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京東僅差一字,燒掉700多億,市值千億去年只賺了75億

與京東僅差一字,燒掉700多億,市值千億去年只賺了75億某部電視劇中,有這麼一段話一直令我印象深刻,“公司雖然是自己創建的,但只要上了市之後,公司就成為了別人的。”起初,這句話理解起來很令人費解,但聯想起劉鑾雄到處狙擊別人的公司,並將其據為己有後,這句話的意思便十分明瞭了。但儘管說將公司上市之後存在的風險十分大,甚至公司會直接易姓,卻仍舊有許多的企業家熱衷於將自己的公司送上資本市場,京東方就是資本市場舞臺上的一個狠角色。

​相比於京東,雖然兩者只是一字之差,所主營的業務也是天差地別,但經營模式卻有著驚人的相似:燒錢!眾人皆知,京東自從成立以來,就是一直在走燒錢的道路。但是,儘管人人都知道京東在燒錢,卻仍舊有許多的股東在不斷的給京東投資,只因為京東儘管採取的是燒錢模式,卻會把錢都燒在能夠看得見的地方。
與京東僅差一字,燒掉700多億,市值千億去年只賺了75億而相比於京東方,因其主營業務是顯示屏,錢燒得似乎不知所以。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儘管如今的顯示屏到處都有,但上面的標籤確實消費品牌的名字,卻不會專門貼出製造顯示屏的公司。但儘管如此,京東方卻在一段時間裡靠著融資的700多億,讓自己的股價連續攀升,同時市值也曾攀升到了1455億的高點!

只不過,儘管有著如此高的市值,京東方去年股東淨利潤卻只有寥寥75億,還不夠股東們打牙祭。而這似乎也正道出瞭如今企業的通病:通過不斷的燒錢將股價拉昇,從而推送市值上漲,但實際上真正能夠得到的利潤卻寥寥無幾。而京東方之所以會有如此的局面,就不得不提到創始人王東昇。
與京東僅差一字,燒掉700多億,市值千億去年只賺了75億其實,王東昇也是國內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企業家,僅僅用了5年的時間,就將一家瀕臨倒閉的企業進行改造,磐涅重生!1992年9月,已經過了而立之年的王東昇卻毅然決然的拒絕了其他公司給予的高薪資,接手了當時已經是連續虧損7年的北京電子管廠(也就是京東方的前身)。

為了盤活這家工廠,志向遠大的王東昇並沒有選擇安安分分的做一個普通的廠長,而是選擇號召員工籌集了650萬元的公司種子基金。就是憑藉這650萬,王東昇開始憑藉這家工廠創建了北京東方電子集團(後來直接更名為京東方)。從1992年9月份正式接受京東方,再到1997年6月成功上市,王東昇只花了5年不到的時間,竟然就完成了這看似幾乎可能的事情!
與京東僅差一字,燒掉700多億,市值千億去年只賺了75億後來,中國的彩電越來越普及,帶動了彩色顯像管行業的發展。只不過,王東昇卻在哪個時候就已經看到了未來將會是液晶顯示技術的天下,而不是技術低劣彩色顯像管。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2003年的時候王東昇才會不計成本,耗3.8億美元巨資併購了韓國現代顯示技術株式會社的液晶顯示器件業務。也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預示著京東方將會成為國內顯示屏的佼佼者!

從2001年到2015年,儘管說併購現代的顯示器件業務看似是一件好事,但卻讓王東昇揹負了整整15年的罵名!然而,王東昇卻依舊沒有放棄,依舊堅持要做出讓國內人滿意的顯示屏,而不是靠進口那些昂貴的外國顯示屏。如今,王東昇真的做到了!其實,不僅僅是我們日常用的手機,就連現在的許多軍用電子產品採用的都是京東方的顯示屏。或許,能夠做到王東昇這個地步,已經很成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