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自主可控成为宣传卖点,阿里云到底中了什么邪?

中兴事件带来许多启发,虽然不必要过分上升到当下舆论的高度,但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在这个历史阶段显然已经成为了必然。事实上,对于核心技术国家一直都在大力推进,不过美国制裁中兴事件还是真实反映了我国先进制造的“短板”,以及国产核心科技自主可控替代的迫切性。

当自主可控成为宣传卖点,阿里云到底中了什么邪?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一些“国产化”、“自主可控”论调的浪潮被掀起也就显得没那么令人感到意外了。然而值得引起注意的是,所谓自主可控,本质上应该是一个方针政策概念,如果把这个概念强行的扭转成对外的宣传概念,反倒会为企业带来许多麻烦。

阿里云或许并不是第一个这样做的厂商,但确是现下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此前,在云栖大会·南京峰会上,阿里云副总裁李津就一语惊人:“中国只有两种云,一种是拿来主义的云,一种是自主可控的飞天云,只有自主可控才能走得更远。”当自主可控成为宣传卖点,阿里云到底中了什么邪?阿里云的这个言论推出之后其实行业内并没有引起认同、甚至引来大量质疑的声音。企业级云服务商青云QingCloud 第一时间就表达了“不满”,当晚即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表“讨「两种云」檄”的文章,郑重要求阿里云收回“两种云”言论,并向包括青云QingCloud 在内的云计算企业道歉。此外就在一周前,易捷行云EasyStack创始人兼CEO陈喜伦在演讲时也抛出了一个观点“世界上只有一种云,那就是基于开源技术的云“,直怼阿里云两种云理论,一时间引起朋友圈激烈争论。

毕竟,站在行业内对技术本质看得更清楚,同样具备自主研发云计算平台能力的公司还有很多,阿里云两种云这样的言论其实大有为了争夺头名混淆视听的嫌疑。

但阿里云的这一说法却引来了广大网友的大为点赞,不可否认,为自己贴上“自主研发” 标签的阿里云确实已经成为公有云领域的头号人物,但实际上,“自主研发”这种形象的包装并不高明,稍微懂一点内行的人就应该知道,阿里云的服务器也支持Linux系统,真正要做到自主研发,应该反对Linux呀。显然这一步,阿里云是万万不敢的。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指出,阿里飞天是闭源的,不公开代码意味着无法被验证,大家对于它的技术情况几乎一无所知。更加明确的是,阿里的飞天是借鉴过某款开源软件的,且在阿里内部,hadoop和飞天更是互换使用、两者兼容,这种操作也算是实力打脸“自主可控”了。

回过头来再看看,阿里云所谓的“拿来主义云”到底指的是什么?

其实,按照阿里云的宣传话术,是一种极其诛心的方式。倚仗广大群众不懂技术,从而利用其民族情绪,挑拨大众。这里不对其居心深究,但按照阿里云的逻辑,事实上更应该是世界上只有两种云,阿里云和非阿里云。

当然了,有关开源框架的闭源风险这一行业讨论由来已久,显然,这个担心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开源是一种开放的技术架构体系;开源是由各种公益基金会和组织,以及社区所推动的;开源更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一种态度。智能手机第一大阵营——Android就是基于开源的精神发展起来的,即便是推出它的谷歌,也并不享有收回Android开源框架的真实权利,如果没有开源的精神,可以说,软件产业根本做不到如此地飞速发展。

最后,自主可控真假论更是值得探讨一下,如果阿里云口中的自主可控是伪自主可控,那么即可佐证这是一个仅仅面向宣传的概念,阿里云本质上不可避免涉及开源的部分,那么它一边享有着“拿来主义云”的福利,一边又要嘲讽“拿来主义云”,这种吃饱了骂厨子的做法实属不妥;

如果自主可控是真自主可控,那么也就意味着阿里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乌云”,没有人知道这朵乌云里面有什么雷鸣闪电,那么所谓的安全性,承诺的不碰数据都无从谈起,甚至,这种真自主可控还可能走向固步自封。拒绝与世界接轨,本质上就是拒绝与时代接轨,这么不明智的事情,建议阿里云还是慎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