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們的3個邏輯:一般人學到皮毛,做到極致者寥寥無幾

高手们的3个逻辑:一般人学到皮毛,做到极致者寥寥无几

華章經管20週年

真正的高手追求有價值的思考和平淡無奇的勝利,不需要多精彩,不需要出奇制勝,細末分毫處,電光火石間,才是分辨出高手的地方。他們的成功邏輯是共通的。以下,Enjoy:

高手们的3个逻辑:一般人学到皮毛,做到极致者寥寥无几

01 你在賭球,而高手在坐莊

前幾天看到一段話,我看完一拍大腿,“哎喲,講得太好了!”

暢銷書作家馬歇爾.古德史密斯,也是美國管理研究院(IMS)終生成就獎獲得者,有一次,他談起高爾夫球的頂尖高手。

頂尖高手嘛,自然是一招制勝,處處妙著,這是我們普通人的想法。馬歇爾說,不是。

面對一個四杆洞,第一杆把球打上球道,第二杆把球打到洞口附近,第三杆打出“小鳥球”,或者用兩杆推杆打出一個“帕”。

然後走向下一個球梯,重複之前的過程。簡單,平淡,甚至有些單調死板。

可是,如果能成功複製這個過程直到打完18洞,通常個人最佳記錄,乃至球場最佳記錄,就已經被打破了!

所以,高爾夫球的高手們相信:不需要多麼精彩,不需要一招制勝,一場平淡無奇的比賽就是一場偉大的比賽。

高手们的3个逻辑:一般人学到皮毛,做到极致者寥寥无几

我之所以為這段話叫好,是想起前兩天世界盃閉幕,朋友圈裡有人在抱怨。他是我認識的人裡面,世界盃期間賭球賭得最瘋的一個。

他場場下注,押中了墨西哥爆冷贏德國,也押中了半決賽克羅地亞淘汰英格蘭,甚至猜中過比利時3:2逆轉日本的比分,但是大多數時候,都是希望落空。最後結算下來,還是輸了幾十萬人民幣。

我很想告訴他:你在驚心動魄地賭球,莊家們在按部就班地坐莊。你總想著一夜暴富,直到輸掉底褲,莊家們只是平淡無奇地成功。你把命運交給運氣,高手把收益交給概率。

太陽底下,哪有什麼新鮮事。

02 成功不可複製,但成功的底層邏輯可以

我在招聘的時候,非常在意應聘者有多少成功的項目運作案例。如果對方還有其他行業的經歷,我也很希望瞭解他在別的行業,是如何取得成功的。

想必每一個有經驗的面試官,都會這麼去做。因為我們都相信,成功固然不可複製,但是成功的底層邏輯,是共通的。

在我的觀察以內,高手們的底層邏輯,有如下3個,一般人可以學到皮毛,但是做到極致者寥寥無幾。所以成功者,永遠稀缺。

1. 專注

美國HBO電視網在2017年,推出了關於股神巴菲特的紀錄片《成為沃倫.巴菲特》,這是巴股神第一次親自參與的影片。

影片裡,比爾.蓋茨和巴菲特玩了一個遊戲,他們沒有任何交流,然後分別在白紙上寫下對自己一生最有幫助的一個詞。答案是同一個:專注。

高手們深知專注為自己帶來的好處。

高手们的3个逻辑:一般人学到皮毛,做到极致者寥寥无几

我們平常說的專注,其實有兩層意思,一個是時間,一個是投入度。

專注需要時間,只有花費大量的時間,用來重複練習同一個動作,才能把動作變成肌肉記憶,變成身體本能。細末分毫處、電光火石間,才是分辨出高手的地方。

所以專注的核心,不光在於你有多投入地做某一件事,還在於你有多大的決心,去對其它沒有那麼重要的事情,說“不”,為你的專注騰出時間來。

抖音兩小時,王者兩小時,微博貼吧知乎B站再各來一小時,一天下來時間所剩無幾,想必你也不會再有“專注”的念頭了。

要不然怎麼說,這個充滿了越來越多社交媒體、遊戲娛樂的世界,正在越來越嚴厲地懲罰那些,沒有自控力的人。

再說投入度。在這一點上,所謂“10000小時定律”也可以算是某種“倖存者偏差”了。

同樣8小時坐格子間,你可能一會兒看下新聞,一會兒逛會兒淘寶,寫個項目計劃書能磨蹭一大下午,這個投入度,就遠遠低於那些埋頭幹活,沉浸其中,一抬頭才發現夜幕已經降臨的人。

許多高手精通多個領域,因為他們總是專注,而其他大部分人往往淺嘗輒止,因為他們總在虛度。

2. 節奏

現代人經常講一個詞“效率”,而“節奏”這個詞,很少被提起,要是說起也是感慨一聲,“現在生活節奏太快了……“。可是他們在忙些什麼呢?

打工的,為了漲點薪水,一個行業還沒摸熟,又跳槽到另一個行業。創業的,公司關門才沒幾天,從一個賽道又切換到另一個賽道。就連減肥的,也是從一種流行減肥法,轉換成又一種流行減肥法。結果,當然老是沒法成功。

在所有控制節奏的高手裡,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絕對是教科書級別的。

他寫長篇小說時,每天凌晨四點起床,用完早餐開始寫,五六個小時到上午十點結束。

他要求自己每天寫10頁,每頁400字。再有靈感,10頁一到立馬停筆,寫不到也絕不起身,非要寫滿10頁為止。這哪是寫小說呀,這不就是跑馬拉松嘛。

你發現沒有,“效率”這個詞,充滿了焦慮感,好像你一時半會兒不做點什麼,就要被甩開、被淘汰、“被同齡人拋棄”一樣。

高手们的3个逻辑:一般人学到皮毛,做到极致者寥寥无几

人一焦慮,做出的判斷多半是錯的,付出的行為經常是無用功,甚至起反作用。

而“節奏”這個詞,你感受一下,有一種很自信的韻律在裡面,它把事情看成是做一道菜,加水、切料、下鍋、汆燙、悶燉、起鍋、擺盤,慢了就抓緊點,快了就停下來,講究一個恰到好處。

就像世界盃賽場上踢球,不是由前鋒,也不是由後衛,而是通常由中場最核心的球員來控制局面,組織球隊時而進攻,時而防守,有的時候加速一把,或者暫時放慢節奏。

所以,我們誇後衛說後防中堅,誇前鋒說鋒線殺手,但是,只有能控制局面的球員,我們才讚譽他,“中場大師”。

在職場和人生的賽場上,高手們總在控制節奏,成為自己的“大師”,因為他們懂得,真正的成功,從來不是靠心血來潮式的反覆衝刺。

3. 信念

“信念”是一個常常被誤解的詞。

上面提到的“專注”和“節奏”,你可能在很多地方看到過了。然而並沒有什麼用,當你下次遇到需要專注,需要控制節奏的時候,連想都不會再多想一下,還是會按照原先的方式,繼續消耗自己,或者繼續犯錯。

為什麼一個普通人,即使知道了成功的所謂“心法”,還是沒法運用呢?

就像巴菲特談他的投資心得:很簡單,你所需要做的,就是以低於其內在價值的價格買入一家好企業的股票,然後坐等它上漲就可以了。

簡單嗎?簡單。做得到嗎?99%的人都做不到。因為,他們沒有“信念”。

什麼是信念?就是無論發生任何情況,總是相信自己的那套方法是有效的。

炒股的人都理解,你“看好”一隻股票,然後買定離手,它跌了又跌,跌了再跌,你會越來越懷疑自己的判斷,最終精神崩潰,含淚割肉離場。

如果買進以後稍微掙了點錢,你又會不停地問自己:會不會跌啊,萬一跌了呢,然後匆匆忙忙地賣出完事。長期來看,全都輸多贏少。

高手们的3个逻辑:一般人学到皮毛,做到极致者寥寥无几

不光炒股,人生其它事情,大多數人都是如此,因為沒有“信念”,所以你總是想一夜暴富,同時又常常半途而廢。

信念聽起來挺玄是吧,好像只要自己相信就可以,是這樣嗎?其實並不是。“信念”的培養,要求你必須曾經使用“專注”和“節奏”成功過,嚐到過甜頭。

而且,取得的成績越好,成功過的領域越多,你會越有信念,當進入陌生領域時,會越容易有意識甚至下意識地“專注”並控制好“節奏”。隨後的成功,會再次強化你的信念。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發現,高手進入陌生領域後上手極快,而且帶著某種近乎“盲目”的自信,讓他在失敗後敢翻身再爬起來,再失敗,再爬起,直到最後一看,他居然成了。

03 是觀念造就行為,還是行為塑造觀念?

這個世界上,關於個人成長的道理真的有那麼多嗎?不多的,說來說去就是那麼幾條。只不過,不同時代、不同領域的高手們,換著方式表達出來而已。

這些道理誰都懂,甚至絕大多數你都看過學過,可是,這跟你是否能成功,是兩回事。

有時候你會覺得,這是觀念或者認知的問題,又有些時候,你會發現道理懂了那麼多,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是觀念造就行為,還是行為塑造觀念?我的答案是:都是,又都不是。

觀念當然造就行為,但是行為的結果會反饋回來,強化你的觀念,或者質疑它甚至顛覆它。在這之間,還需要一個更重要的東西:思考。

高手们的3个逻辑:一般人学到皮毛,做到极致者寥寥无几

真正有價值的思考,才會在認知和行為之間,建立起“信任感”,就是剛才提到的“信念”。而“專注”、掌握“節奏”的信念,必然為你帶來一個又一個領域的成長乃至成功。

而這一點,才是真正的高手追求的,所謂那些平淡無奇的勝利,不過是最終的表現罷了。

關於作者:格總,職場老司機,80後段子汪,乾貨有洞見,雞湯有思想,你要不要來嘗一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