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如何进行亲子教育(语音)

【青稞营】第 105 次微课分享

分享嘉宾:陈 锦 虹(心理咨询师)

单亲家庭如何进行亲子教育(语音)

现今的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影响到了家庭结构的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夫妻关系的破碎,使得离婚已经屡见不鲜了。

单亲家庭如何进行亲子教育(语音)

过去的人传统保守,为了颜面为了孩子,都是凑合着过。而现在,只要两个人感觉生活在一起不合适,无论是否有孩子,都有可能离婚的,毕竟是一辈子的事情,不能耽误在一个人身上。

那么在这个背景下,就会产生很多单亲的家庭,而最让人关心的,就是单亲的母亲或父亲,应该如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他/她能够顺利、健康、正常地成长。

今天晚上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根据我的一些咨询体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用的建议。

单亲家庭的孩子普遍出现的一些状况

在个案当中,我接触了好多来自单亲家庭,有心理问题或者是情绪问题的孩子。让我们来看看,单亲家庭的孩子普遍会出现的哪些情绪特征或状况:

一、对父母的分开表示不理解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包含很多情感的问题,孩子不太懂,但是不代表他们不去猜。很多的孩子,对于父母的分离,会做一个自我检讨,疑惑到底是不是自己哪儿做错了,才导致父母的分开。

单亲家庭如何进行亲子教育(语音)

有些父母在处理离婚事件的时候,通常会有一段高冲突的阶段。当孩子处在这样的一个冲突场面的时候,会被动听到一些话:“如果不是因为孩子,我早就和你分开了”,“不是为了孩子,我不用那么苦?”

孩子会因此把父母的分离归罪于自己的存在,因此会非常自责,内心也很痛苦。父母对于孩子来说就像天与地一样,如果父母分开了,就像天塌了地裂了一样。所以在这个阶段期间没有处理好,孩子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就比较明显。

比如说在离婚后,当孩子遇到事情了,不太敢去做一些决定。他做事都会特别的小心翼翼的,因为他害怕做错,更因为不知道错在哪儿了,所以很焦虑纠结,内心是封闭的。

二、自卑

有一个情况就是离异家庭的孩子特别的在意别人(尤其是同龄人)的眼光,感觉会自卑,感觉自己比别人差。

单亲家庭如何进行亲子教育(语音)

他们会认为自己的家是不完整的,同时也会觉得自己不是完美的;他们会有一种自卑感,就是与同龄朋友一起互动的时候,总会尽量避免谈及到和家人或者是自己家庭有关的信息,他们会非常的敏感。而且在同辈之间,会有人对离异家庭的孩子指指点点、说闲话,社会包容度不高。

离异家庭孩子的敏感度很高,对别人说的话总是有一种延伸的想象;自我保护性特别强,和别人的关系不太容易亲近,他会对家庭健全的孩子,有种莫名的羡慕和嫉妒。由于这个原因,也会疏远一些普通的孩子,所以会在人际交往方面,会有一个倒退或者是比较弱的表现。

三、孩子会对父亲或者母亲有恨意

离婚后,有部分的父母会在孩子面前数落对方的种种不是,甚至还教导孩子不要去理睬对方。这些话说多了,也会无形中增加了孩子对对方的恨意。但是,抚养方并不见得就能够得到孩子完全的认同,因为可能有些事情也是自己处理得不好,所以孩子其实是会憎恨自己的父母双方,因为是他们的决定令到自己没有了完整的家。

单亲家庭如何进行亲子教育(语音)

正因为如此,所以孩子就会与父亲或者母亲是不亲密的。在他们面前可能比较少言寡语,所以当父亲或者母亲无论哪一方去管教这个孩子的时候,会发现是特别困难。

因为孩子知道自己的抚养方老是在说对方不是的时候,他/她不清楚原因在哪里,但是肯定他就会有一种感觉,觉得这是在暗示父亲是不好的,或者母亲是不好。所以带着这种观念的话,他就不太愿意听父亲或者母亲的管教,或者两边的教导都不听。

四、完美主义倾向

在成长的过程中,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多会表现在对一个事情的完整性,有着非常执着的追求。

他会有一个执着的念头,比如他会在事件的处理上有着非黑即白的概念。在事件的处理上,要么就是黑,要么就是白,没有可以妥协的地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因为当孩子遇到事情时,那就只有一个声音——要么是妈妈,要么是爸爸。他不能够从多个角度、不同的性别、不同的位置来思考问题。他的概念里就只有一种方法,他就有了比较执着的一个概念和想法。

它表现出来的就是孩子的行为比较倔,不会变通。比方你让他做他不爱干的事情,孩子的脾气就出来了。发脾气就是事情实施不能达到期望的时候,包容度非常的低。同时也会产生暴力的行为。

五、孩子成年后走入亲密关系会带有焦虑和恐惧

很多明星身上会恐婚,或者身边的朋友会对婚姻有恐惧。他们在谈恋爱阶段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一旦要谈婚论嫁,就会表现出很害怕,甚至是能拖就拖,对婚姻生活不是向往而是失望。

六、离异家庭的孩子长大容易变成“妈宝男”或“大叔控”

假如男孩是长期由妈妈抚养的话,由于母亲天生自带的温柔、包容、体贴的特质,使到男孩对母亲的依赖感就会比较强,他成年之后还有和母亲的链接很紧密的时候,在结交异性朋友的时候就不容易链接。

假如当异性和母亲发生冲突的时候,只爱听妈妈话,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妈宝男”。假如女孩长期跟着母亲,比较少得到父亲的关注,可能对父亲的渴望从内而外就是非常渴望得到父亲般的一种体贴。

在女孩长大时,很容易就会在亲密关系中去寻找一个比较接近父亲形象的异性角色,选择像父亲般的情人或者伴侣。女孩子就会特别容易结识一些年长的、成熟的大叔或者大哥,形成大叔与萝莉的搭配。

我刚才说的都是一些单亲家庭中,孩子比较突显的一些问题。

但是,离婚并不是导致孩子问题出现的一个必然原因,而是离婚过程中的冲突对孩子的伤害,要大于离婚的这个结果特别是那种在离婚过程中把孩子卷入到离婚大战的这个做法,对孩子的伤害非常严重!

我曾经做过一个这样的个案,孩子求助的时候是在四年级,也就是10岁左右的年纪。当时孩子表现是抽动症(不自觉脸部和肩膀抽动)。孩子特别聪明,他既是班干部又是主持人,英文水平很高,可以用英文说绕口令,而且数学获奖无数。

孩子自述说,他在家里经常“坐立不安”。在他的父母离婚前的冲突期那段期间,经常吵架。父母会在半夜十二点的时候,把孩子从床上拉起来,逼问孩子说“以后你跟爸爸还是跟妈妈,你做一个决定!”那段时间孩子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的。

单亲家庭如何进行亲子教育(语音)

他的抽动症因此产生,并由于这样一个环境日益严重了。虽然中间通过一个心理治疗、疏导,孩子的症状有变好,但是由于父母的关系并没有缓和,而且还是比较僵持的状态,所以最后那孩子一回到那个环境去,他那种症状又会发作。

真的不要低估了孩子的一个感知能力,他能够感受到这个家庭是真的幸福,还是名存实亡。到底是勉强两个人维持没有感情的关系,还是说两个人心平气和地沟通,给到孩子一个安定的环境和氛围才重要?

单亲家庭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如果真的出现了离婚的一个结局,孩子的父母要分开了,那到底怎么样做孩子才能够健健康康地、顺顺利利地、开开心心地像普通孩子一样成长?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1942年,一位名叫唐纳姆的白人女孩出生了。在唐纳姆18岁那年,邂逅了一位非洲肯尼亚穷乡僻壤飞出来的凤凰男,他在家乡结过婚、有过孩子。他虽然是黑人,但聪明好学、擅长演讲、非常自信,是夏威夷大学第一位非洲学生。美丽的少女唐纳姆被他的魅力深深吸引,义无反顾的和他举行了没有亲人参加的冷清的婚礼。

单亲家庭如何进行亲子教育(语音)

新婚不久,孩子出生了。但这位黑人父亲并没有履行父亲的职责。在孩子不到两岁的时候,他前往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毕业后和另一个美国白人女子结婚,从此抛妻弃子,音信全无。留下19岁的单亲妈妈唐纳姆和一个两岁孩童,独自面对舆论和生活。

单亲家庭如何进行亲子教育(语音)

但是唐纳姆的做法异于常人。

一、继续完成学业,成就自己的人生

离婚后,唐纳姆在父母的帮助下,白天继续完成在夏威夷大学的学业,晚上回来照顾年幼的孩子。当时,白人和黑人结婚是犯法的,一个白人单亲妈妈带着一个黑人孩子,更是受到舆论的包围,即便这样,唐纳姆仍旧完成了大学学业。

在无尽的孤独中,唐纳姆遇到了一位朝气蓬勃的印尼留学生罗洛,与之相恋结婚,并带着6岁的男孩跟随罗洛来到了陌生的国家——印尼,两人生了一个女儿。

命运又和唐纳姆开了个玩笑,当时的印尼缺水缺电、痢疾盛行,再加上罗洛的理想和热情被逐渐的消磨殆尽。最终二人离婚,唐纳姆带着两个混血的孩子回到美国。可贫穷的印尼和她后半生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单亲家庭如何进行亲子教育(语音)

面对印尼的贫穷,唐纳姆决心成为“人类学家”,找到贫穷的根源。回到美国后,开始攻读人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她经常带着孩子到印尼做调查研究,准备博士论文的材料。

1992年唐纳姆终于完成了她的博士论文,完成了毕生的理想。

读书、工作、养大两个混血孩子,唐纳姆的勤奋、自信和坚强乐观,对孩子的影响很深远。

大家大概能猜到她的儿子是谁了吧?

他就是在美国建国200多年的历史当中,第一位来自草根的黑人总统——奥巴马!

单亲家庭如何进行亲子教育(语音)

奥巴马是在什么环境长大的呢?两岁多父亲就不在身边了,单亲妈妈养大他。但是奥巴马特别能说会道,他自己的家庭也非常的幸福美满,本身也是很自信优秀。

二、不对孩子灌输“恨”意

单亲家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父母在孩子心中种下仇恨的种子,那么就对孩子有很坏的影响。

在奥巴马小的时候,妈妈总是跟他说,父亲是十分爱他的,而且父亲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希望孩子能够以父亲为傲。这也是实话,因为他父亲学历很高,飞出非洲来到美国,进入一所很好的大学。并且奥巴马的祖父祖母也不说他爸爸的坏话,跟妈妈一样觉得他的父亲是很优秀的。

奥巴马十来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来看他。奥巴马觉得父亲把自己和妈妈抛弃了,和父亲发生了争执。这个时候,奥巴马的母亲对他说:你不应该生你爸爸的气。他非常爱你,只是有点固执。

奥巴马的母亲即便是跟她朋友谈论起自己和黑人生的孩子奥巴马的时候,也总是充满了赞美和自信。她说我儿子很聪明的,他可以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甚至是美国总统!所以在学生时代的奥巴马,也充满了非常大的自信。

奥巴马的妈妈虽然说没有事事都能够照顾好,但是她给了孩子专心的陪伴,热情的赞美,还有一份安全感,那就是孩子成长最需要的养料。

正因为奥巴马的妈妈如此智慧而冷静的生活态度,所以奥巴马长成了一个非常自信的人物,乐观坚强、豁达自信、勤奋、进取;所以这样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格局非常大的人,并能当选为美国总统,也是在情理当中。

给单亲家长的几点启发

单亲家庭如何能教育好一个孩子,我们从刚才的故事会受到很多启发。这里总结了几点:

一、离异时根据孩子的年龄段给孩子说明父母分开的原因

需要给孩子澄清的是,父母的分开是由于父母自身的原因,不是由于孩子而造成的。

当然不一定要完完全全的透露具体原因,可以说感情不和或性格不合,解释得通就行了。

因为只有当父母这样处理的时候,孩子接受到的信息才是正面的。他会觉得原来父母分开,和他没关系。

然后也要告诉孩子,即便父母不能再在一起了,父亲和母亲还是一样爱你。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但有些人觉得,对方出轨,他/她都这样坏,难道我还要给他/她圆场,还要把他/她打造一个很完美的形象吗?父母未必一定要在孩子面前去说这些具体事情,因为对于孩子来说,那毕竟是孩子的父亲或者母亲,出轨只是对伴侣没有尽到一个责任。但是我们要搞清楚,亲子关系和亲密关系是两回事。

二、给对方和孩子共处的机会

父母虽然分开了,但看孩子的时间还是要交还给对方,让孩子能同时感受到来自双方父母的一个爱,父爱母爱不要缺席!能三个人一起的活动是最好的。如果不行,也放手让对方和孩子呆上一段时间。这样能够让对方完成与孩子之间的一个亲子关爱。

三、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扩大圈子

孩子在慢慢长大,终究是要脱离父母独立的。不能因为说我是单亲的妈妈(或父亲),我就要把孩子捆绑在我们自己的身边,一定要孩子给我做伴。

我们适当的时候也要推孩子进去一个人际交往圈,朋友圈里面,让他去跟同龄人多玩一下。而且要鼓励他、给他自信——即便他的家庭不完整,但结交朋友的权利是完整的,没问题的:你可以去结交任何性别的朋友。这个需要家长多鼓励。

四、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在这里我特别要提出一点,不要因为你的婚姻是离婚的结局,就特别可怜孩子。当你用可怜、怜悯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时候,孩子心里面就会有一种自卑的感觉,即便你看不到。

孩子是不需要被父母怜悯着来成长的。即便是来自于这样的一个家庭背景,孩子仍然可以像普通孩子一样独立。切记,不要用带有怜悯的眼光看待你的孩子。

五、单亲家长可以寻求社会支持

什么是社会支持?当单亲家长带着孩子生活的时候,会同时面临着一个生活维持和教养孩子的责任。我们都知道养育一个孩子责任是非常大,教育工作量也是很大的。如果工作和生活兼顾不了的时候,可以适当请求家人来帮忙,比如说家里的长辈,或者说一些比较好的朋友,先帮忙带孩子一段时间。等自己有一个好的状态时,再来面对孩子。要警惕不要把工作上的情绪发泄到孩子的身上。

曾经有一个单亲妈妈带着儿子过来咨询,他的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得很厉害。离婚之后妈妈工作收入也不高。导游的工作特别忙碌,妈妈整个情绪状态都没有调整的时间。

在我们给妈妈进行一系列的调整之后,妈妈渐渐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神奇的是,这时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消失了。所以我想要提醒各位单亲家长,避免把自己的情绪传染给了孩子。因为这个时候孩子表现出来的问题,可能不仅仅是孩子自己的问题,同时也是家长问题的一个反映。

六、让孩子给建议

在跟孩子交流互动的时候,不要把他当成是不正常的或者是有缺陷的一个孩子对待。其实很多家庭的话题都可以和孩子说,也可以适当让孩子给自己一些建议。你可以把他当成一个小大人,比如说家里需要买点什么家庭用具、装修房间的时候,听听孩子的意见。让他充当一个重要的角色,可以培养孩子的主观性、主动参与性。

七、倾听孩子

当我们进行单亲家庭亲子教育的时候,无可避免会发生一些冲突。这个时候我们要注意倾听孩子,去了解他们某些不愿意、不行、不做的行为背后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需求。这个需求如果被家长看到了,他们的某些看似不合理的行为也会停止,改成是一个正向的行为。

八、不要过度担心离异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我刚才也提到过了,并不是由于父母离婚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而是在离婚之前的一些冲突,或者之后父母处理不合适的一些情况,才导致孩子出现一些问题的。只要家长能够自信、自立、自强,孩子也会学习到这种生活态度,也会自信、自立、自强。

如果孩子真的不幸出现了一些特别典型的心理问题、身体症状、乖张行为的时候,闹得比较僵,或者自我封闭的时候,就很有必要寻求一些专业的咨询服务,甚至需要做一些家庭的联合治疗。这也是需要单亲的家长们特别留意的。


(关注【青稞营】微信公众号:QingKeCamp,参加微课分享,与孩子共同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