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榮:積極穩妥推進人工智慧在金融領域應用和發展

李东荣:积极稳妥推进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应用和发展

當前,全球正迎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信息化浪潮蓬勃興起,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和新動能。隨著數據資源的積累、理論算法的演進、計算能力的提升和網絡設施的完善,人工智能進入了一個跨界融合、深度應用、引領發展的新階段,驅動著包括金融業在內的經濟社會各領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加速躍升。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推進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應用和發展,是值得金融界和科技界深入思考的重要議題。敬請閱讀。

李東榮 人工智能 金融

約4500字

文/李東榮(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業界導師、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

推進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應用和發展,有利於落實國家人工智能發展戰略規劃,推動新時代金融業轉型升級,建立與現代化經濟體系相適配的金融服務體系。

——李東榮

現實意義

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推進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應用和發展,有利於落實國家人工智能發展戰略規劃,推動新時代金融業轉型升級,支持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

一是有利於落實國家人工智能發展戰略規劃。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2017年7月,國務院發佈《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把發展人工智能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其中,《規劃》將金融列為人工智能應用試點示範的重點行業之一,將智能金融作為推進產業智能化升級的重要任務,並明確提出了建立金融大數據系統、創新智能金融服務、加強金融風險智能預警防控等具體措施。推進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應用和發展,是落實國家重大戰略部署的有力抓手,能夠為提升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和行業應用水平提供經驗示範,助力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

二是有利於推動新時代金融業轉型升級。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我國金融改革發展取得重大成就,金融產品日益豐富,金融體系不斷完善,金融監管持續改進,金融穩健性和普惠水平有效提升。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經濟發展階段已經轉變,這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推進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應用和發展,有利於推動金融業智能化轉型升級,更好地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充分地滿足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三是有利於支持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要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當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都把人工智能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圍繞核心技術、行業應用、標準規範等方面抓緊規劃部署,力求在新一輪國際科技和產業競爭中掌握主導權。在這種情況下,推進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應用和發展,有利於建立與現代化經濟體系相適配的金融服務體系,從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和促進科技創新應用兩方面,有力支撐我國贏得國際競爭的戰略主動。

推進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應用和發展,應堅持價值導向和發展實踐的動態校準,堅持強化監管和包容創新的適度平衡,堅持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的雙輪驅動,堅持科技規律和金融規律的統籌把握,堅持國際經驗與中國特色的有機結合。

——李東榮

基本原則

各界對於推進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應用和發展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應有充分認識。面對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金融行業在戰略上應積極擁抱,在行動上應審慎穩妥。推進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應用和發展應堅持以下幾項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價值導向和發展實踐的動態校準。金融業是一個與財富打交道的特殊行業,具有高風險性、強涉眾性和內在脆弱性等特點。這也決定了金融創新如果缺乏正確的價值導向,就可能滑向自我循環、過度膨脹、非理性繁榮,甚至引致經濟金融危機的境地。因此,推進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應用和發展,必須堅守金融的本質和初心,把是否有利於提升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和普惠水平,是否有利於提高金融風險管控能力,是否有利於加強金融消費者保護這“三個有利於”作為評價標準,確保金融創新發展的方向正確、路徑科學,絕不能打著改革創新旗號,搞規避法律監管、脫離實體經濟需求的偽創新。

二是堅持強化監管和包容創新的適度平衡。金融業是特許經營行業。自古以來,對這個行業的外部規制與監管一直都是比較嚴格的。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將強化監管作為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原則之一,反映了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對金融發展本質規律的深刻理解。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創新是引領金融改革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防範金融風險的必要手段。強化監管和包容創新並不是矛盾對立的,而是辯證統一的。當然,縱觀金融發展史,如何實現兩者的平衡一直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在創新與監管的“追趕遊戲”中,金融創新似乎永遠都是跑在前面,但監管不能落後太遠,更不能落後太久。因此,推進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應用和發展過程中,要把握好監管和創新的適度平衡。可考慮借鑑監管沙箱、監管科技等新理念和新工具,建立一套能夠試錯、容錯、查錯、糾錯的包容性創新管理體系,給那些合規的、真正有價值的金融創新預留一定的空間。

三是堅持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的雙輪驅動。金融業是數據和知識密集型行業。長期以來,金融業在新興技術應用方面既是積極推動者,也是直接受益者。當前,以機器學習、知識圖譜、自然語言處理、生物特徵識別、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等為代表的人工智能關鍵技術,在支付、信貸、理財、保險、資產管理等金融場景的應用日益深入,在改進金融業務流程、優化金融投資決策、拓展金融服務廣度深度精度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同時也應該看到,人工智能在協助解決傳統金融領域高成本、低效率、供需不匹配等一些老問題的同時,也帶來了隱私保護、數據安全、算法歧視、倫理規範、責任主體認定等方面的新挑戰。因此,技術不是萬能的,不可能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問題。推進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應用和發展,不能靠技術創新單兵突進、包打天下,而應該推動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兩個輪子一起轉,與時俱進地調整完善相應的法律規範、監管規則、自律標準等制度性安排,從而營造更加有利的技術條件和制度條件。

四是堅持科技規律和金融規律的統籌把握。理論和實踐表明,一項關鍵性技術從實驗室走向規模化應用,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漸進過程,但一旦越過某個技術臨界點,又往往會呈現加速走向成熟和規模化應用的態勢。因此,推進金融與人工智能融合發展,要注重遵循技術發展的客觀規律,既不能忽視人工智能自身發展的成熟度以及與業務的契合度,過高估計技術應用可能帶來的效益;也不能對技術發展態勢充耳不聞、視而不見,躺在過去的經驗模式裡不做任何研究儲備和資源佈局。同時,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並沒有改變金融的功能屬性和風險屬性。推進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應用和發展,還必須遵循金融發展的客觀規律,注重將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放在一個更加完整的經濟金融週期內去觀察和檢驗,不能只關注技術應用的短期效應,而忽視金融風險發生的滯後性。

五是堅持國際經驗與中國特色的有機結合。放眼全球,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總體上呈現出多元化市場主體雙向開放合作、多類型技術組合集成創新、多樣化金融場景逐步深入等特點。英國、新加坡等國家依託監管沙箱、創新加速器等手段,為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金融科技創新發展創造包容性的監管環境。2017年底,金融穩定理事會針對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實踐及其對金融市場和金融穩定的影響發佈了研究報告,構建了一個相對全面系統的分析框架,並重點提示了金融業應用人工智能可能存在的第三方技術外包風險、複雜模型的可解釋性和可審計性問題、隱私保護和網絡安全等問題。以上這些國際實踐經驗具有重要的參考借鑑意義。同時,我們也要客觀認識到不同國家地區在金融發展、監管模式、制度環境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應該從我國經濟金融發展實際出發,充分發揮我國數據資源豐富、應用需求巨大、技術能力加速積累的獨特優勢,抓緊補齊原生性創新不足、技術場景契合不緊密、數據開放共享不充分、個人信息保護不完善等短板,致力於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信息化時代要求的金融與人工智能融合發展之路。

推進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和發展,應切實加強風險防控,緊密結合金融場景,穩步夯實基礎設施,持續完善標準規範,做好金融消費者保護。

——李東榮

對策建議

總體來說,不論在中國,還是在其他國家,人工智能還在不斷髮展演進之中,其在金融領域的應用還處於相對初步的階段。如何促進兩者更好地融合發展仍然是一個開放性和前沿性命題,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共同研究、統籌佈局和穩步推進。在這個過程中,應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切實加強風險防控。應堅持穿透式監管和一致性監管原則,以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應用的外溢風險為導向,以算法有效性、功能適當性、機器行為合規性、投資者適當性等為重點,研究適用於智能投顧、智能量化交易等智能金融領域的業務規則,同時加強合作外包、數據治理等方面的技術監管,實現監管無死角、風險全覆蓋。應探索運用機器學習、知識圖譜等人工智能技術,與大數據、雲計算等進行優化組合,增強監管數據採集、整合、共享、運用的精確性和實時性,不斷提升金融風險態勢感知能力和監管科技水平。

二是緊密結合金融場景。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關鍵共性技術發展趨勢,推動產學研用深度合作,鼓勵金融界與科技界以建立聯合實驗室、加強行業智庫合作、開展人才合作培養等多種形式進行交流互動,圍繞實體經濟需求和傳統金融服務短板,科學遴選相對成熟可靠、安全穩定的適應性技術,應用到具有較高契合度的金融場景,由點及面地逐步深入,避免出現“拿著錘子找釘子”的應用誤區。

三是穩步夯實基礎設施。加強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應用的法律制度和倫理規範研究,明確相關法律主體的權利、義務和責任。統籌政府和市場多渠道資金投入,優先支持關鍵共性技術攻關、重要成果轉化應用、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等領域。探索建立規範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機制,依法合規推動金融領域跨部門數據開放共享。

四是持續完善標準規範。無規矩不成方圓。可考慮在國家人工智能標準總體框架下,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產業聯盟作用,以增強規範性、安全性、可用性、互操作性為重點,推動靈活性高、適應性強的團體標準先行先試,逐步建立健全金融業應用人工智能領域涉及的基礎通用、產品服務、行業管理、安全倫理等標準規範。同時,依託“一帶一路”等國際化倡議,推動人工智能技術標準和相關金融標準“走出去”,搶佔國際標準制定的主導權和話語權。

五是做好金融消費者保護。加快完善金融消費者保護、個人金融信息保護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和工作機制,提高舉報、投訴、糾紛裁決等渠道的便捷性和可獲得性。依託信息披露、風險提示等手段,增強智能金融服務全流程的透明度。積極開展金融知識普及、人工智能科普推廣、基礎數字技能培訓等宣教活動,提升金融消費者金融素養和數字能力。同時,嚴厲打擊以“智能金融”為名,實施違規營銷宣傳、商業欺詐等侵犯金融消費者權益的行為。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作為國家行業自律組織,十分關注人工智能的技術應用和發展實踐。一方面,積極探索人工智能在互聯網金融產品設計、服務模式以及統計監測、風險預警等方面的應用,提高自律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切實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匯聚各方力量和智慧,共同研究推動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應用的合規性和安全性。相信通過政府、市場和社會各界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將不斷取得新發展、獲得新成果、達到新高度,在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任務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