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面對孩子突如其來的叛逆

怎樣面對孩子突如其來的叛逆

孩子成長要經歷很多個階段,頑皮和叛逆是兩個不同的話題。孩子小的時候常常不聽話,惹禍又淘氣,經常批評之後轉身就忘,還總纏著你說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漸漸長大,話越來越少了,見到熟人也不像小的時候讓打招呼就打招呼了,多說一句都開始嫌煩了,動不動就開始發脾氣了。認為大人的話有漏洞,大人的批評常常引起他們反感,反應激烈;和父母唱反調,不理睬父母,不喜歡按照別人說的去做;破壞性行為過多,比如生氣就撕書,摔東西;跟其他孩子經常發生衝突,容易動手;每天手機不離手,怎麼勸也不聽,邊寫作業邊聽歌,沒收手機就各種行為抵抗……

家長們用盡了各種辦法,軟的硬的都不奏效。面對父母的說教,喜歡錶達的孩子直接從各角度攻擊你的言論,感覺他什麼都懂;不愛表達的孩子直接把自己鎖在屋裡,對你進行屏蔽;甚至有些孩子為了躲避家長的嘮叨選擇離家出走。有的不愛參加任何活動,把自己封閉在房間裡,對什麼都不感興趣;有的出了門就找不到蹤影,讓你不知道他整天在幹什麼;有的結伴組隊打遊戲,手裡的錢都用來充遊戲幣了;有的和異性夥伴整天混在一起,不學習,還搞很所惡作劇。家長們嘆息,過去我的孩子不是這樣,怎麼上了中學就有如此大的變化呢?

怎樣面對孩子突如其來的叛逆

在網絡上有網友歸納出孩子叛逆的幾種情況:

1.自主逆反:如果教師家長在對待孩子時過分地運用控制手段,使孩子感到自己的行動自由受到威脅,這時,他們就有可能拒絕辦本來願意辦的事,甚至故意去做與要求相反的事,這種現象就是自主逆反。

2.平衡逆反:當教師家長學生之間情緒比較對立時,即使教師家長所持的立場、觀點與孩子一致,孩子也可能產生抵制甚至故意表現出相反的態度,以顯示自己與教師的不合拍,從而維持心理平衡,這就是平衡逆反。

3.信度逆反:教師家長的所作所為隨時隨地都受到孩子嚴格的監督,倘若教師家長本人的行為舉止與他平時所作的宣傳教育相悖,就會造成孩子對家長教師的不信任態度,這就是信度逆反。

4.情境逆反:在特定的機會、場合,學生個體有不同的“心理熱點”,處於一種不同的情感和情緒狀態,如果教師家長不顧及孩子當時處的情境,就會誘發孩子的情感障礙,使孩子緊閉心扉,對家長教師的教育採取排斥的態度,拒絕接受本來可以接受的東西,這就是情境逆反。

5.超限逆反:這是由於教育的容量過大、時間過長,或者教育內容機械地、無時間間隔地重複而產生的一種逆反態度。

6.禁果逆反:人們往往有一種傾向,越是禁止的東西,如果沒有說明可能為人們接受的充足的禁止原因,禁止本身就會引起假設、推測,反而常常誘使人們產生好奇並引起探反射,產生與禁止相悖的意向,這就是禁果逆反。

7.歸因逆反: 假如孩子瞭解大人行為的動機不是利他而是另有所圖時就會產生心理對抗,這就是歸因逆反。

8.評定逆反: 這是一種因大人與孩子之間評定差距過大而導致的逆向反應。大人在教育孩子時,過分渲染、誇大其詞等都可能誘發孩子產生這種逆反反應。

9.投射逆反: 大人把工作成敗的原因主觀地集中到少數對象身上,撇開與此有關的其他因素而引起的逆反態度,這是投射逆反。

那麼家長與老師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逆反心理的孩子呢?

別與青春期孩子較勁,作好孩子成長航程中的舵手,放手但不放縱,讓孩子去尋找自己,找到的才是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