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之死,「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物質貧瘠時代的詩人

不算廢話的題外話

昨天,看到新聞上一個男子相親36年未果,其中對女方的要求之一是會寫詩。突然就想到了海子,想到那個轟轟烈烈的80年代,那個被民間認為最富有理想主義色彩的時代,被學院派稱之為“新啟蒙”的時代。

昨天,不少人在以各種或真或假的方式懷念三毛,而遺忘了海子這位本土詩人。

詩人之死,“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物質貧瘠時代的詩人

詩人之死——一個時代的悲傷

這麼多年來,海子已成了很多詩人不願面對的傷口,那是他們自己青春的傷口,也是他們自己詩歌的傷口。聯合國曾在海子離世十年後,將321日設立為世界詩歌日,與海子祭日只差幾天。然而,大多數中國詩人並不關心這個日子。他們心中另有一個屬於詩歌的神聖日子,這就是326日,這是海子用死亡與中國詩人訂立的盟約。

詩人之死,“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物質貧瘠時代的詩人

海子不知道,他的死亡掀開了一個時代,關於詩歌毀滅的時代。十九世紀末葉以來,詩人為形而上的原因自殺已成為西方思想史中一個恆常的主題。

特拉克爾、傑克·倫敦、葉塞寧、馬雅可夫斯基,每個詩人個體生命的毀滅都會給西方思想界帶來巨大而長久的震動,迫使人們去重新審視既成的生存秩序和生存意義,重新思索個體生命的終極價值。“詩是一種精神”,而詩人之死,則象徵著某種絕對精神和終極價值的死亡。這就是這一事件格外引人關切的原因所在。

90年代以來,一批年輕詩人自殺,海子、戈麥、顧城、餘地、昌耀……引起文壇震撼,他們是這個時代為數不多的對生命懷有熾熱理想的詩人。

值得注意的是,朱湘和海子都是從安慶鄉村走出,並在三十歲前自殺的傑出詩人。前者六歲上清華,被魯迅譽為“中國的濟慈”,後者十五歲上北大,被公認為一個詩歌時期的終結者。

“詩人何為”?海德格爾認為,在這個世界陷於貧困的危機境地之際,唯有真正的詩人在思考著生存的本質,思考著生存的意義。詩人以自己超乎常人的敏銳,以自己悲天憫人的情懷,以自己對於存在的形而上感知,以自己詩的追尋蘊含著整個人類的終極關懷。


海子,孿生的麥地之子,死於自殺。他帶在身上的一份遺書說:“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他把遺稿全部託付給了駱一禾,包括鉅製《太陽》(由詩劇、長詩、大合唱和小說等構成)、三百多首優秀抒情短詩和一些其它作品。在海子離去後的第49天(514日),駱一禾因腦出血而暈倒。他被送往醫院做了開顱手術,昏睡了18天,於1989531日北京天壇醫院病逝。駱一禾的絕筆為513日夜寫成的紀念海子的文章《海子生涯》。

他們畢業於同一所大學,年輕而傑出,在這個世界上短暫地停留。死的時候,海子25歲,駱一禾28歲。


真正的詩歌永遠不朽!

2001428日,海子與詩人食指(郭路生)共同獲得第三屆人民文學獎詩歌獎。

海子是中國二十世紀最後一個天才詩人。他稱蘭波為“詩歌烈士”,三十年前,他也加入了這詩歌烈士的行列。

回到詩人本身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生於安徽懷寧縣高河查灣的鄉村。安徽安慶人,1979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被稱為“北大三詩人”之一。

1983年畢業後就職於中國政法大學。

1989326日,一箇中國詩人在山海關附近的一段慢車道上臥軌自殺。這個25歲的年輕人憑著輝煌的才華、奇蹟般的創造力、敏銳的直覺和廣博的知識,在極端貧困、單調的生活環境裡,創作了200多萬字令人驚歎的詩歌、詩劇、小說、論文等作品,這些文字飽含生命的激情、愛的掙扎,對苦難的擔當,對永恆的熱望,這個人的一生是用自己的性命在寫作,他就是海子。他自言,他的寫作猶如凡·高的繪畫,是“從地下強勁噴出的/火山一樣不計後果的阿爾的太陽給我的瘦哥哥”,在這種“不計後果”的寫作中,他走到了盡頭。

他是20世紀80年代後期新詩潮的代表詩人,在他短暫的生命裡,他保持了一顆聖潔的心。他曾長期不被世人理解,他的詩如麥地一樣質樸,如月光一般潔淨。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這是海子(孩子)最廣為傳唱的詩,也是被開發商堂而皇之地廣泛而粗暴挪用的詩,這一廣告語刷遍了中國的中小城市。對一種意境的臆想,激發了無數中國人的買房夢想,更刺激了沿海城市海景房的需求。

關於這首詩,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當年,海子和朋友在公園裡大聲朗誦它時,圍觀者甚多,人們誤以為是乞丐的賣唱藝術,預備施捨之。可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自始至終都未能在詩歌的層面上得到理解。這是海子最為悲傷的詩,是他對生命的告別,有別於張愛玲的“一個蒼涼的手勢”。它的誕生意味著詩人的生命已經進入倒計時。

你可以嘲笑一個皇帝的富有,但你卻不能嘲笑一個詩人的貧窮。

在海子的房間裡,找不到電視機、錄音機、甚至收音機。海子在貧窮、單調與孤獨之中寫作,他不會跳舞、游泳,也不會騎自行車。在離開北京大學以後的那些年裡,他只看過一次電影——根據陀斯妥耶夫斯基小說改編的蘇聯電影《白痴》。

除了兩次西藏之行和給學生們上課,他的日常生活為:每天晚上寫作直至第二天早上7點,整個上午睡覺,整個下午讀書,間或吃點東西,晚上7點以後繼續開始工作。

海子不是一個生性內向的人,他會興高采烈地講他小時候如何在雨天裡光著屁股偷吃地裡的茭白,他會發明一些稀奇古怪的口號,比如“從好到好”,他會告訴你老子是個瞎子,雷峰是個大好人。

他給學生們開過控制論、系統論和美學的課程。他的美學課很受歡迎,在談及“想象”這個問題時,他舉例說明想象的隨意性:“你們可以想象海鷗就是上帝的游泳褲!”學生們知道他是一個詩人,要求他每次下課前用10分鐘的時間朗誦自己的詩作。

海子一生愛過4個女孩子,但每一次的結果都是一場災難,特別是他初戀的女孩子,更與他的全部生命有關。然而海子卻為她們寫下了許許多多動人的詩篇:“荒涼的山岡上站著四姐妹/所有的風只向她們吹/所有的日子都為她們破碎”(《四姐妹》)。這與莎士比亞《麥克白斯》中三女巫的開場白異曲同工:“雷電轟轟雨濛濛,何日姐妹再相逢?”

海子在鄉村一共生活了15年,他曾自認為,關於鄉村,他至少可以寫作15年,但是他未及寫滿15年便過早地離去了。每一個接近他的人,每一個誦讀過他詩篇的人,都能從他身上嗅到四季的輪轉、風吹的方向和麥子的成長。

《春天,十個海子》這首詩作於1989314日的凌晨,是海子留在人世間的最後一首詩。詩中“野蠻而悲傷”的海子已是一個故者,這個海子是屬於黑夜的,他“沉浸於冬天,傾心死亡”。

他最終帶著純潔的《新舊約全書》、悠遠的《瓦爾登湖》、遼闊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說選》,踏上了山海關的鐵軌。

海子的死引起了世人的震撼——平生落寞孤獨的海子,死後引起了世人極大的注意。在這樣一個缺乏精神和價值尺度的時代,一個詩人自殺了,他迫使大家重新審視、認識詩歌與生命。對詩人自殺的原因。人們有許多解釋。朱大可在其《宗教性詩人:海子與駱一禾》一文中,賦予海子的死以崇高的儀典意義;於是海子成了一個英雄,成了20 世紀末中國詩壇為精神而獻身的象徵。有人將海子與屈原、王國維、朱湘、甚至西爾維亞·普拉斯並論而談。 海子的死引發了眾多青年詩人的自殺事件——戈麥、顧城。

海子經典詩句

祖國(或以夢為馬)

我要做遠方的忠誠的兒子

和物質的短暫情人

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

海子曾在青海德令哈寫下《姐姐,我在德令哈》這首傳世詩歌:

姐姐,今夜我不關心人類,我只想你”。

這種溫暖的詩句更能打動人。

19892月,海子談到對自己和詩歌的希望:“我的詩歌理想是在中國成就一種偉大的集體的詩。我不想成為一個抒情詩人,或一位戲劇詩人,甚至不想成為一名史詩詩人,我只想融合中國的行動成就一種民族和人類結合,詩和真理合一的大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