的每年6000箱提升到每年10万箱。


能在德国吃开,是因为可口可乐公司一直让德国人相信可乐就是德国人发明的


他们尽可能将可口可乐的形象德国化,通过定制专属瓶盖海报的方式加强可乐和纳粹之间的紧密联系。公司还赞助了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提供大量免费饮料。据说就连元首也会在私人剧院看剧时喝可乐。


二战开始,可乐原浆无法从美国被运到德国,可老百姓已经喜欢上喝可乐,

于是可口可乐公司的德国负责人发明了芬达来替代可乐



战争让可口可乐走向了世界。可乐不醉人还能提神,美国士兵们非常喜爱,甚至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等高级将领也是它的爱好者。于是,可乐在战争期间就

作为军需品和美国军队一起到达世界各地。


为了方便军人们喝可乐,可口可乐公司还在基地附近设立了装瓶厂和汽水厂。整个战争期间,他们在全球共建立了近64家军用装瓶厂,共生产饮料近百亿瓶。



借着极有辨识度的弧形瓶身,美国士兵喝可口可乐的场景,成了一幅天然的宣传画,让欧洲人重新认识了这种饮料。可口可乐公司也借这个机会,

把它和美国精神联系在一起,进行产品促销。


20世纪40年代后期,可口可乐终于在欧洲快速发展起来


不过反对的声音依然存在,1948年,可口可乐在法国的投资计划就受到了阻碍。一些法国人认为,可乐不仅危害公众健康,还会使酿酒业面临崩溃危险。


不过,法国禁止可口可乐销售引起了美国的强烈不满,甚至一度危及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1950年,法国终于做出让步,允许可口可乐限量销售。


饮料终归是饮料,最重要的还是有人爱喝。


1953年,有67%的法国人表示自己不太喜欢喝可口可乐。但随着时间推移,法国人还是接受了这种美国汽水。

当然,他们也没有因此放弃葡萄酒。


其实,1927年可口可乐进入上海的时候,卖得也不是很好。除了独特的口味,奇葩的中文名“蝌蝌啃蜡”也得背这个锅。直到30年代,它才改名叫“可口可乐”



新名字不但好听,寓意也很好。1948年,上海成为第一个年销量超过2400万瓶的美国境外市场。


2008年奥运会,可口可乐公司还将中文的“可口可乐”印到了全球100多个国家的可口可乐产品上。


参考资料:

1.王晓德:《对“可口可乐化”命题的思考——欧洲“美国化”个案研究》,《学术研究》,2008年第44期;

2.彭慕兰、史蒂文∙托皮克:《贸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3.汤姆·斯丹迪奇:《上帝之饮:六个瓶子里的历史》,中信出版社,2017年1月。


视知TV


可口可乐最早是一个名叫约翰·彭伯顿的美国人发明的一种酒精饮料,只不过碍于法律,他用微量的古柯碱(1933年后的可乐不再含有此种成分)和咖啡因(提取自可乐果)替代了酒精。于是,一种举世瞩目的饮料就这么低调的登场了。由于其主要成分是古柯(Coca)叶子和可乐果(Kola),因而合称Coca-Cola。

可口可乐的发明者 - 彭伯顿

后来,可口可乐公司几经其手,到二战前已经小有名气。但是这仅仅限于美帝国内,至于海外影响力则是相当的有限。正当可口可乐公司为此愁眉不展时,二战爆发了......

戳视频 两分钟看懂可口可乐何以征服世界???

\n

{!-- PGC_VIDEO:{"vid": "ee5c52c0fada441aa3687d01694c8ab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