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銷售72變之二

第二變 缺乏管理的銷售團隊是什麼樣的?

缺乏管理的銷售團隊是什麼樣的?大家可以對照自已企業的銷售團隊的表現,我通常用一個比喻來形容這個差別,就是團伙型團隊和組織型團隊,團伙式就是圍繞人去做事。比較形像的描述為"帶槍投靠",一名銷售是拿大刀進來的就是拿大刀,是拿長槍的就拿長槍,不用把拿大刀的變成長槍,也不用考慮是需要拿大刀的多一點還是拿長槍的多一點,這叫團伙型。所謂"帶槍投靠",就是銷售有什麼有力,就用什麼能力,企業更重要的是幫他們打雞血就好,而同一個目標就是"搶劫"。

什麼叫組織型?我需要多少大刀隊,多少長槍隊,多少火藥隊,是根據企業戰略配屬的。如果今天大刀隊不夠,企業就去培養,要把搞長槍的搞成搞大刀的,企業在招聘人的時候就要根據這些銷售是大刀還是長槍去分辨,不是說你有什麼我就用什麼。如果企業是組織型的話,就是有這種結構性需求。

從工作流程來講,團伙型的是沒有人誰在前誰在後的分別的,是衝上去就一頓砍殺,到最後結果說了算,但是如果是組織型,就是前面第一批先上大刀隊或長槍隊,然後企業根據敵情再來判斷,是有組織的,不是想怎麼樣就怎麼樣。要有組織有結構的配屬資源。有組織的團隊就是這樣子。

團伙行動坐在一起說"搶",大家就衝上去,搶不成死了就死了,下次再補充,只要有搶的動機就可以。這就是團伙型,圍繞人去管理銷售部門,但是圍上繞人去管理部門,為什麼不能走長久?因為企業規模和部門專業度,沒辦法讓公司戰略跟企業的竟爭對手相一致,沒有根據市規模、市場機會去做配置。

如果今天市場竟爭裡更多的是要用"遠距",比如要遠距的先接觸客戶,我們先做電話銷售,然後根據電話銷售的結果,派出銷售隊伍,這就是銷售流程。企業必須組織多少電話配多少銷售人員,配什麼人員。這是結構流程,按照結構流程做事。所以,每進入一個區域,企業一定是先派出電話銷售人員,而不是一進去就把銷售人員派出去,因為銷售人員出差很貴。我們談組織管理問題,然後電話銷售人員所得到的這些機會,怎麼有效的轉移給銷售部門,怎麼判斷給出指標,給出的銷售機會是最優的,而不是讓銷售人員瞎忙,那就必須要考核,分工困難,管理不好,兩邊就會相互埋怨。

我們講門店,作為一個區域老總,開新店就是選址先門店,跟房東談判,還有店的運營,這兩個事應該都讓區域總管理還是兩個部門管理?有的公司就一個區域總,即負責開店,又負責運營,如果位置流量不好,客流量不對,其它人怎麼想。換個角度說,開店他其實挺專業,但談判房租,裝修很多東西很耗資源,一年可能開這麼幾家店,每個區域都要開店,就變成了每個區域都要培養他的能力,文武雙全的能力。培養人很難,以會運營,又會開店,所以公司在人才制約下,因為開店不是天天干的事,就把全部開店集中在一個部門做開店,做得專業,所以全國店總部就派人到當地開店,開店的隊伍非常專業,談判,找地方,事前測算客流量非常專業,但這就產生一個問題,如果這個店交給運營以後,銷量不好,就會說是店址沒選好,不是沒賣好,產生內部矛盾,所以如果不能有效管理,組織內耗就會產生。

當數量在某個範圍內是不會有太大影響的,但是當數量到了某個範圍以後,企業就失控,光是一個人開店,另一個人接收店,天天較勁。如果房東說有三個公司找我租房子,這邊企業內部就內耗一個月不能做決定,人家跟別人簽約;或者有人認為十萬塊錢企業根本沒辦法獲得利潤,因為企業是利潤中心,那麼企業也不能強行改變,結果別人用十萬把房子搶走,還做了更的利潤。這種例子太多。因為如果企業是利潤中心,上級給十二萬做得好,但是下屬就認為做不到,跟成本較勁,非得用八萬籤人家,最後如果被其它企業十二萬籤掉,這就是內耗。什麼叫規模和專業所造成的內耗?內耗到什麼程度會引起管理層注意?是靠老闆自已還是把兩人搞定?這就是團伙型的,靠人而不是靠組織分工,同樣銷售也是一樣。

案例A, 銷售A,他負責大客戶的解決方案銷售,每一個配置要根據客戶的需求不同而不同,B就是負責設計。 如果銷售A說設計方案要兩百萬,但客戶沒有兩百萬,買不了,B就說沒這樣的配置,客戶需求搞不定,不降低方案價格. B說"我為我的方案負責,你弄150萬,產品不行,內存少10G都不行",銷售A說"人家沒這麼多預算,不能把硬盤少一點嗎" 那麼誰說了算?是銷售說了算,給客戶一個不滿意結果,還是設計說了算?想辦法讓客戶改變預算,提高採購量。以前銷售一個人幹,沒有這個問題,但是不專業,所以專業上的內耗,雙方天天羅勁,不去外面做生意,這時候就會想管理問題 。 真實案例,A公司解決方案建議書厚厚一疊,裡面各種調查,各種專業數據,B公司就靠銷售人員寫,銷售人員最關心什麼?關心配置,不關心需求分析,市場調研報告,故這個報告不專業,無法真實反應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