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间宿舍我住3年,意外捡本笔记我吓得发抖:宿舍还有第4人

3人间宿舍我住3年,意外捡本笔记我吓得发抖:宿舍还有第4人

高考后的一个月在团支书的号召下我们班组织了一次散伙饭,时间定在晚上8点,地点选在校区附近的大排档。

我和团支书是发小,双方的父母又是同事,整个高中时代我跟他的关系比其他的同学要好很多,所以我向来都响应他的任何号召,更何况是散伙饭这样的人生重局。

奈何天降大雨,我在路上堵了将近一小时,等赶到约定地点时饭局已经开始。我腹热肠荒地在团支书身旁找了个位子坐下。抬头一看,算上我,全班前来赴约的一共才五个人,分别是团支书赵希曼、马伟军、崔凯、邹之新和我,也都是平常和团支书关系不错的同学。

席间大家胡吃海塞,酒自然喝了不少,几位同学讨论着自己考上的学校。考的最好的崔凯喝得跟醉八仙似得,一遍往喉咙里灌酒一边手舞足蹈地扬言这顿饭由他请,马伟军看不过去了。

“要是全班21个人都到场,你小子还敢这么阔气?”

“要不是团支书考黄了还轮不到你丫请客呢!”

说到这里大家的笑骂声戛然而止,我白了马伟军一眼。崔凯则乘机拍了拍团支书的后背安慰他。

“没事儿的,大不了再复读一年嘛。”

马伟军却又抢白道“会不会说话,人家团支书要是不交白卷压根就是上清华的料,还用得着复读?”

“是你会不会说话啊?!”崔凯借着酒劲推了马伟军一把。

我赶忙拉下他们。

一直在座位上沉默的团支书却开口说话了。

“我没机会复读了。”

“什么?”在场的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所有人的目光都直愣愣的看向团支书。

只见他放下手中的杯子缓缓的问了一句:“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人?”

“21个人啊?擦!你别说那16个的禽兽了。我已经不打算再认他们是同学了,什么日子他们都不来!”马伟军接茬到。

“对啊,一起三年的都没拿你当兄弟,管他考试什么大学都是废人一个!”我赶忙附和道。

“咱们班除了在座的哥儿几个,其他的都不是人!”在马伟军的响应下大家纷纷站起来举杯致敬。

七嘴八舌的吐槽很快就掩盖了刚才的紧张气氛。团支书轻叹了一口气又倒了一杯啤酒。

我有心想安慰下高考失利的团支书于是将身子故意凑近他,但还没等我开口他却搭住我的肩膀问到:“我们班真的只有21个人吗?”

我被他这么一问感到一阵不知所措,我们班明明就是只有21个人嘛,这几乎不能成为一个问题。

团支书继续说到:“全年级除了我们4班只有21个人以外其他5个班都是满员50人,3年了你们从来就不觉得奇怪吗?”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我们班本来就是历史遗留问题而已。”

团支书没有搭话,而是从书包里拿出了本厚厚的笔记本。

“孙厚潮这个人你们知道吗?”

这时包括我在内的四个人都摇了摇头。

“他是我们班的第22个人,坐在第4排跟马伟军是同桌也和崔凯是一个寝室的,跟我们一起共同生活了3年,这本是他的课堂笔记。”

崔凯和马伟军二人惊讶不已,别说是他们连我都不知道此时团支书在说些什么。

由于我们班只有21人其他班级的人数比我班将近多一半的人所以我们几乎是一人一张课桌自然没有什么同桌之说,而崔凯的寝室就在我寝室的对面他们寝室有多少人我了如指掌跟何况这个人跟我们生活了3年。

团支书把笔记本递给我,另外三个人一下子就拥到了我周围都想目睹下这位不存在的同学笔记本中究竟隐藏了什么秘密。

翻开几页里面的内容无非是上课时老师讲解的重点习题,跟我们上课时所讲到的一模一样,甚至是老师在课堂中的一些习惯性用语也被他写入了课堂笔记,种种迹象表明这个人确实跟我们一起上过课。

“你们不认识他很正常,因为我也不认识,我作为班里的团支书知道全班每一个同学的名字,全班所有人的入团申请书都是我递交的,确实只有21份,而我脑海里完全没有孙厚潮这位同学的印象。

“这本笔记本是我高考前半个月在崔凯你旁边的课桌里发现的,当时我在收你们组的作业,而你人不在于是我就去你课桌里找无意间瞥见你旁边的课桌里的一本笔记,就是你们现在看到的这本。”

团支书抿了一口酒继续说到:“起初我怀疑这是其他班同学的笔记想干脆交给老师让他物归原主得了,但不经意的翻了几页发现这本笔记里记录的完全是我们上课的内容,当然上课内容其他班级也可能重复但重复不了的是我们班雷老师的那些口头禅以及和我们班同学交流作业的心得,要知道雷老师只教我们班数学。

“他明显就是我们班的人而为什么我们会不记得有这么一个人?随即我发现一件事,他笔记的后几页,也就是我们距离高考前两个月他笔记上的内容出了现天窗,每节课的内容都有天窗。”

说到这里我们将笔记本翻到最后几页,果然有不少的天窗。

“试问一个距离考试还有两个月的高三学生上课时会打瞌睡吗?假设他真打瞌睡老师会不管吗?有一点可以排除他是个自暴自弃或者被老师放弃的差生,那些认真写的课堂笔记就是证明。”

听到这里马伟军拖着腮帮子问他“你怎么就知道这个人在我们班待了三年?还有,他怎么会和我一个寝室”

“他确实在我们班待了3年,你看他笔记的第一页,记录时间正好是我们高一的开学的时候,内容也是些刚进高中时的感想,你们刚才翻得时候都没注意吗?同时笔记的中间一页有记录一天晚上再寝室里睡觉的时候崔凯他还问孙厚潮借了50元钱,上面写明了他睡在你上铺。

至于你的第二个问题,是因为他在逐渐消失......”

“逐渐消失”那几个字的声音团支书压得很低,但我们几个都真真切切的听到耳朵里。

“没错,他就是在逐渐消失。而他消失的时间段里不光他自己没有印象连我们这些在他身边的人也没有印象。起初他只是每天消失一两分钟,到后来发展为每天一两节课的时间,到最后小时半天乃至完全消失了,而他的存在也在我们脑海里完全抹除了,包括他曾经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痕迹也一同消失了!”

“不是,你说一个大活人渐渐消失了?有原因吗?有证据吗?”挤在我身后的邹之新也提出了疑问。

“不需要其他证据,我就是证据。”

团支书说的这句话差点让我们4个人8只眼睛一齐掉进面前碗里,不约而同的"WTF"了

“因为发生在孙厚潮身上的事也在我身上发生了。(原题:《消失》,作者:神隐呀。来自:每天读点故事APP ,看更多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